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7)
- 2023(13027)
- 2022(10789)
- 2021(10173)
- 2020(8352)
- 2019(19187)
- 2018(18317)
- 2017(34928)
- 2016(18737)
- 2015(21022)
- 2014(20135)
- 2013(20169)
- 2012(18888)
- 2011(17007)
- 2010(16558)
- 2009(15140)
- 2008(14720)
- 2007(12568)
- 2006(11211)
- 2005(10031)
- 学科
- 济(77458)
- 经济(77380)
- 管理(45851)
- 业(43791)
- 方法(34370)
- 企(33362)
- 企业(33362)
- 数学(29358)
- 数学方法(29130)
- 中国(23632)
- 农(22637)
- 贸(20831)
- 贸易(20822)
- 易(20376)
- 财(19179)
- 业经(16774)
- 学(16597)
- 农业(15506)
- 地方(15073)
- 制(13338)
- 出(13308)
- 环境(12169)
- 银(10998)
- 银行(10955)
- 融(10709)
- 金融(10707)
- 和(10676)
- 理论(10576)
- 行(10576)
- 技术(10405)
- 机构
- 大学(268060)
- 学院(264912)
- 济(113911)
- 经济(111962)
- 研究(100235)
- 管理(96516)
- 理学(83568)
- 理学院(82480)
- 管理学(81129)
- 管理学院(80642)
- 中国(75142)
- 科学(62335)
- 京(58180)
- 农(52090)
- 所(51170)
- 财(49189)
- 研究所(47168)
- 中心(44060)
- 业大(42670)
- 农业(41513)
- 财经(39931)
- 江(37888)
- 北京(36849)
- 经济学(36717)
- 经(36682)
- 范(36629)
- 院(36540)
- 师范(36148)
- 经济学院(33245)
- 科学院(30984)
- 基金
- 项目(184823)
- 科学(145251)
- 基金(136990)
- 研究(129175)
- 家(123674)
- 国家(122660)
- 科学基金(102780)
- 社会(85636)
- 社会科(81214)
- 社会科学(81199)
- 基金项目(72614)
- 省(69149)
- 自然(67048)
- 自然科(65449)
- 自然科学(65425)
- 自然科学基金(64347)
- 划(60190)
- 教育(57682)
- 资助(55990)
- 编号(48197)
- 重点(42417)
- 部(41646)
- 发(40904)
- 创(38235)
- 成果(37951)
- 国家社会(37195)
- 科研(35955)
- 创新(35804)
- 教育部(35189)
- 中国(34517)
- 期刊
- 济(121471)
- 经济(121471)
- 研究(78416)
- 中国(51496)
- 学报(49166)
- 农(47097)
- 科学(45086)
- 大学(36674)
- 财(35589)
- 学学(34562)
- 管理(33111)
- 农业(32465)
- 教育(24050)
- 融(21930)
- 金融(21930)
- 经济研究(21118)
- 财经(19749)
- 业经(18799)
- 业(18765)
- 技术(18021)
- 贸(17472)
- 问题(17263)
- 经(17178)
- 国际(15541)
- 世界(14899)
- 资源(13863)
- 版(13772)
- 业大(12561)
- 科技(12019)
- 技术经济(11557)
共检索到39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旸 刘宏博 李想
在全球化和出境旅游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了解国家文化和文化差异对出境旅游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日本和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为案例,定量研究客源国与目的地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对旅游者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文章数据来源于对日本和中国城市居民的一手数据,包括受访者的过往出境目的地选择和计划前往目的地选择情况。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日本居民在过往目的地和计划前往目的地的选择上都显著偏好总体与日本文化差异大的国家。具体而言,他们偏好在"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避免"维度差异较小,而在"集体主义""性别气质"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丽敏 吕兴洋 刘祥艳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自助旅游者比例不断上升,其与传统的团队旅游者在众多方面存在差别。本文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视角,以台湾省为例,分析了随团游旅游者和自助游旅游者游后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二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均呈长尾分布,但随团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比较集中,自助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相对分散;随团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词语相对较少,自助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更加丰富。通过感知形象词和游记内容分析发现,上述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者的体验范围和体验程度的不一致。基于此,提出了目的地要借助自身的核心资源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建设长尾尾部吸引物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引导"高峰体验"与"支撑...
关键词:
感知形象 随团游 自助游 长尾 旅游体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子英 郑艳
[目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出境游发展更是十分迅速。截止2017年6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国。进行出境游选择偏好影响因素研究,对于经营出境游业务的旅行社业务决策以及政府部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以长沙市、株州市、湘潭市(以下简称长株潭城市)居民为例,以游客出境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析影响长株潭城市居民的出境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在研究中利用理论假设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与熵权法等方法。[结果]得出影响游客出境游目的地选择偏好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因素、景区吸引力因素、旅游成本因素和个人因素,而宏观环境因素与景区吸引力因素是影响出境游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0. 335%和24. 458%。通过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发现假设H_1与H_3成立,假设H_2与H_4不成立。通过熵权法发现,各影响因子对出境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性程度不同,其中国家关系居于首位。[结论]宏观环境因素和景区吸引力因素是影响游客出境游目的地选择偏好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发现长株潭城市居民在出境旅游市场中有很大发展潜力,出境游目的地选择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年轻人获取信息以互联网为主,游客在做出游行为决策、选择出境游目的地时会受到周围环境、个人收入的高低、游客闲暇时间的长短等因子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晶晶 章锦河 周珺 熊杰
文章回顾了感知距离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相关研究,通过多维度感知距离的辨析,进一步明晰了感知距离的定义与内涵;总结了感知距离在行为研究中作为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的研究视角及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感知距离的科学测量方法及其适用性;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还发现其存在理论研究体系不够完善,作用于行为的机制探索不够全面,动态的、细分情境因素的探索不够深入,对于不可视空间、大尺度空间范围的测量技术还相对缺乏,实践成果较少等方面的不足。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完善研究的基本思路,包括进一步明确所研究的行为、提炼行为特征、确定研究尺度、阐明作用机制、提升与开发测量技术、积累丰富实践成果等。基于这一完善思路,提出了进一步探析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规律的研究方向,包括:综合考虑"时空压缩"带来的现实条件变化;从旅游行为特征出发,验证感知距离可能对旅游者行为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作用机制的探讨;细分尺度与情境,引入"距离范围"的概念,探索距离范围的界定标准,从而把握不同距离范围旅游者差异化的行为特征;最后,不断优化测量技术,进一步改善数据质量,从实践层面不断丰富案例地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英之 张红 宋书玲 李雷 陈晓莉 张丽
本文探讨了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定位 ,研究表明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属性中 ,“安全性”与“优美的景色”是中国出境旅游者认为的最重要特征属性 ;KYST研究结果表明 ,在中国现已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中 ,新加坡与泰国、日本与韩国、埃及与德国是两两相似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形象 ;ALSCAL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属性之间既具有联系 ,又具有差异 ;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相互之间具有市场竞争性。为吸引更多的中国大陆旅游者出境旅游 ,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旅游
关键词:
中国 旅游目的地 出境旅游 市场定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岚 许志晖 丁登山
本文利用1995~200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资料,采用亲景度分析法,分析了台胞对大陆60个旅游城市选择的空间偏好的变化,等结果为台胞大陆旅游市场预测及营销提供新的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邵隽
中国作为出境旅游客源地,具有极强的实力及增长潜力。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成为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因而,国外目的地管理组织纷纷对中国旅游市场给予高度重视,针对中国市场特点进行营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开军
本文从可视的世界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景观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自然遗产、4A和5A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景区、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品牌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中国大陆31个省域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级景区品牌和国家级景区品牌权重比为9∶1,其中,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尤其重要,31个省域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差别较大,四川以3.5872遥遥领先,天津以0.3105垫底,离散值达到3.2767,大体可分成"超强型、极强型、强型、一般型、弱型、...
关键词:
省域旅游目的地 品牌竞争力 可视景区品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祥艳 杨丽琼 吕兴洋
本文基于我国居民赴全球主要目的地的出境旅游人次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引力模型及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了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境旅游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影响并非是线性的,文化距离与中国赴各目的地出境旅游流呈"U"型关系。出境旅游人数一开始随文化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但文化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出境旅游人数反而随文化距离的继续增加而有所增加。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解释"文化距离悖论",并为目的地营销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出境旅游 文化距离 引力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慧林 吕兴洋 蒋依依
2012年,中国已跃居世界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文献关注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个体差异问题。该研究以西方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TPB模型,采用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对TPB模型在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口特征在行为意向与行为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TPB模型对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问题具有很好的解释力;(2)以年龄、受教育程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一翁 孙国辉 陶晓波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中国人对日本怀有负面情感,但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却屡创新高。为什么出现这种矛盾现象?本文推测,日本卓越的目的地形象与国家形象使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心生正面情感,其影响力超过负面情感。消费者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是如何形成的?现有研究分析不够透彻,缺乏理论基础;且很少有研究同时探索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对消费者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共同影响。基于ABC态度模型,本文构建国家形象、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敌意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处理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一翁 孙国辉 陶晓波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中国人对日本怀有负面情感,但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却屡创新高。为什么出现这种矛盾现象?本文推测,日本卓越的目的地形象与国家形象使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心生正面情感,其影响力超过负面情感。消费者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是如何形成的?现有研究分析不够透彻,缺乏理论基础;且很少有研究同时探索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对消费者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共同影响。基于ABC态度模型,本文构建国家形象、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敌意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处理数据,本文发现:第一,认知目的地形象与认知国家形象均通过中介变量情感目的地形象间接影响出境旅游意向;第二,情感目的地形象对出境旅游意向的正向影响强于游客敌意对出境旅游意向的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将进一步扩展ABC态度模型在目的地形象与国家形象交叉研究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厘清情感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机理,进一步丰富国际旅游营销研究。在实践上将为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的营销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娟 丁宣文
作为世界重要出境游客源国,少有研究对中国出境游客的海岛目的地情感特征及其形成路径开展深入探讨。文章基于品牌格式塔模型,以巴厘岛、冲绳等8个境外海岛18.97万条中国游客在线评论为样本,利用关键词分析、情感挖掘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情感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在品牌格式塔故事、利益相关者、环境和体验4个维度中,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游客情感的充要条件,必须通过条件组合发挥作用;(2)总体情感异质性分析表明,涉及3个不同维度要素的综合作用对游客情感的影响更加显著;(3)海岛间游客情感前因条件组态存在共性和差异,8个海岛形成的31条组态可划分为4大类组合路径,产品及服务质量、物理环境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芳 仇梦嫄 沙润 杨燕
旅游动机与游客满意度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较少有将二者纳入一个模型中系统地探讨女性出境旅游动机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中国大陆赴韩女性旅游者为例,从行为心理学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分析赴韩女性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具有多种维度的赴韩旅游动机,且各维度动机间存在强度差异,不同维度的旅游动机强度与体验满意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旅游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时,女性旅游体验满意度均较低,只有当动机强度适中时,才能使旅游者表现出比较理性的旅游心态与行为,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
女性旅游 旅游动机 体验满意度 赴韩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吴燕妮 黄震方 王秋月
旅游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提升旅游业韧性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利用2000—2019年中国大陆入境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对入境旅游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以及韧性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分析其韧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中国大陆入境旅游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其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指数总体呈相反的演化特征:就全国均值而言,入境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数在波动中上升,而多样化指数在波动中下降。(2)2000—2019年,无论是入境旅游产业的各个部门,还是总体入境旅游产业,都具有较强的韧性,个别年份的特殊事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特征。(3)入境旅游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韧性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入境旅游产业多样化对其韧性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专业化总体上对韧性影响不显著;此外,区域交通与对外开放程度对韧性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未来一方面需要科学认识入境旅游产业韧性特征,进一步调整入境旅游产业结构,增加入境旅游产业多样化指数;另一方面需要夯实旅游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适当提升对外开放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