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
2023(2079)
2022(1626)
2021(1771)
2020(1265)
2019(3076)
2018(3193)
2017(3988)
2016(3475)
2015(4008)
2014(4246)
2013(3295)
2012(3069)
2011(2958)
2010(3169)
2009(2462)
2008(2333)
2007(2204)
2006(2058)
2005(1971)
作者
(6567)
(5299)
(5297)
(5257)
(3307)
(2669)
(2574)
(2318)
(2029)
(1981)
(1944)
(1847)
(1808)
(1682)
(1656)
(1654)
(1647)
(1616)
(1596)
(1578)
(1541)
(1465)
(1422)
(1268)
(1244)
(1219)
(1202)
(1201)
(1182)
(1167)
学科
教育(18302)
中国(8120)
教学(5307)
理论(5256)
(3396)
(3150)
改革(3122)
(3065)
发展(3029)
思想(3003)
高等(2979)
(2907)
政治(2854)
研究(2849)
教育改革(2787)
思想政治(2746)
政治教育(2746)
治教(2746)
德育(2722)
学校(2437)
学法(2361)
教学法(2361)
管理(2316)
(2262)
教育学(2198)
计算(2187)
算机(2178)
计算机(2178)
机化(2161)
计算机化(2161)
机构
大学(40004)
学院(34798)
教育(25601)
(17494)
师范(17463)
研究(16172)
师范大学(14787)
(10624)
教育学(10153)
职业(9935)
科学(8828)
技术(8518)
北京(7831)
(7675)
教育学院(7390)
研究所(7035)
(6938)
职业技术(6776)
中心(5960)
管理(5877)
(5839)
技术学院(5633)
(5357)
教育科(5308)
教育科学(5272)
理学(5058)
研究院(4876)
理学院(4780)
(4738)
中国(4662)
基金
研究(22728)
教育(20112)
项目(19701)
科学(17042)
成果(13400)
编号(12494)
课题(12362)
社会(11241)
(11086)
社会科(10263)
社会科学(10262)
基金(10197)
(10146)
(9102)
规划(8649)
(7888)
(7774)
研究成果(7511)
国家(7497)
项目编号(7448)
年度(7311)
(6821)
(6432)
(6409)
(6389)
(6383)
阶段(6368)
教育部(6297)
重点(6103)
阶段性(5860)
期刊
教育(44037)
研究(21847)
中国(18436)
职业(10249)
技术(7219)
技术教育(6696)
职业技术(6696)
职业技术教育(6696)
高等(4747)
(4646)
经济(4646)
成人(4595)
成人教育(4595)
高等教育(4224)
(4037)
论坛(4037)
大学(3827)
(3547)
职教(3506)
发展(3403)
(3403)
学报(3370)
比较(3268)
科学(2757)
教研(2755)
高教(2755)
图书(2365)
远程(2147)
远程教育(2147)
国特(2087)
共检索到64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丹  李彩云  
关于天才儿童教育的争论除了源于教育理念本身的差异外,还有一个隐蔽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天才”这个词在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是文学隐喻的“天才”概念二是专业研究的“天才”概念。两种概念的交叉混用导致人们种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天才儿童教育发展的进程。本文拟对“人人都是天才”、“培养天才”这两个隐喻表达在教育中的错误理解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以澄清“天才”的两种概念及天才儿童教育的专业内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开始兴起。1891年著名的剑桥方案提出,让智慧出众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四、五、六年中学习四至九年级课程内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调查报告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天才儿童协会最近发表了一份题为《国家的优秀者:促进美国的超常者个案研究》的报告。该报告表明,美国学校中忽视天才学生的需要是一种“平静中潜伏的危机”,而今这种危机正日益明显。据此报告,大多数超常学生未能从事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范明丽  
《国家被骗:学校如何阻碍了美国最聪明的学生》报告,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美国针对天才儿童的“加速发展”教育模式,尖锐地提出并深入地分析了美国天才儿童的教育—学习权利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引起美国社会各界对天才儿童教育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依托该报告,对美国天才儿童教育—学习权利保障的“加速发展”教育模式的时代背景、发展轨迹和新近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简明的梳理和探索,以期对完整地把握和推进我国的超常儿童的教育—学习机会平等和权利保障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莉  
本研究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超常儿童定义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从探讨超常儿童的名称入手 ,以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 ,对超常儿童的定义进行了归类和分析。从纵向角度 ,主要是分析了超常儿童定义的发展 ,从单纯的智商定义到现在的多元智能。从横向角度 ,主要根据定义的出发点和定义取向 ,将超常儿童的定义进行了简单分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彩云  
天才被视为社会人力资源中的“富矿”,被社会寄予厚望。但一些天才儿童个体的辉煌成功掩盖了他们群体的不利处境,其弱势群体特征比起残疾儿童、贫困儿童来较为隐蔽,不易被识别与认同,这更加重其不利处境。本文分析了来自社会公众意识、教育服务、天才个体自身特点及科研成果的局限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讨论天才儿童在社会及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特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方芳   钟秉林  
荷兰具有高度分层的教育体系,其天才教育的政策演进经历了发端期、探索期和创新期三个阶段。荷兰基于卡特尔-霍恩-卡罗尔理论和交叉电池评估方法的相关理念,在天才儿童的早期发现和甄选机制上,主要采用智力测试、非语言能力测试和创造力测试等识别工具;同时将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学生本人等多方主体的提名视为识别高天赋学生的另一种有效渠道。荷兰对于天才儿童主要采用隔离式和融合式两种安置方式,并通过加速和充实两种模式对其进行培养。荷兰天才儿童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的经验及特征体现在:贯彻天才教育新理念并关注潜在的天才儿童;倡导融合教育为主的安置方式以兼顾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同发展;基于趋同差异化和发散差异化两种策略优化培养模式;面向天才儿童开展循证教学以确保培养效果的可持续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琳  桂勤  
《天才儿童季刊》是美国天才儿童协会主办的美国英才教育领域最具有权威性的英才教育研究期刊。论文对该刊2000—2009年所刊载192篇文章从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评析,旨在以此为窗口了解与把握21世纪美国英才教育研究的趋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远增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考试目标的内在结构均是设计考试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英国数学天才儿童考试解决这两个问题所进行的尝试,对我国设计教学质量监控性考试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建立我国国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意在考试方式中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发挥高校学术力量对高水平学科能力测试与评估的支撑作用、建立学科能力测试机构与招生机构打通的机制及国家学科学能测试机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震雷  
一、概况 新加坡的天才教育始于八十年代初。1981年,为了寻求适合其国情的天才教育模式,新加坡前教育部长率团亲赴美国、前苏联、以色列等国考察。随后,新加坡成立了专家咨询组,对在本国实施天才教育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于1983年向教育部提交了天才教育实施建议,即1984年始执行的新加坡天才教育计划,简称GEP。 GEP实行前,新加坡教育当局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学生与教师的选拔,对从教人员的整体评估以及准备天才教育课程等工作。此外,他们还聘请天才教育专家对所有参与GEP计划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GEP实行后,特别委员会的职能扩大为设计充实课程,确定GEP入选名单,指导GEP基层学校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晓艳  周兢  金立贤  
本文针对早期儿童英语学习态度问题,依据隐喻认知理论,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诱导隐喻分析(EM A)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态度及倾向。通过736条隐喻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态度倾向;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的认知经验源于自身与环境的接触、互动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突显“近身远物”体验哲学思想;早期儿童英语学习受本土文化影响,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迁移效应。建议国家、幼儿园、家长支持早期儿童双语学习;明确早期双语教学目标,提升早期双语教学质量;培养早期儿童双语双文化思维,为国家未来安全做准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社会衰落,加之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扩张而其成长环境趋于恶化,其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忧思。学术界近十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通常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流动而本人留在户籍登记地的O~17周岁人口。因其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或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会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傅淳华  华春娴  敖俊梅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教育的全面展开是新时代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全面了解包括民族地区儿童在内的儿童劳动观势在必行。立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引导民族地区儿童贴合自己生活实际,围绕劳动是(像)什么、劳动者是(像)什么等问题进行创作,通过分析这些隐喻理解儿童对劳动特点和对劳动者人物形象的认识,研究发现内蒙古通辽市儿童劳动观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受生活环境影响等特征。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的开展要实现从"在地观念"到"价值共识"、从"切己生活"到"整体生活"、从"外在引导"到"启迪自觉"、从"成果导向"到"自成目的"的转变,从而为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