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7)
2023(6194)
2022(5096)
2021(4608)
2020(3838)
2019(8082)
2018(7619)
2017(14225)
2016(7760)
2015(8375)
2014(7980)
2013(7683)
2012(6951)
2011(6095)
2010(5783)
2009(5337)
2008(5100)
2007(4241)
2006(3489)
2005(2882)
作者
(23739)
(19735)
(19583)
(18266)
(12376)
(9598)
(8747)
(7777)
(7423)
(6772)
(6650)
(6436)
(6294)
(6199)
(5901)
(5889)
(5846)
(5838)
(5614)
(5542)
(5101)
(4656)
(4492)
(4476)
(4463)
(4278)
(4276)
(4254)
(4124)
(3881)
学科
(27417)
经济(27379)
管理(21054)
(21038)
(16922)
企业(16922)
方法(13665)
数学(11388)
数学方法(11301)
(8714)
中国(8089)
(7898)
业经(7443)
(7275)
贸易(7274)
(7110)
(6254)
农业(6058)
产业(5702)
(5345)
(4956)
财务(4954)
财务管理(4948)
技术(4924)
环境(4727)
企业财务(4715)
地方(4703)
理论(4404)
(4281)
银行(4250)
机构
大学(108549)
学院(108169)
(42725)
经济(41956)
管理(41113)
理学(36934)
研究(36845)
理学院(36443)
管理学(35731)
管理学院(35550)
中国(26318)
(25177)
科学(24784)
(22133)
业大(20935)
农业(20257)
(18857)
(17889)
研究所(17667)
中心(16714)
财经(15028)
(14750)
农业大学(14001)
(13888)
(13878)
师范(13618)
北京(13261)
经济学(13183)
(13129)
经济学院(12149)
基金
项目(81538)
科学(63928)
基金(60578)
(55658)
国家(55128)
研究(53801)
科学基金(46391)
社会(36517)
社会科(34659)
社会科学(34649)
基金项目(32837)
(31662)
自然(31405)
自然科(30731)
自然科学(30719)
自然科学基金(30225)
(27367)
教育(24213)
资助(23116)
编号(19980)
重点(18645)
(17529)
(17473)
(17207)
计划(16666)
创新(16232)
科研(16201)
国家社会(15643)
(15204)
成果(14848)
期刊
(41031)
经济(41031)
研究(26709)
学报(24460)
(21910)
科学(20336)
中国(19450)
大学(17857)
学学(17275)
农业(14624)
管理(13216)
(13080)
教育(9023)
(8100)
(7737)
金融(7737)
业经(7458)
经济研究(7323)
财经(7309)
业大(7135)
(7048)
(6272)
技术(6219)
农业大学(6189)
科技(6017)
问题(5749)
商业(5648)
(5025)
资源(4693)
技术经济(4474)
共检索到145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池上新  
文章基于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的调查数据,对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与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并分析文化适应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随迁老人的生理健康较好,但心理健康有待提升。(2)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性较好,态度文化适应水平较高,行为文化适应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3)文化适应对随迁老人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表现为态度文化适应影响心理健康,城市认同与家乡认同分别起促进与阻碍作用;行为文化适应则与生理健康紧密相关。(4)运动参与和社会资本是文化适应影响随迁老人身心健康的两条路径。因此,提升深圳市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需要个人、家庭、社区与政府从增强文化适应性、培养积极生活方式、构建社会资本等方面施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的数据,研究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高龄老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和心理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进行的,而感情交流在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子的代际支持在维持改善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方面尤为重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栋   徐紫涵  
基于2022年北京市随迁老人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从随迁特质入手,探讨随迁生活感知对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总体来看,近四成的随迁老人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5.14%的随迁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实证结果显示,随着随迁时间的增加,随迁老人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来自城市的随迁老人更容易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优于来自农村的随迁老人;在随迁人群上,与配偶一同随迁的老人比独自随迁的老人城市社会适应性更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在随迁家庭地位上,随迁老人参与家庭决策可以有效帮助其适应城市生活,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为更好地提升随迁老人异地生活的幸福感,需要从家庭支持、社会关爱和城市融入等不同角度为其提供多元包容的生活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培材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隔代抚养对城乡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分样本估计和隔代抚养强度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城乡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且对女性中老年人和农村中老年人影响更大;隔代抚养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中老年人的社会交际、锻炼次数和从子女处获得的净转移支付来实现。在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的背景下,有效利用中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中老年人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中国实现积极老龄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薛兴利  
基于山东省891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双向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向与不同方式的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影响。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亲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但子代经济支持会降低老年人自评健康;亲代经济支持、子代情感支持和照料支持能有效遏制其日常活动能力的退化;子代经济支持、亲代照料支持会增加其抑郁程度,但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子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连杰  
全面“三孩”背景下,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孙子女必将成为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OLS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探讨了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研究表明:(1)隔代照料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并降低陷入抑郁情绪的概率,在控制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照料强度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伴随照料强度的增加,中老年人陷入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提高;(3)隔代照料对女性、中年(45~60岁)及农村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4)隔代照料通过增加代际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及扩大社会交往提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基于此,应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延迟退休、优化生育及女职工就业保护政策之间匹配度与衔接性,并实施面向家庭的婴幼儿照料支持政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罗雅楠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人力资源开发创造了条件。基于北京市流动老年人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互联网使用与流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系及机制,分析流动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特征及问题。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会促进流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用频率与身心健康呈倒U型关系;仅用于社交娱乐时,使用频率与身体健康显著负相关,与精神健康无显著相关关系;同时用于社交娱乐及健康管理时,使用频率与身心健康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社会融入和体育锻炼是“互联网使用-身心健康”的促进型中介因素;低学历流动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社交娱乐功能频繁,健康管理功能不足。因此,为发挥互联网健康赋能功能,应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个层面着手,提升流动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技能,鼓励其积极、适度、多样化使用互联网,避免过度娱乐化使用互联网,以不断促进和培育流动老年人健康型人力资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数字化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余华  
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里,教授们往往只是教学生们去研究一部作品,而没有教他们去阅读一部作品。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后来我发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  邹鸣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37‰,此后下降趋势明显,2016年我国正式放开二胎政策,当年和次年出生率出现小幅上扬,但很快又呈逐步下降趋势,到2019年人口出生率已降至10.48‰。另一方面,随着膳食营养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亮  柳建坤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培材  
基于2015-2016年五个国定贫困县137所农村小学两期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差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总体上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的"分离效应"会显著降低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而"收入效应"会显著改善儿童的身心健康,抵消"分离效应"的负面影响。在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父母外出的"收入效应",减少"分离效应"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倩  高燕鹏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但长期沉迷于网络,也使得大学生身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依托瑜伽的本质及练习特性,探讨其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解决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引入新的干预方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史耀疆  王欢  罗仁福  张林秀  刘承芳  易红梅  岳爱  Scott Rozelle  
通过在陕西省8个贫困县54个样本小学对四年级学生开展随机干预试验,分析了微量营养素干预对贫困农村学生营养、健康和学业表现的影响。文章指出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生存在严重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贫血率高达38.8%,寄宿学生贫血情况比非寄宿学生严重。相对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在给微量营养素干预组贫困农村学生每天服用一片21金维他多维元素片,服用半年后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和标准化数学测试得分都有显著提高,贫血率也有显著的下降,学生的营养、健康和学业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建议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微量营养素补充纳入项目范畴,以改善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韵江   郑密  
康养旅居是一种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生活方式,是在中国时代特色背景下休闲度假产业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然而,康养旅居对个体身心健康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的机制尚未厘清。文章借鉴节奏分析理论,从单向度过程和循环过程两个时空尺度出发,探索旅居者生活节奏变化下康养旅居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从单次康养旅居的单向度过程来看,旅居者经历了日常节奏化-节奏中辍-节奏调整-节奏嵌入-节奏持存的节奏演进过程,康养旅居者节奏变化过程本身具有疗愈功效,其健康状态、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均呈现倒U形趋势,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相互作用,并影响旅居者身心健康;2)从持续性康养旅居循环过程来看,人们的身心健康状态越来越佳,这种健康状态呈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趋势;3)康养旅居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具有边界条件,分别是时间视角的停留时长、空间视角的柔性边界以及系统视角的自我调节与社会支持。该研究强调了身体反节奏化的革命潜能,为全民康养时代下康养旅居地建设提供了有效路径和理论指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云  任国强  周云波  
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健康不容忽视。虽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采用跨地区和个体层面数据的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体和群体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收入不平等(Podder指数、Kakwani指数、全样本Yitzhaki指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群体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在整体上都存在"U型"影响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的具体形状存在差异,在自评健康的"U型"关系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其右侧,心理健康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左侧。除此之外,部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量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