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9)
- 2023(16320)
- 2022(13848)
- 2021(13442)
- 2020(10847)
- 2019(25365)
- 2018(25162)
- 2017(46879)
- 2016(26238)
- 2015(29449)
- 2014(29782)
- 2013(28733)
- 2012(26696)
- 2011(24389)
- 2010(24395)
- 2009(22021)
- 2008(21449)
- 2007(18624)
- 2006(16491)
- 2005(14727)
- 学科
- 济(98613)
- 经济(98502)
- 管理(69133)
- 业(65668)
- 企(52844)
- 企业(52844)
- 方法(43961)
- 数学(38604)
- 数学方法(38123)
- 中国(33859)
- 农(30273)
- 财(25825)
- 教育(23380)
- 学(23132)
- 业经(22278)
- 贸(20139)
- 贸易(20128)
- 农业(19965)
- 易(19670)
- 地方(19111)
- 制(18578)
- 理论(18232)
- 技术(15987)
- 策(15925)
- 银(15797)
- 银行(15760)
- 行(15136)
- 和(15097)
- 环境(14955)
- 务(14869)
- 机构
- 大学(367537)
- 学院(362776)
- 济(145599)
- 经济(142405)
- 管理(138497)
- 研究(130179)
- 理学(119928)
- 理学院(118492)
- 管理学(116491)
- 管理学院(115795)
- 中国(93034)
- 京(79822)
- 科学(78448)
- 财(66359)
- 所(65042)
- 研究所(59537)
- 中心(57277)
- 农(56510)
- 范(56086)
- 师范(55697)
- 财经(52934)
- 江(52618)
- 北京(51582)
- 业大(51319)
- 经(48451)
- 院(47079)
- 师范大学(45488)
- 经济学(44240)
- 农业(43987)
- 州(42212)
- 基金
- 项目(245798)
- 科学(194889)
- 研究(185674)
- 基金(177670)
- 家(154373)
- 国家(153002)
- 科学基金(130418)
- 社会(116291)
- 社会科(109993)
- 社会科学(109967)
- 省(93827)
- 基金项目(92772)
- 教育(90029)
- 自然(82994)
- 划(81463)
- 自然科(81064)
- 自然科学(81045)
- 自然科学基金(79600)
- 编号(76475)
- 资助(73562)
- 成果(65055)
- 部(56694)
- 重点(55831)
- 课题(55062)
- 发(53334)
- 创(50781)
- 教育部(49149)
- 国家社会(47395)
- 创新(47143)
- 性(46761)
- 期刊
- 济(157406)
- 经济(157406)
- 研究(117596)
- 中国(75505)
- 教育(65008)
- 学报(55923)
- 农(52847)
- 科学(52352)
- 管理(49630)
- 财(48067)
- 大学(43389)
- 学学(39629)
- 农业(37249)
- 技术(32457)
- 融(31143)
- 金融(31143)
- 经济研究(25836)
- 财经(25791)
- 业经(24904)
- 经(22141)
- 问题(20314)
- 业(18972)
- 图书(18632)
- 贸(17458)
- 理论(16427)
- 科技(16418)
- 技术经济(16363)
- 版(16284)
- 职业(15982)
- 世界(15894)
共检索到541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晓晴
陕甘宁边区乡村相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曾严重阻碍了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动员进程,加剧了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势力的双重围困而获取政权和民族独立的难度。在综合力量不足的条件约束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实施的"民办公助"教育政策,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方针,将乡村教育与政府工作、劳动生产、家庭生活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牢牢掌握领导权和引导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自主性作用,形成了以文字下乡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教育。相对土地改革、民主选举、诉苦等组织动员方式,以文字下乡的柔性动员方式改造乡村、建设乡村,使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深入乡土社会,达到组织动员农民的目的。从社会动员的视角阐释"民办公助"教育政策,对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乡村、农民的关系,乃至对当前"教育扶贫"工作都有启示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重要历史成就与成功经验,其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本理念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机制包括实事求是与理论自信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建设子系统、普常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兴学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建设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扶持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该机制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初心与使命、有领导性与群众性、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传统、自洽性与开放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关系的辩证统一;不仅能为中国民族教育事业智慧导航,且能促进教育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向建构、和谐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生力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静 曾晓丽
1943年,在整风运动背景下,中共中央对延安初期的妇女政策进行了调整。新的妇女政策以"广大妇女参加生产为中心利益",强调"家庭与建设都过得好"。这一政策一方面协调了在"妇女主义"为解放实践下形成的"男女对立,青老对峙的"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又兼顾了抗战利益与家庭利益之间的关系。以"鼓励妇女参加生产"为妇女解放理念在应对日本的军事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带来的经济危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中中国独特的妇女解放道路,为今后的妇女工作留下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四三决定 妇女政策调整 整风运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 百年历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义兵 朱胜晖 刘达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政策,不断引领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党领导下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政治解放与争取获得民主权利阶段(1921—1949年)、社会解放与投身新中国全面建设阶段(1949—1978年)、劳动解放与农村生产力活力释放阶段(1978—2012年)和个性解放与美好生活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始终坚持党对农民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民教育根本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农民教育根本原则、"服务农民全面发展"的农民教育根本目的和"农民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农民教育基本规律,其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引领中国农民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农民教育应更加关注农民的文化精神成长与内生发展动力激发,通过高质量的农民教育推动形成农民内生性发展文化,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新忠 向克蜜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 百年历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群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执政理念、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经过10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教育实现了从特权向人权、从"有法可依"到"有学可上"到"一个也不能少"再到"每一个都成功"的时代跨越和伟大发展。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发展促公平、以制度保障公平,是中国教育公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经验。进入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和科学引领,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与时俱进,实现从工具价值到育人价值、从平等性原则到差异性原则、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与突破,将教育公平推向新的高度,使中国教育走向新的辉煌。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教育权利 教育机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宝敏 李晓华 杜娟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林业的百年光辉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学、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林业政策史做了简明梳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富强美丽的国家战略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实行平均山权林权的政策,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改革开放前,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百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建立林业公有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主”和“大砍大造”的政策,林业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创造性地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政策,使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新时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实行依法保护、系统治理、生态扶贫三者相结合的政策,有效促进了林业高质量发展。百年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林业取得重大成就,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2020年底的23.04%,昔日的濯濯童山变为绿水青山。总结历史经验,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守美丽目标、因宜施策、法策并举、善用市场的政策。展望未来,前程美好,任务艰巨: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注重提升以林长制为基础的治理能力、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分类经营、完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护林员制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田小军 周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孕育与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收获期,具有鲜明的求实精神、时代精神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春峰
在最近的十余年中,西方学界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调适性的研究,它以共产党国家体制持久性为研究问题,以中国共产党的能动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调适现象。文章认为,这一研究有着西方式的问题意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能动做出了多层面的分析,带动了以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复兴。但是,这一研究仍受限于西方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场景的影响,有其内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调适性 变化 政治理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毕诚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改造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文化,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据各个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推动教育实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由此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教育大国。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茂林 曾丽颖
以政策工具与技术路线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来的143份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文本研究发现:因政权建设环境差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呈现出战时的劝说型、计划经济时期的劝告型、市场经济时期运用多元工具制定职教政策的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的历史使命差异,又从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制定的技术路线上,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生发展的阶段侧重点差异。深层分析表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呈现出彰显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三链耦合逻辑、职教为表技术为里的提质培优演进逻辑和服务各阶段党的使命驱动下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上述逻辑,新时代应增加实现中国梦使命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制定工具;适应新使命,为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护航;将《职业教育法》更名为《职业技术教育法》,为突破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产教深度融合瓶颈奠定法制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雪荧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了不同内容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百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可为未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历经了“幼有所护”的萌芽期、“幼有所托”的生长期、从“全幼有托”到“幼无所托”的波折期、“幼有园(班)入”的复兴期、“幼难入园”的无力期、“幼应有育”的调整期、“幼有所育”的规范期七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党的领导和各阶段国家战略是其发展的关键影响力量。各阶段中,教育方针、城乡关系、儿童权利、妇女角色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并逐渐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未来发展中,小环境驱动力将发挥主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未来政策应在农村幼儿养育支援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幼师队伍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建构上予以支持和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立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命题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两个派生观点即知识分子——人才观和体制改革论。本文从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论证,邓小平科技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邓小平科技思想 科技政策 科技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英茹 吉小东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移北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针对性地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及贸易政策,对我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这些经济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以资借鉴。
关键词:
西柏坡 货币政策 金融政策 贸易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