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5)
2023(11171)
2022(9200)
2021(8368)
2020(6750)
2019(15526)
2018(15420)
2017(29639)
2016(16180)
2015(18336)
2014(18366)
2013(18142)
2012(16577)
2011(14845)
2010(14656)
2009(13180)
2008(12456)
2007(10660)
2006(9098)
2005(7814)
作者
(47442)
(39172)
(38779)
(37010)
(24837)
(18761)
(17608)
(15627)
(14994)
(13719)
(13477)
(12987)
(12213)
(12191)
(12016)
(11830)
(11645)
(11619)
(11121)
(10975)
(9737)
(9471)
(9229)
(8790)
(8738)
(8700)
(8605)
(8548)
(7833)
(7755)
学科
(66174)
经济(66104)
管理(47081)
(44118)
(37258)
企业(37258)
方法(30819)
数学(26656)
数学方法(26353)
业经(18697)
中国(16698)
(16613)
(14984)
(14451)
地方(12556)
产业(11825)
理论(11518)
农业(11273)
(11019)
(10907)
(10810)
贸易(10806)
信息(10670)
技术(10601)
(10475)
环境(10075)
教育(9998)
(9830)
财务(9772)
财务管理(9757)
机构
大学(232684)
学院(229284)
管理(96175)
(86594)
经济(84460)
理学(84331)
理学院(83412)
管理学(82007)
管理学院(81597)
研究(73917)
中国(52178)
(49733)
科学(47425)
(37747)
(36091)
业大(35194)
(34705)
研究所(33258)
中心(33234)
(31534)
北京(31393)
(31308)
财经(31237)
师范(31039)
(28471)
(27347)
农业(27160)
(26368)
师范大学(25268)
经济学(24811)
基金
项目(165601)
科学(130065)
研究(122316)
基金(119499)
(103496)
国家(102615)
科学基金(88783)
社会(75691)
社会科(71732)
社会科学(71714)
(64703)
基金项目(64016)
自然(58006)
自然科(56629)
自然科学(56616)
教育(55620)
自然科学基金(55568)
(54397)
编号(50908)
资助(48473)
成果(40797)
重点(36258)
(35772)
(34669)
(34557)
课题(34248)
创新(32077)
项目编号(31794)
科研(31597)
大学(30958)
期刊
(91451)
经济(91451)
研究(66054)
中国(41323)
学报(36843)
科学(33450)
管理(33213)
(30727)
教育(28543)
大学(27735)
(26347)
学学(25503)
农业(22131)
技术(20002)
图书(16718)
(15448)
金融(15448)
业经(15191)
财经(14024)
经济研究(13949)
理论(12382)
科技(12020)
(11745)
实践(11697)
(11697)
情报(11629)
问题(11352)
技术经济(10993)
书馆(10944)
图书馆(10944)
共检索到319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段青玉  王晓光  梁梦丽  
[目的/意义]探究深受数字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文研究者的数字人文研究行为,促进对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理解,为数字学术服务优化提供依据。[研究设计/方法]对文史领域27名研究生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归纳式编码。[结论/发现]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实践存在3类情境要素、7类动机、8个学术原语和34个需求维度。不同情境可能触发类似动机,同一情境下可能存在多个动机,而情境与动机对需求感知的调节存在初级型、任务型和外部型三类。[创新/价值]解构了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多维要素及其关系,为理解数字人文学术过程及其发展动向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并提出了数字学术服务优化的具体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段青玉  王晓光  梁梦丽  
[目的/意义]探究深受数字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文研究者的数字人文研究行为,促进对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理解,为数字学术服务优化提供依据。[研究设计/方法]对文史领域27名研究生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归纳式编码。[结论/发现]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实践存在3类情境要素、7类动机、8个学术原语和34个需求维度。不同情境可能触发类似动机,同一情境下可能存在多个动机,而情境与动机对需求感知的调节存在初级型、任务型和外部型三类。[创新/价值]解构了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多维要素及其关系,为理解数字人文学术过程及其发展动向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并提出了数字学术服务优化的具体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思苑  卢章平  
[目的/意义]以人文学者为研究对象,划分其数字能力域类别,构建人文学者用于学术研究的数字能力框架,用以探究当前我国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过程]按文史哲、语言、法律;艺术、音乐、传媒;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4大学科分类对国内203名相关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结论]为提高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从人文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前期基本信息能力、中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末期交流共享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人文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图书馆相应学科服务能力的升级、数字人文平台推动人文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鹏  姚楚晖  
随着数字工具在人文研究中日益普及,人文学者的数字工具使用行为已成为数字人文的关键议题之一。文章以特定的人文学术虚拟社区为场景,探讨人文学者的工具交流行为特征,尤其是他们在数字工具获取与使用方面的困难。作为一项探索研究,论文以GX社区的XL版块为数据来源,通过爬虫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人工标注,辅以访谈素材展开分析。研究发现6个基本结论,包括:(1)人文研究者的“工具观”有一定的模糊性;(2)人文学者最常使用且存在问题最多的数字工具包括办公软件、电子书等;(3)数字工具获取是最常见的困难;(4)人文学术虚拟社区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字工具困难解难途径;(5)需要关注人文研究者的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6)以图书馆、档案馆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机构在人文学术虚拟社区中的存在感较低,但仍然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的工具和信息获取途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学术作为一种探究真理的思想活动,不但本身内含了特定的价值指向,而且也需要外在的规制,即为"道",具体化为"天道""地道""人道",就是至上的使命、严格的道德和真切的人性;"道"需要"路"的通达,但有时也表现出断裂的特征,出现无"道"之"路",就是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其中不道德的名利、社会的普遍市场化、学术评价机制的扭曲等因素起关键作用;要走好学术道路,除了学者自身要纯正心性之外,还需要重新调整学术评价机制,清除一切不利于学术繁荣的外在干扰,让学术回归纯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清杰  
有效提高人文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需高度关注研究选题问题。研究选题是学习思考的产物,是学术研究的开端,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文学科研究生来讲,应该坚持小题大做的原则,从做小题目开始,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在做好小题目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由做小题目到写大文章的飞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祖健  文春  
从文科研究生教育的文化特性的认同入手,在揭示目前文科研究生碎片化阅读、浅表性思维以及外在性研究诉求这些教育困境的同时,以整体贯通的阅读方式、历史意识的思维的养成以及在场体验的为己之学三个相应的方面,提出人文学科研究生文化自救的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茂泽  孙学功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讲学术道德,自觉地树立优良学风;日新即要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利君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成效显著,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创新却遭遇了种种悖论,主要表现为创新动力的激发与匮乏的矛盾、学术研究的神圣性与功利性的抵牾、创新培养模式的利弊兼有等等。如何走出悖论,从困境中突围,是摆在教育改革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对此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对突围的可能性路径进行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雨亭   柯平  
[目的/意义]考察人文领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现实情况,把握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看法,为数字人文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学科领域期刊的发文情况反映了当前该学科领域的关注与侧重,选取文学、历史、哲学、语言、艺术5个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代表,以这些学科CSSCI核心期刊发表的106篇数字人文主题文章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关键词分类统计等量化思想,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人文领域核心期刊中数字人文尚未成为关注焦点,但诸多知名人文学者已经介入数字人文研究;已有研究以质性为主,缺少实践探索;数字人文在不同学科呈现不同特点:莫莱蒂及其远读思想对文学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产生极大影响,历史领域集中以清代为主要数字人文研究朝代,数字人文翻译研究以及数字人文对外语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语言学者关注的重点,艺术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显著聚焦在电影领域;人文学者认为数字人文难以突破既有研究框架,无法平衡与中国传统阐释学之间的矛盾,对数据库质量、中文字符特殊性、研究范式等方面问题持有困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从新数字化环境下数字人文发展及其内涵的变迁出发,分析了数字人文中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变革。大数据的思维模式给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呈现出大视野、定量化、跨学科、集成化及多维度分析等新特点,给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带来了大视野、长时间、大空间等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与研究视角,形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研究新的范式,而数字化资料集成与融合及计算机分析成为其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组成。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董舞艺  梁兴堃  
数字人文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多聚焦数字人文的技术问题,而忽略了人文学者这一重要参与主体。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中国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现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观察法,对11位典型的人文学者进行纵贯数据收集;综合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归纳出18个影响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解释中国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动机是二元的,包括主动动机和被动动机;在二元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产生了阶段性的信息需求和参与行为,进而演化出三种参与路径:阶段式假性参与、自我调节性参与和外界干预式参与;每种参与路径的产生有其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可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各自的要素特征。通过聚焦人文学者,揭示了人文学者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信息行为的复杂性,并提供了一种基于过程研究的全面理解人文学者复杂信息行为的方法,扩展了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理解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图4。表5。参考文献56。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张文敬  
对学术研究和个人感想的混淆阻碍了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许多人觉得文科的研究不过是写文章,网络名人机灵的感想可以取代学者规范的研究。在教育学界,"教育叙事"一度非常流行,并且很快进入了教育研究法教材。本文的探讨发现,"教育叙事"是有意义的写作,但它属于个人感想。文章从四个方面指出它跟学术研究的区别。笔者认为,在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发生了革命,形成了一套新的治学规范。跟革命前的作品相比,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论著的写作形式和论证方法都完全不同。到了今天,不使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就不能算作学术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继民  
认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品位乃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质量之关键,亦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之要津。指出欲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品位,不仅必须在学术操守、学术目的、学术热忱等导向上加以引导,而且需要在加强经典研读、拓展学术视野、转换学术视角等具体方法上加强训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春玺  常书铭  
作为科研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阅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拓展知识基础、进行学术积累和跟踪学科前沿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学习模仿知名学者研究方法、写作技巧并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少文科专业研究生的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