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8)
- 2023(18002)
- 2022(15361)
- 2021(14680)
- 2020(11989)
- 2019(27604)
- 2018(27520)
- 2017(51027)
- 2016(28288)
- 2015(32117)
- 2014(32063)
- 2013(31211)
- 2012(29051)
- 2011(26702)
- 2010(26679)
- 2009(24244)
- 2008(23488)
- 2007(20545)
- 2006(18440)
- 2005(16617)
- 学科
- 济(111294)
- 经济(111178)
- 管理(73267)
- 业(67802)
- 企(55067)
- 企业(55067)
- 方法(45273)
- 中国(38849)
- 数学(38104)
- 数学方法(37671)
- 农(30268)
- 学(26655)
- 地方(26540)
- 业经(25602)
- 财(24758)
- 教育(24608)
- 贸(22152)
- 贸易(22135)
- 易(21483)
- 理论(21166)
- 农业(20206)
- 制(19648)
- 和(18900)
- 银(17998)
- 银行(17957)
- 技术(17646)
- 环境(17506)
- 行(17391)
- 发(17378)
- 融(17260)
- 机构
- 大学(396567)
- 学院(389742)
- 济(154108)
- 经济(150642)
- 管理(146747)
- 研究(138986)
- 理学(125529)
- 理学院(123990)
- 管理学(121864)
- 管理学院(121120)
- 中国(101196)
- 京(86986)
- 科学(84198)
- 所(69683)
- 财(69432)
- 研究所(63463)
- 范(62147)
- 师范(61681)
- 中心(61440)
- 农(59226)
- 江(58213)
- 北京(56440)
- 财经(55327)
- 业大(54047)
- 经(50449)
- 师范大学(50062)
- 院(50034)
- 州(48131)
- 经济学(46875)
- 农业(46106)
- 基金
- 项目(259509)
- 科学(204697)
- 研究(198413)
- 基金(185289)
- 家(160103)
- 国家(158621)
- 科学基金(135151)
- 社会(123702)
- 社会科(116975)
- 社会科学(116951)
- 省(100322)
- 基金项目(97144)
- 教育(95222)
- 划(86087)
- 自然(84269)
- 编号(83676)
- 自然科(82294)
- 自然科学(82275)
- 自然科学基金(80796)
- 资助(75654)
- 成果(71513)
- 课题(59055)
- 重点(58876)
- 发(58841)
- 部(58649)
- 创(53864)
- 项目编号(51620)
- 教育部(51012)
- 国家社会(50168)
- 创新(49959)
- 期刊
- 济(173504)
- 经济(173504)
- 研究(125296)
- 中国(84294)
- 教育(69416)
- 学报(60608)
- 科学(54674)
- 农(54619)
- 管理(53915)
- 财(50447)
- 大学(46398)
- 学学(40671)
- 农业(38606)
- 图书(37349)
- 技术(35060)
- 融(33538)
- 金融(33538)
- 业经(28629)
- 经济研究(28395)
- 书馆(28085)
- 图书馆(28085)
- 财经(26927)
- 经(23235)
- 问题(22254)
- 坛(20784)
- 论坛(20784)
- 业(20595)
- 贸(18485)
- 理论(17802)
- 科技(17582)
共检索到601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石庆功
图书馆学教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文化整合力和文化辐射力。本文认为,图书馆学教育与这五个要素关联密切。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学教育在这五个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但也存在诸如学科价值认同出现偏差、专业吸引力不强、学科创新力和整合力较为薄弱、学科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要通过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内涵的理想、使命、职业精神教育,增强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凝聚力;通过扩大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质量、推动图书馆学知识创新成果的社会应用、加强对图书馆学科和学科教育的宣传,提高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吸引力;通过知识原始创新、研究方法创新、话语体系创新等途径,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创新力;通过促进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学科群之内及之外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学科整合力;通过利用各种对外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讲好图书馆学教育的“中国故事”,扩大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辐射力。图1。参考文献3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程焕文 潘燕桃 张靖 肖鹏 陈润好
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持续高速发展,然而,图书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滞后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课程体系未能适应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认同感不足。针对上述问题,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教学团队秉持"文化遗产是根源、文化设施是根基、文化人才是根本"的"三根"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建设、多维度的教学支撑机制"的"三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早科研、早实践、早服务"的"三早"人才培养方式,创建面向国家文化需求,融合"教学、实践、科研、服务"的"四位一体"图书馆学教育模式,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向。表2。参考文献27。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慰慈 张广钦
本文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勾画出了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进展轮廓与分期,并各有侧重地论述了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主要特征、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学科的贡献,并对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给予了适当的评价。
关键词:
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 应用研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希明 吕霞 钱晶
从专业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学术交流、国际化趋势、生源、就业等方面系统地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同时分析了图书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育 进展研究 变革与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致忠
论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ABSTRACTHavingincludedanacountofallthebasieproblemsintheearlydays.(1920-1937)ofthedisciplinedevelopmentoflibraryscienceinChina,suchas,objectsofstudy,systemofthesubject,waysofstudyandthestudyoftherelatedsubjects,theauthoralso...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文奇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本文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视角,探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的机遇,提出图书馆学教育变革的新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文兰 杨祖国
根据1993-2002年间图书馆学研究论文出现的不同关键词数量及篇均关键词个数的增长情况,运用文献计量学的词频分析方法,对1993-2002年间图书馆学期刊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及"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学界的研究热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裴成发
文章通过对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的分析,揭示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图书馆学未来发展及其有关选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冬青 葛荣霞 刘渝
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图书馆面临着与世界文化接轨的挑战、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挑战和人才危机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图书馆必须在软件建设、保存和传播文化、加强管理和开展教育等方面,实施职能创新。
关键词:
文化发展 图书馆职能 发展创新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程焕文 刘佳亲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国际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交流的角度,阐述中国图书馆学国际化和国际图书馆学中国化的发展变化历程,认为近一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国际图书馆标准的中国化、国际信息技术的中国化和国际图书馆理念的中国化三个层面,建议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应该在国际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推广中国图书馆界的创新,共同促进全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2。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老槐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刘国钧提出“什么是图书馆学”开始,到80年代后期一批概论性教材出版,整整一代人在图书馆学基础领域研究体系与概念。 近两年,终于看到一种新的图书馆学形成了。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表现出对图书馆职业的透彻思考,李超平将对此作出有深度的呼应;程焕文对图书馆精神研究很早,据说最近开始研究图书馆职业精神,将有大作问世,这种与图书馆权利相联系的职业精神,已不同于程早期将图书馆精神当作“爱国爱馆爱书”的认识层面,范并思最近也将有与图书馆权利相关的文章发表;李国新、陈传夫的图书馆法研究,将图书馆法从“图书馆工作大全”层面提升到真正的法理层面;李国新的图书馆自由是图书馆法的自然延伸,...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余光
1925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呼吁,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明确指出"须要对于中国的目录学(广义的)和现代的图书馆学都有充分智识"之人,才能将中国的图书馆学建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中国的图书馆学"[1]。自此之后,几代图书馆学人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图书馆学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自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起,中国古代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经验与整理理论;数千年来,一代代爱书人聚书万卷、丹黄不辍,谱写了世界文化史中关于书的学问最为华彩的篇章。近百年来,数代图书馆学家筚路蓝缕,将中国传统藏书管理、整理的方法和理念,与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相结合,完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论、著作、学术流派,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以及学科教育、学术组织、刊物等,都属于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重视学科史,既为表彰前辈学人开山辟路之功,同时也要在回顾成就的基础上,为中国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厘清思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事业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