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29)
2023(18762)
2022(15911)
2021(14967)
2020(12613)
2019(29084)
2018(28465)
2017(54274)
2016(29426)
2015(33260)
2014(33264)
2013(32583)
2012(30404)
2011(27221)
2010(27672)
2009(26282)
2008(25486)
2007(22801)
2006(20005)
2005(18214)
作者
(84476)
(70662)
(70136)
(67219)
(44797)
(33799)
(32227)
(27406)
(26766)
(25467)
(23935)
(23862)
(22740)
(22510)
(22153)
(22078)
(21252)
(20875)
(20471)
(20307)
(17654)
(17419)
(17309)
(16169)
(16047)
(15813)
(15749)
(15659)
(14355)
(14110)
学科
(115945)
经济(115798)
管理(86908)
(82081)
(68238)
企业(68238)
方法(51262)
数学(44310)
数学方法(43700)
中国(36136)
(36126)
(33320)
(30447)
金融(30439)
(29880)
(29569)
银行(29515)
(28376)
业经(26492)
地方(24623)
(23404)
(22635)
财务(22555)
财务管理(22499)
(22384)
贸易(22369)
(21798)
农业(21713)
企业财务(21375)
(20200)
机构
学院(415292)
大学(413078)
(169498)
经济(165718)
管理(157128)
研究(140247)
理学(133936)
理学院(132483)
管理学(130006)
管理学院(129237)
中国(112941)
(86877)
科学(84652)
(84440)
(70588)
(69958)
中心(67196)
财经(65253)
(64494)
研究所(63561)
业大(60327)
(59028)
农业(54726)
北京(54613)
(54266)
师范(53656)
经济学(52108)
(51224)
(51076)
财经大学(48143)
基金
项目(272553)
科学(214283)
研究(199555)
基金(197216)
(171400)
国家(169949)
科学基金(145917)
社会(126055)
社会科(119594)
社会科学(119564)
(108049)
基金项目(103613)
自然(93897)
教育(92706)
自然科(91694)
自然科学(91666)
(90088)
自然科学基金(90031)
资助(81882)
编号(81381)
成果(67297)
重点(61618)
(60155)
(58796)
课题(57315)
(56584)
创新(53014)
科研(52269)
国家社会(52025)
(51957)
期刊
(188927)
经济(188927)
研究(123076)
中国(85780)
(67904)
学报(64877)
(63803)
科学(58966)
管理(58083)
(52050)
金融(52050)
大学(49633)
学学(46870)
教育(44835)
农业(42215)
技术(37138)
财经(32557)
业经(30920)
经济研究(30164)
(27958)
问题(24485)
(21965)
(21107)
(20164)
理论(20127)
统计(20054)
技术经济(19510)
国际(18686)
(18307)
图书(18130)
共检索到635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燕霞   石培华  
机构改革及完善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引起了学界对文旅融合政策的关注。研究以1993—2024年中央层面出台的143份文旅融合政策为数据来源,对政策数量、政策主体等进行分析;借鉴间断均衡理论,探究文旅融合政策演进历史及内在规律;依托扎根理论编码,构建文旅融合政策制定核心要素及话语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文旅融合政策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态势,部门间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文旅融合政策演进历程中,政策理念、政策过程和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文旅融合理念逐渐呈现;政策制定过程从“问题导向”的管理理念转向“多元协同”的治理理念;政策工具日益兼顾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等多种类型。制度结构、治理情境、政策工具、融合系统、话语表达可系统呈现文旅融合政策制定的核心要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春玲   彭文莉  
[目的 /意义]分析我国目前已出台的文旅政策现状及特点,探究文旅融合政策的演进过程。[方法 /过程]系统梳理2009年到2023年141份国家层面文旅融合政策,通过Nvivo12Plus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构建我国文旅融合政策演化模型,并将政策划分为起步期(2009—2012年)、提升期(2013—2017年)、快速发展期(2018—2023年)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政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政策演进逻辑。[结果 /结论 ]我国国家层面文旅融合政策演进特征具有政策主体由单一趋向于多元、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政策工具趋向平衡、政策措施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政策保障逐步完善并健全等特点,基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智慧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策工具使用分布、全方位提升政策措施、健全文旅融合保障等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亮   徐晓林   明承瀚  
构筑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为了回应“形成制度规范、技术防护和运行管理三位一体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的现实要求。文章以2015年9月5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央各部委办及省级层面发布的170份政务数据安全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优化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政策体系的问题。通过构建“结构-工具-控制”的三维分析框架,发现当前政务数据安全的制度规范主要以“央地配套”的常态性政策和“机制与能力并重”的应急性政策为组合;技术防护通过“门户式”的外部技术防护政策和“持久性”的内部技术驱动政策来实现;政务数据安全的运行管理依靠“体系化”的宏观管理政策和“规范化”微观管理政策来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务数据安全政策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云   江金波   徐强   刘荣荣  
机构改革开启了文旅融合政策创新的新篇章,中央发布的文旅融合政策对地方政策创新和行业实践发挥“风向标”作用,但学界一般关注的是文化旅游政策,而非融合相关政策,也鲜少以一个立体化的研究框架去分析其结构和关联特征。文章以中央政策文本为例,构建了“政策主体-融合路径-政策工具”三维框架,研究有以下发现。1)文旅融合政策创新主体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等部门为主,发文方式独立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政策文件的主体属性包括单核、多核、单边等6种。2)融合路径存在偏好性,以体制融合、业态融合和产品融合为主,其中,政策支撑、产业融合类型和高品质文旅产品等细分类别较为突出,其他路径政策内容相对较少。3)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倾向性,以供给型为主、环境型为辅,需求型最少,其中,产业培育、目标定位、示范试点和公共服务是较为重要的工具类别。4)文旅融合政策创新共有386条创新路径,提炼出6类典型政策创新路径。政策创新逻辑是以核心层部门为主,从体制、产品和业态等融合路径,调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促进文旅融合。该研究进一步提出制定文旅融合专项政策、加强主体合作、优化融合路径和均衡政策工具4点政策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印   李杰   佀耀耀  
研究目的:分析各省市相继出台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工作)方案,描绘其政策工具全貌及其使用特征,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谱系模型为“四维驱动式凌锥模型”,该模型由目标导向型政策工具、系统变革型政策工具、过程控制型政策工具、能力建设型政策工具耦合而成;(2)“注意力分配—职权责明晰—有序化运作—积极性调动”是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使用逻辑,立足此逻辑有助于畅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3)当前耕地保护田长制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组合结构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创新性不足、实质效力不高等问题。研究结论:未来应协调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优化组合结构的适配性;细化政策工具操作流程,增强内容要素的精准性;注重政策工具创新变革,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性;提升政策工具效力层级,夯实功能发挥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琳  彭华涛  谢小三  
科技创业政策已成为引导科技创业活动、提升科技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且覆盖科技创业的全过程。本研究构建了科技创业政策与科技创业风险、科技创业能力、科技创业环境的理论框架与内在逻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于国家层面及湖北省出台的科技创业相关政策文本展开研究,得出:科技创业政策体系政策工具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提高科技创业能力型政策、改善科技创业环境型、降低科技创业风险型。其中,在提高科技创业能力方面,政策工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科技创业孵化政策以及科技创业项目政策;在改善科技创业环境方面,政策工具主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琳  彭华涛  谢小三  
科技创业政策已成为引导科技创业活动、提升科技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且覆盖科技创业的全过程。本研究构建了科技创业政策与科技创业风险、科技创业能力、科技创业环境的理论框架与内在逻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于国家层面及湖北省出台的科技创业相关政策文本展开研究,得出:科技创业政策体系政策工具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提高科技创业能力型政策、改善科技创业环境型、降低科技创业风险型。其中,在提高科技创业能力方面,政策工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科技创业孵化政策以及科技创业项目政策;在改善科技创业环境方面,政策工具主要为科技创业服务政策、科技创业文化政策和科技创业保障政策;在降低科技创业风险方面,政策工具主要为科技创业融资政策、科技创业成果转移政策和科技创业税收政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娟  刘松竹  崔冉  
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自2017年以来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鼓励、推动和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为探索这些政策形成的内在机理,以政策原始文本为研究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精准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定位机制、专业优势协同的生态合作机制、主体功能优化的业务管理机制、制度与科技并举的风险防控机制、产品个性化趋向的业务创新机制、多元动力组合的部门协同机制、多重信用支持的环境优化机制、产融效益叠加的目标平衡机制等8个核心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出“定位—保障—创新—规范—目标”这一内在机理模型。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探索了供应链金融政策的形成机制和价值内涵,有利于推动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晖临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既是对此前多年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经验的总结,也为新时代文旅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最近一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学界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作为一个关注中国城乡发展动向的学者,笔者很为这种局面鼓舞。但研读相关讨论之后,笔者也产生了一丝隐忧。笔者注意到,
关键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超  官建成  
探究政策体系演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能够为政策制定者调整未来政策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金融机构、创业者等组织或个体制定未来战略决策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以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例,基于1978—2017年693份创新创业政策文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描绘政策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政策主题的演进,量化政策的力度,并识别核心政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不断成熟,政策之间联系的复杂性越来越深、政策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此期间,政府开始从"管理者"的角色逐步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其次,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中,《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占据了最重要的网络位置,在政策体系的演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祖俊涛   董黎明   张向达  
运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1986年以来中央政府及各部委颁布的系列减贫政策文本中提炼出“权变治理”模型,以此诠释政府贫困治理的运作逻辑和组织机理。研究发现:根据治理形势及其目标的阶段性变化(治理情境),政府会通过调整剩余控制权分配组合形态的方式来选择相应的治理模式加以应对(策略行动),由此带来的治理质效与治理风险变动(治理结果),又会衍生出新的治理情境和策略行动,从而构成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闭环。进一步看,正是“治理质效-治理风险”的动态变化,使得政府在常规运作与超常规运作之间不断调适,进而推动了中国贫困治理模式的范式转型。研究不仅能够为后续相对贫困治理提供策略指引,还可以为解码中国政府之治贡献新的理论视角(权变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超晗  葛英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模式效率低、风险高,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有助于监督国家重大社会经济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精准评价政策落实的效率和效果。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大数据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影响路径。研究显示,大数据时代存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大数据技术发展不平衡和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进而产生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需求、人才需求、合作需求等,以需求牵引问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机制、资源统筹机制、协同工作机制、过程跟踪机制和数据分析机制五个方面来影响政策跟踪审计的执行效果。根据这些影响路径,从健全数据应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审计技术方面提出发展大数据政策跟踪审计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根旺  汪涛  
将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1978—1994年、1995—2005年和2006年以后。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各阶段的创新政策,研究了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创新政策的范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人才和环境营造一直是中国创新政策的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加强使得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