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5)
- 2023(7108)
- 2022(5861)
- 2021(5340)
- 2020(4125)
- 2019(9283)
- 2018(9002)
- 2017(16487)
- 2016(9068)
- 2015(10256)
- 2014(10414)
- 2013(10278)
- 2012(10278)
- 2011(9567)
- 2010(9932)
- 2009(9189)
- 2008(9337)
- 2007(8718)
- 2006(8099)
- 2005(7716)
- 学科
- 济(44708)
- 经济(44656)
- 管理(23258)
- 业(22843)
- 地方(17041)
- 中国(16769)
- 企(16714)
- 企业(16714)
- 农(13414)
- 业经(11301)
- 方法(10906)
- 地方经济(9729)
- 发(9384)
- 学(9300)
- 农业(9278)
- 融(8894)
- 金融(8894)
- 银(8850)
- 银行(8835)
- 行(8676)
- 数学(8562)
- 制(8367)
- 数学方法(8365)
- 贸(7859)
- 贸易(7848)
- 财(7543)
- 易(7483)
- 环境(7427)
- 发展(7042)
- 展(7018)
- 机构
- 学院(136072)
- 大学(133887)
- 研究(53737)
- 济(53687)
- 经济(52318)
- 管理(45341)
- 中国(41792)
- 理学(36919)
- 理学院(36362)
- 管理学(35510)
- 管理学院(35246)
- 科学(33232)
- 京(30988)
- 所(28626)
- 研究所(25459)
- 财(25289)
- 农(25228)
- 中心(24147)
- 江(23512)
- 范(21593)
- 师范(21363)
- 北京(20517)
- 农业(19438)
- 州(19394)
- 院(19150)
- 业大(19053)
- 财经(18567)
- 省(18393)
- 师范大学(16843)
- 经(16587)
- 基金
- 项目(79710)
- 科学(61537)
- 研究(60355)
- 基金(54102)
- 家(47162)
- 国家(46656)
- 科学基金(38759)
- 社会(36836)
- 社会科(34789)
- 社会科学(34781)
- 省(32890)
- 基金项目(27627)
- 划(27211)
- 教育(27013)
- 编号(25295)
- 发(23800)
- 自然(23191)
- 自然科(22639)
- 自然科学(22634)
- 资助(22583)
- 自然科学基金(22196)
- 成果(22082)
- 发展(19317)
- 课题(18974)
- 展(18955)
- 重点(18289)
- 部(16389)
- 创(16159)
- 年(15635)
- 创新(15112)
共检索到237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袁曦临 陈霞
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阅读使作品的意义得以实现。图书馆导读普遍存在居高临下、忽视读者的倾向。接受阅读理论中关于"第二文本"的观点为图书馆导读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即重视读者对作品的阐述及读者阅读经验之间的交流和分享。面对网络环境下阅读载体、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必须调整传统导读的内容与形式,并在此过程中寻找阅读理论和导读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从"第一文本"发现转向"第二文本"发现。
关键词:
图书馆导读 接受美学 第二文本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惠涓澈
图书馆文学作品是图书馆职业生活的艺术再现。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它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彰显了图书馆社会价值,蕴含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历史传承,是馆员职业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动力。研究图书馆文学作品可以为图书馆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对推动信息社会下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文学 图书馆生活 图书馆学术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丽华
<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绘的是一种自然和谐、朴素自得的生活方式。此种以“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体现。谈及农耕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经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里的农耕文化》一书无疑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深入洞悉农耕文化的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丽丽
从文学理论上来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往往是文学创作形象层次和思想层次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世界文学巨匠笔下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令人陷入沉思、或喜或悲,读者往往通过饱满的女性形象反思人生的生存与人类的人文关怀问题。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反思跨越文化、跨越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情感的共鸣所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丰富而深刻,尤其从有中世纪文学之后,“女性”都是外国文学作家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任何时期的文学发展中都能看到不同的女性形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科举制度特有的内涵规范和涵养了中国文人的思维模式和人文性格,即便终生徘徊在科举边缘的读书人亦不例外。他们怀着极度失落愤慨及向往的复杂心情,利用他们手中为“及第”而积聚的知识和屡次“不第”的辛酸,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世人展示了科举制度下文人的众生像,“儒生不幸文坛幸”,繁荣和拓展了文学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被科举所遗弃的文人,通过鞭挞科举而成为科举制度虔诚的守护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燕晓黎
分析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几个概念,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简.爱》片段,阐释人际语法隐喻这一理论,进行人物性格及心理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长期以来文学作品表现着城市形象,同时用它隐喻的魅力赋予地点以生命,赋予物品以使用方式。面对着文学作品从其幻想及批判作用中隐退,今天何以代替这隐喻化的形象和地点呢?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曾欣悦 崔红娟
人名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而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往往是作者根据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身份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精心设计的。文章就英美作品中主人公的人名寓意及文化内涵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
作品人名 语言现象 文化内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华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解读支离破碎,忽视整体感知;图画印证主旨,教学模式僵化"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其缺弱,目的在于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从而积极探索解决之对策,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
文学作品教学 鉴赏 整体感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志君 刘万云
文学作品名审美信息的传递是译者在文学作品名翻译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译者的接受过程首先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在文学作品名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对原名和原作(审美客体)的理解和审美判断,对译文读者审美能力和审美接受的审慎辨别,最终导致了原名审美信息在传递中的复制、损失和替代。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玺
人类文明的进步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和城市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但是,当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环境势必会遭到侵蚀和影响。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各领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从各个学科角度去解读生态意识、生态话题的学术作品也多有建树。对于文学这一学科来说,自然环境与文学之间更是有着密切自然而深刻的关联,但是文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还有待加强。《英美文学中的环境主题研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颖
叙事解读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叙事理论的解读是英美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前提。从叙事解读的主体内容来说,它主要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近年来,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反映了现代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解读方法、文学批评策略和跨文化文学交流。由聂宝玉著的《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基于当下多元化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研究与构建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理论,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合,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该书理论脉络清晰明确,从理论到实践、从经典到后经典、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展示了英美文学叙事解读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玺
人类文明的进步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和城市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但是,当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环境势必会遭到侵蚀和影响。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各领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从各个学科角度去解读生态意识、生态话题的学术作品也多有建树。对于文学这一学科来说,自然环境与文学之间更是有着密切自然而深刻的关联,但是文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还有待加强。《英美文学中的环境主题研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高义
外国文学作品以著作者的国籍为分类标准,是为了显示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轨迹。但是如果按照作品写作时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就更符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并以此为排架号,将检索用分类号和排架用分类号分开。不仅可以增加检索点,还能更好地反映一国文学发展的完整性。
关键词:
分类标准 分类排架 外国文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