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2)
2023(15190)
2022(13027)
2021(12171)
2020(10025)
2019(22923)
2018(22884)
2017(43466)
2016(23765)
2015(26821)
2014(26965)
2013(26811)
2012(25014)
2011(22773)
2010(22979)
2009(20949)
2008(20563)
2007(18299)
2006(16252)
2005(14534)
作者
(70784)
(58565)
(58132)
(55194)
(37449)
(28098)
(26507)
(23019)
(22293)
(21105)
(20095)
(19834)
(18864)
(18706)
(18176)
(18018)
(17377)
(17266)
(16742)
(16663)
(14651)
(14597)
(14249)
(13217)
(13147)
(13116)
(13079)
(13013)
(11934)
(11661)
学科
(101695)
经济(101602)
管理(68600)
(64644)
(53650)
企业(53650)
方法(39723)
数学(32490)
数学方法(32110)
中国(29766)
(28157)
地方(27621)
业经(25464)
(22785)
(20243)
环境(19310)
农业(19094)
(18669)
理论(17502)
(17217)
贸易(17201)
(17133)
技术(16833)
(16594)
(15677)
(15380)
银行(15335)
地方经济(15112)
(14956)
(14937)
机构
学院(341013)
大学(340074)
管理(133859)
(132816)
经济(129698)
研究(119897)
理学(114647)
理学院(113283)
管理学(111451)
管理学院(110815)
中国(88324)
科学(75982)
(74932)
(61458)
(58811)
(56953)
研究所(56012)
中心(53180)
(51908)
业大(51149)
(48335)
北京(48154)
师范(47913)
财经(46638)
农业(44241)
(43948)
(42704)
(42175)
师范大学(38547)
经济学(38007)
基金
项目(230858)
科学(180359)
研究(170522)
基金(163894)
(142976)
国家(141710)
科学基金(120629)
社会(105219)
社会科(99641)
社会科学(99615)
(91964)
基金项目(87221)
自然(77964)
教育(77104)
(76931)
自然科(75891)
自然科学(75873)
自然科学基金(74482)
编号(70808)
资助(66876)
成果(57737)
(53624)
重点(51953)
(49569)
课题(49560)
(47821)
创新(44437)
科研(43121)
项目编号(42956)
发展(42760)
期刊
(155229)
经济(155229)
研究(101450)
中国(70966)
学报(54612)
(52575)
管理(51094)
科学(50949)
教育(43029)
(41800)
大学(40279)
学学(37434)
农业(36910)
技术(29860)
(29083)
金融(29083)
业经(27773)
经济研究(23224)
图书(21887)
财经(21828)
问题(20241)
(19766)
(18716)
资源(17770)
科技(17666)
技术经济(16452)
现代(16304)
理论(16204)
商业(15813)
(15304)
共检索到515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庆山  王雯  李瀚瀛  冀志贤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生态结构,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关系。然后,本文站在生态平衡和战略发展的角度,指出当前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资源产业保护和开发的生态战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庆山  王雯  李瀚瀛  冀志贤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生态结构,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关系。然后,本文站在生态平衡和战略发展的角度,指出当前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资源产业保护和开发的生态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慧  林宇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婷婷  
2010年8月,重庆剪纸和其他地方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请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介绍重庆剪纸的概况,通过对其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提出了推进重庆剪纸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军燕  
一直以来,富有智慧的中国人,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下,就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开农业生产活动,从农业器具的制造到农作物的选择,从农耕技术的更新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再到对土地及自然的尊崇,无不渗透着农业文化的理念,体现出农耕社会的特点。这些极具农业特色又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农业文化,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尤其是传统模式中对土地等资源的物尽其用,以及在农业发展中所遵循的自然理念,也在引导我们反思,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谭必勇  陈艳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环境下,相关文化机构如何实现对文化遗产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开发。【方法/过程】从社交媒体应用所带来的"长尾"群体入手,分析社交媒体五大特性对于开发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的价值,并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起点出发,探究资源客体可采取的对应措施。【结果/结论】本文认为,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可通过参与主体与资源客体两个方面的优化来实现文化遗产的"长尾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驰  
对我国丰厚多元的民族文化积淀下大量的传统食品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及产业发展,对于食品来源地区的文化传承发扬以及我国面向世界的文化形象树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然而,目前国内不健全的保护机制、不正当的商业竞争等原因,使得传统食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良好商誉颇受侵扰。本文在考察国内传统食品行业发展及其商誉保护现状基础上,结合其与食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共性方面,提出了我国传统食品资源产业商誉保护的对策,探讨以优质人文资源带动产业经济发展之理念。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淑娟   李丽娟   隋玉正  
为提高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水平,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等方法研究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的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在类型上以古遗址类、传统技艺类、民间文学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类以及民俗类为主;(2)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威海东部、青岛胶州湾及烟台北部是各类遗产的高密度分布区,莱州湾区域有大量盐业文化遗产,日照东港区有较多渔业文化遗产;(3)先秦时期遗产集中分布在莱州湾区域,秦汉至隋唐时期遗产集中分布在威海东部,宋元明清时期遗产在烟台北部、威海东部、青岛胶州湾均有大量分布,近代以来的遗产主要分布在威海环翠区和青岛胶州湾;(4)遗产分布受海拔、坡度、河流等自然因素,渔业、盐业、海运贸易等海洋经济,东夷文化、齐鲁文化、妈祖文化等社会文化及海防建设的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建设海洋文化遗产名录、重视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促进公众积极参与遗产保护等保护建议及“三核驱动、两区随动、两带联动、多点带动”的海洋文化遗产旅游格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彤阳  黄映思  
文章梳理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实践与工作保障,探析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政策扶持和文化价值,选取7所加拿大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出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在面向土著文化、地方区域历史文化、艺术类文化遗产以及融合数字遗产资源库等方面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和特色实践案例。这些实践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有以下启示:倡导多元化主体合作,建构数字保护联盟联合创作;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兼顾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开发;运用地方馆藏资源推动本土文化数字开发;创设基金协会,以申请制资助计划模式支持文化遗产数字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慧茗  何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