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41)
- 2023(3104)
- 2022(2728)
- 2021(2653)
- 2020(2228)
- 2019(4968)
- 2018(4959)
- 2017(9690)
- 2016(5105)
- 2015(5689)
- 2014(5636)
- 2013(5558)
- 2012(5167)
- 2011(4633)
- 2010(4435)
- 2009(3981)
- 2008(3583)
- 2007(3023)
- 2006(2685)
- 2005(2212)
- 学科
- 济(19723)
- 经济(19706)
- 管理(10820)
- 业(9844)
- 方法(8126)
- 农(7646)
- 地方(6939)
- 数学(6121)
- 数学方法(6064)
- 企(5988)
- 企业(5988)
- 农业(5979)
- 业经(4886)
- 理论(3857)
- 人民(3821)
- 中国(3729)
- 消费(3576)
- 环境(3552)
- 结构(3265)
- 学(3227)
- 贸(3140)
- 贸易(3138)
- 收入(2957)
- 财(2941)
- 易(2931)
- 水平(2888)
- 消费水平(2887)
- 和(2724)
- 地方经济(2616)
- 农业经济(2561)
- 机构
- 学院(68809)
- 大学(64766)
- 管理(25744)
- 济(22553)
- 理学(22084)
- 经济(21937)
- 理学院(21750)
- 管理学(21355)
- 管理学院(21216)
- 研究(20689)
- 中国(16096)
- 科学(14317)
- 京(14045)
- 范(12657)
- 师范(12570)
- 江(10631)
- 游(10591)
- 旅(10549)
- 旅游(10421)
- 财(10316)
- 师范大学(10206)
- 中心(10132)
- 农(9708)
- 所(9567)
- 业大(9162)
- 州(9055)
- 北京(8803)
- 研究所(8800)
- 财经(8389)
- 院(7990)
- 基金
- 项目(47106)
- 科学(36876)
- 研究(35189)
- 基金(32981)
- 家(28084)
- 国家(27770)
- 科学基金(24256)
- 社会(21972)
- 社会科(20683)
- 社会科学(20679)
- 省(20102)
- 基金项目(19039)
- 自然(15940)
- 划(15735)
- 自然科(15464)
- 自然科学(15461)
- 教育(15442)
- 编号(15163)
- 自然科学基金(15154)
- 资助(13180)
- 发(10997)
- 成果(10679)
- 课题(10146)
- 重点(9891)
- 部(9244)
- 创(9190)
- 科研(8854)
- 年(8827)
- 发展(8795)
- 展(8660)
共检索到96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徐红罡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一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审美 阅读 水泊梁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徐红罡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一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现为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的有机融合,其中前者是后三者的起点,审美感知通过人物、往事、故事环境、小说情节等展开审美想象;审美感知借助景观、人物、环境达到审美理解;审美感知能够激发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情感,包含对作品、作者、人物、时事的评价以及自我励志。该研究理论上可以拓宽文学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践上可以为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和传统人文精神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审美 阅读 水泊梁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徐红罡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一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审美 阅读 水泊梁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跃军 孙虎 胡默言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燕 李江风 匡华
在旅游开发建设压力下,湖泊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湖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鲜少从湖泊形态入手,而湖泊形态参数所揭示的湖泊水文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开发造成影响。以GIS技术为工具,选取大梁子湖分形几何维数和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岸线发育系数、形状率、近圆率、紧凑度、空间包容面积)作为湖泊形态参数,通过Mapgis软件分析,获得大梁子湖湖泊形态分形维数为1.549,同时进一步计算出构成大梁子湖的6大湖泊的欧式几何形态指标,以此构建基于湖泊形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湖泊形态和旅游开发适宜性关系模型,揭示湖泊水文特征与景观吸引力、生态脆弱程度、旅游环境安全性以及游客环境容量等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晨 朱竑 安宁
该研究基于文化环及其拓展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凤凰古城作为文学旅游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结论指出:(1)沈从文及其文学作品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的"湘西世界",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所构建的"现实中的边城"与旅游者的"口碑中的凤凰古城"共同构建了"想象中的凤凰古城",即待阅读的"凤凰古城文本",并使这一文本公共化;(2)作为文化消费者,旅游者在文学旅游地的构建与重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联系整个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纽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旅游地社会文化建构模型,以期对旅游地的文化生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文喜 陈荣富
旅游为现代人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营造了良好的空间 ,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导游 ,作为沟通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的服务中介 ,对于提高游客旅游审美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旅游者的美感发展阶段 ,导游对于旅游者的审美引导应达到三大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三大目标 ,导游应注重自身美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导游 旅游美学 旅游审美能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兆康 刘德艳
所谓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 文学旅游的内容很多,它包括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文人游踪、文人遗迹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名篇、名诗、名赋、名句以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峰
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才能确保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而作为常见的旅游开发形式,湖泊旅游具有较强的环境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本文以此为着眼点,系统论述了可持续目标下的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多中心管理模式,阐明了各行为主体的职能与关联,并就我国当前湖泊旅游开发管理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尤其深入地针对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再认识。
关键词:
可持续旅游 多中心管理模式 湖泊旅游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庆广
本文分析了著名旅游城市武夷山市的旅游资源特点,旅游业在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从理论上对武夷山市城市的经济、三大产业和重点行业的发展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这也为国内类似旅游资源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供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
旅游需求 旅游产业 经济增长 拉动成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一 关于旅游活动的本质特性,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各自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又由于旅游活动在现代商品社会极易显出的经济意义,许多人倾向于从经济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旅游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是19世纪以后的事,而在这之前,非经济性的旅游现象早已出现;再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巨海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度以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些地区目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和挑战,转变这种单一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径需依托于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不少地区纷纷选择了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及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吕梁市为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深层次的分析,以为拾遗补缺,抛砖引玉之用。以黄河为根、黄土为体、山水为形、文化为魂概括吕梁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当前旅游产业存在的根浅、体弱、形散、魂缺等问题,并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环境及人才素质诸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以"一核、两翼、三环、四带"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为先导、资源整合为前提、政府主导为依托、产业定位支撑市场运作为基础、创意发展为根本的具体规划和详尽对策。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发展 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巨海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度以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些地区目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和挑战,转变这种单一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径需依托于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不少地区纷纷选择了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及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吕梁市为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深层次的分析,以为拾遗补缺,抛砖引玉之用。以黄河为根、黄土为体、山水为形、文化为魂概括吕梁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当前旅游产业存在的根浅、体弱、形散、魂缺等问题,并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环境及人才素质诸方面分析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发展 资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冬红 陆红
工业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中一个极具活力的增长点。工业旅游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通过产业开发提升其整体竞争力。文章以唐山工业旅游开发为例,在采用SWOT方法分析唐山工业旅游开发整体环境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环境、提升产业能力和强化产业关联来推动唐山工业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工业旅游 旅游开发 唐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