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
- 2023(885)
- 2022(801)
- 2021(791)
- 2020(698)
- 2019(1591)
- 2018(1535)
- 2017(2659)
- 2016(1747)
- 2015(1878)
- 2014(1867)
- 2013(1889)
- 2012(1872)
- 2011(1778)
- 2010(1755)
- 2009(1552)
- 2008(1501)
- 2007(1270)
- 2006(1129)
- 2005(959)
- 学科
- 济(3974)
- 经济(3971)
- 学(3541)
- 业(2095)
- 管理(1996)
- 方法(1910)
- 数学(1727)
- 数学方法(1698)
- 企(1404)
- 企业(1404)
- 农(1214)
- 生态(1105)
- 壤(1084)
- 土壤(1082)
- 地方(1039)
- 中国(1002)
- 环境(999)
- 水产(932)
- 森(890)
- 森林(890)
- 物(878)
- 林(873)
- 农业(871)
- 财(858)
- 和(857)
- 动物(838)
- 生态学(790)
- 植(785)
- 植物(778)
- 贸(769)
- 机构
- 大学(24538)
- 学院(24497)
- 研究(13793)
- 科学(12193)
- 农(11474)
- 农业(9429)
- 所(9265)
- 中国(8982)
- 研究所(8893)
- 业大(7761)
- 室(6594)
- 实验(6389)
- 京(6222)
- 实验室(6143)
- 农业大学(5935)
- 重点(5883)
- 省(5827)
- 济(5772)
- 经济(5609)
- 科学院(5604)
- 中心(5324)
- 业(5323)
- 管理(5125)
- 院(5040)
- 资源(4727)
- 理学(4375)
- 环境(4359)
- 理学院(4201)
- 研究院(4055)
- 技术(4041)
共检索到35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莹 李辛雷 王雁 田敏 范妙华
【目的】研究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释放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和花朵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中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香水文心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7种,始花期有22种,盛花期有24种,衰落期有41种;随着花朵的开放,烯、醇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醛酮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香水文心兰盛花期花朵的3个不同部位中,蕊柱的香气组成成分有97种,花瓣有71种,唇瓣有89种。蕊柱和花瓣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是醇类化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宝强 赵志国 任建武 王雁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卡特兰‘大新1号’的香气成分及不同花期的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卡特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42种,始花期有39种,盛花期有66种,衰落期有56种;随着花朵的开放,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烷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醇类和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感官分析与GC/MS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烯类物质是影响卡特兰香气的重要化合物,3,7-二甲基-1,3,6-辛三烯、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是卡特兰‘大新1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
关键词:
卡特兰 花期 香气成分 GC/MS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印泉 潘会堂 张启翔 潘才博 蔡明
为了研究梅花香气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以‘三轮玉蝶’梅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个阶段的花朵及不同花器官释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梅花开花的5个阶段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乙酸苯甲酯、丁子香酚和乙酸己酯是构成‘三轮玉蝶’梅花朵香气的重要成分。在梅花开花过程中,花香化合物释放存在4种趋势,乙酸苯甲酯呈现低—高—低的动态趋势,苯甲醛呈现高—低—高的趋势,α-蒎烯、莰烯、柠檬烯和樟脑4个单萜类化合物呈现高—低的趋势,丁子香酚呈现低—高的趋势,梅花复杂的花香调节模式致使不同开花时期的香气成分和含量产生变化。从梅花不同花器官中检测出27种化合物,不同的部位释放...
关键词:
梅花 花香 顶空-固相微萃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辛小雪 王雪香 李明宇 郭红艳 王晓洁 苏钛 徐萍 程瑾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其中花的采收期和采收部位是影响铁皮石斛花类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以铁皮石斛花苞期、微开期、盛花期全花以及盛花期花的花被、合蕊柱、子房的烘干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苯酚-硫酸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及福林酚法,探讨了不同花期铁皮石斛花及盛花期花朵不同部位多糖、总黄酮及总酚质量分数的差异,进而确定了铁皮石斛花的最佳采收期和最佳采收部位。结果表明:(1)不同花期中盛花期铁皮石斛花中多糖质量分数(61.5 mg·g~(-1))与微开期(55.3 mg·g~(-1))及花苞期(45.6 mg·g~(-1))花中多糖质量分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从活性组分质量分数方面考虑,盛花期可作为铁皮石斛花采收的最佳时期,花被是最有开发与利用价值的部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艺光 付建新 张超 胡绍庆 赵宏波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蕾期、半开期、盛开期山矾SyMPloCoS SuMuntia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3个花期的山矾花分别鉴定出35,39,42种挥发物,属于醇类、酮类、酯类、醛类、芳香族类和酸类化合物,各时期最主要的花香物质是醇类和酮类。蕾期相对含量高的物质是芳樟醇(20.19%),双花醇(19.45%),反式-氧化芳樟醇(12.68%);半开期的是β-紫罗兰酮(33.38%),3,4,5-三甲氧基甲苯(15.29%),桉油醇(11.90%);盛开期的是β-紫罗兰酮(19.14%),桉油醇(18.17%),双花醇(13.09%...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琳燕 周子维 邓慧莉 罗婵玉 孙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份12种白茶的香气成分.经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是白茶清鲜毫香的物质基础;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化合物在白毫银针中的含量较高;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在寿眉中的含量较高.陈年白茶花果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香叶醛等香气成分降低,雪松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甲基萘、柏木烯、β-柏木烯等含量增加,与苯甲醛、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协调作用,共同形成白茶贮藏过程中陈香带有枣香、梅子香等香型特点.
关键词:
白茶 年份 香气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雨 李亚东 张志东 刘海广 吴林 王晶莹
【目的】了解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探讨高丛越橘香气成分合成机理提供基本资料,为高丛越橘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绿色期、粉色期和蓝色期的高丛越橘品种都克和蓝丰的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高丛越橘果实在3个发育时期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萜类物质为主,其中酯类物质在粉色期开始形成。都克果实蓝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蓝丰蓝色期为醇类物质迅速形成期,粉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萜类物质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其中都克果实的萜类物质在各个发育期均明显高于蓝丰。两个品种特征香气成分在粉色期开始形成。在整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伟 于晓南
‘巧玲’和‘杨妃出浴’是杂交选育芳香型芍药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为了弄清其不同花器官香气成分、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而为芍药花香相关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克隆、时空表达及芳香型芍药分子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典型芳香型芍药品种‘巧玲’与‘杨妃出浴’为试材,以淡香型芍药品种‘粉玉奴’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其花瓣、瓣化雄蕊、雌蕊、萼片4个不同花器官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妃出浴’含有29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香叶醇(27.62%)、苯乙醇(18.00%)、3,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大。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揉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茶叶香气香型相似率的计算表明,揉捻改变了茶叶的香型,揉捻型与未揉捻型名茶香型不相同,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差异较大,这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结合有关研究,提出了在保证外形品质的前提下,揉捻工序以轻压、短时为主,适当缩短做形时间的技术措施,以改善名优茶香气品质
关键词:
名优绿茶 加工 香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祥敏 刘乐全 徐怀德 刘拉平
为了深入了解木瓜的香气特征,扩大木瓜的开发利用途径,采用同步蒸馏-萃取法(SDE)对长俊、狮子头、玉兰3种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GC-MS分析了3种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长俊、狮子头和玉兰中分别含有香气成分62,60和53种,其中三者共有的香气成分为21种;3种木瓜果实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相同,均为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但其相对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长俊为11.38%,狮子头为25.71%,玉兰为17.72%);三者共有成分中,(E)-2-己烯醛(、E)-2-己烯-1-醇、(Z)-3-己烯-1-醇具有强烈的清香和水果香气,是木瓜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泰山 韩卫娟 杜改改 刁松锋 冯延芝 杨绍彬 岳华峰 李芳东 傅建敏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杏李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辛醇为内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对杏李品种‘风味玫瑰’、‘味帝’、‘味王’、‘恐龙蛋’、‘味厚’和‘风味皇后’的果实香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杏李各品种的香气值和特征香气。【结果】6个品种的果实中共检测出6大类77种化合物,包括9种醇、16种醛、29种酯,9种内酯、4种萜和10种酮。6个杏李品种均含有己醇、甲基庚烯酮、苯乙酮、己醛、辛醛、5-羟甲
关键词:
杏李 香气 风味 特征香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志 谢子发 李志 尹文文 杨兴有 刘国顺 鲁喜梅
以白肋烟达白1号非烟碱转化株为材料,在2种留叶数(每株18,24片)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叶位叶片晾制后生物碱和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碱和仲胺类生物碱含量均随叶位增高而增加,少留叶烟株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多留叶烟株,且上下部位间变幅相对较小。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少留叶烟株各叶位巨豆三烯酮含量高于多留叶烟株,且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多留叶烟株巨豆三烯酮含量以中部叶最高,上部叶含量呈显著降低。其他质体色素降解产物,除β-大马酮含量以中部及偏下部位烟叶较高外,一般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以中部叶含量较高,多留叶烟株各部位叶片,特别是上部叶茄酮含量高...
关键词:
白肋烟 叶位 留叶数 香气物质 生物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早柱 陈展 赵艳卓 牛帅科 魏建国 杨丽丽
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葡萄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玉林 赵现华 张昂 宋建强 张莉 薛飞 王华
【目的】为树莓加工工艺的改进及树莓酒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进行小容器树莓干酒的酿造,并利用GC/MS技术对2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树莓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2种工艺酿造的树莓原酒中共得到48种香气物质,其中36种非两者共有,占总香气物质类型的75%,产生了非常明显的香气差异;传统工艺酿造的原酒出现了33种香气化合物,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原酒中有27种化合物生成。经过陈酿,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处理的酒中分别出现了22和31种新的呈香物质,2种陈酿酒中共有39种香气物质,其中有21种是两者共有的。【结论】与传统工艺相比,CO2浸渍酿造的酒更适合于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仁亮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以同一级别、同期制作的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为原料,依据湖南茯砖茶加工工艺制作成茯砖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对3个茯砖茶样进行了感官审评比较。结果表明:分别从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压制的茯砖茶中分别检测出47、56、51种香气成分,均以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为主;陕西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具高火香的2-戊基-呋喃、四甲基吡嗪等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0.71%);湖南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对茯砖茶"菌花香"有重要贡献的不饱和萜烯醇、烯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