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5)
2023(12018)
2022(9677)
2021(9128)
2020(7286)
2019(16417)
2018(15694)
2017(29853)
2016(16012)
2015(17672)
2014(16929)
2013(17107)
2012(15909)
2011(14384)
2010(14080)
2009(13090)
2008(12932)
2007(11478)
2006(10043)
2005(8883)
作者
(46200)
(39300)
(38886)
(36681)
(24238)
(18906)
(17223)
(15429)
(14867)
(13599)
(13405)
(12803)
(12233)
(12161)
(11998)
(11752)
(11466)
(11379)
(11178)
(10825)
(9853)
(9483)
(9458)
(8981)
(8913)
(8724)
(8440)
(8320)
(7925)
(7824)
学科
(72628)
经济(72554)
(49725)
(47091)
管理(35503)
农业(32975)
方法(28251)
(25263)
企业(25263)
数学(25242)
数学方法(25119)
中国(23166)
业经(21317)
(16975)
贸易(16969)
(16699)
(14736)
(14244)
地方(13165)
(12893)
农业经济(12433)
(11757)
(10907)
银行(10874)
发展(10767)
(10759)
(10665)
(10543)
收入(10447)
(10267)
机构
学院(231897)
大学(229503)
(108050)
经济(106518)
管理(86580)
研究(85050)
理学(76020)
理学院(75177)
管理学(74182)
管理学院(73760)
中国(66195)
(62808)
科学(50482)
农业(48395)
(47271)
(42930)
(42724)
业大(42364)
研究所(39495)
中心(38451)
财经(35101)
经济学(34497)
(32583)
(31891)
经济学院(31377)
农业大学(30525)
北京(29448)
(29216)
(29008)
师范(28873)
基金
项目(161480)
科学(127898)
基金(120934)
研究(115946)
(107912)
国家(106924)
科学基金(90163)
社会(79842)
社会科(75465)
社会科学(75447)
基金项目(64077)
(60610)
自然(55951)
自然科(54722)
自然科学(54703)
自然科学基金(53809)
(51255)
教育(49966)
资助(47474)
编号(44483)
(37184)
(36476)
重点(36133)
(35901)
国家社会(35122)
成果(34660)
(33825)
创新(31632)
教育部(31457)
中国(31403)
期刊
(120005)
经济(120005)
(67935)
研究(66204)
中国(47088)
农业(46361)
学报(42338)
科学(38836)
大学(32843)
学学(31757)
(28577)
管理(26532)
业经(25641)
(23757)
金融(23757)
(22136)
经济研究(18965)
问题(17827)
财经(17446)
世界(16192)
教育(16031)
(15159)
技术(14810)
农业经济(14701)
(14464)
农村(14278)
(14278)
(13970)
国际(12677)
业大(12589)
共检索到340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华   李美婷   李太创  
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家庭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运用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量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照料对县乡村内短距离转移有促进效应,对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转移有牵制效应且距离越远牵制效应越明显。异质性研究表明,老年照料对男性劳动力转移兼具促进效应与牵制效应,已婚女性因偏好于近距离转移影响不明显;“夹心层”家庭子女牵制效应显著。鉴于此,应凝聚“依亲而居”社会合力,挖掘本地非农就业潜力,构建老年照料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缓解老年照料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张爽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鲁永刚  张凯  
本文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研究我国劳动力的空间流动,系统考察地理和文化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通过构造流动机会比率,基于引力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研究表明地理距离和方言距离阻碍劳动力流动:在空间距离上,劳动力偏好邻近城市,地理距离每增加1%,劳动力的流动机会比率降低约0.6%;在空间位置上,劳动力倾向于在方言文化相近的地域范围内流动,方言距离每增加1%,劳动力的流动机会比率下降2%左右。通过构造两地年均降水量差距和小麦种植适宜度差距作为方言距离的工具变量,以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缓解内生性问题,估计显示结论稳健;考虑普通话因素后方言距离的抑制影响依然稳健,但目的地的高普通话普及率显著发挥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引力作用。最后,本文得出持续推广普通话、加强交通建设和深化中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新  张秀丽  冯美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本文选取1987-2017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对外劳务输出人数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协整检验证明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劳动力价格增长率的脉冲响应由正变负;进一步得出劳动力价格上涨率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率的贡献度最终稳定在14%左右,说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影响显著。除此之外,劳动力跨国流动还会受自身影响。据此,本文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性不断增强。本文根据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的空间距离变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来源地和目的地变化及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农  
本文利用农村调查数据 ,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两种出路 :向城市迁移 (地域流动 )和从事本地非农业生产活动 (职业流动 )。结果表明 ,与地域流动相比 ,在农村地区从事非农职业是一种更容易参与、成本较低的活动。此外 ,两种流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生产活动的参与方面来看 ,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构成了乡城迁移的一种替代 ;从时间顺序上看 ,两种流动之间又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鸿源  陈煜红  叶贵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周其仁一、就业机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取向(一)发展策略、体制选择和农村就业农民的就业机会首先并不是由他们本人的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所能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选择,外生地决定着农民就业空间的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永丽  黄祖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