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3)
- 2023(14532)
- 2022(12178)
- 2021(11015)
- 2020(9037)
- 2019(20569)
- 2018(20078)
- 2017(37974)
- 2016(20374)
- 2015(22828)
- 2014(22822)
- 2013(22923)
- 2012(21926)
- 2011(20155)
- 2010(20448)
- 2009(18919)
- 2008(18494)
- 2007(16499)
- 2006(15375)
- 2005(14185)
- 学科
- 济(108940)
- 经济(108844)
- 管理(52624)
- 业(47108)
- 企(36824)
- 企业(36824)
- 方法(34502)
- 地方(31990)
- 中国(31495)
- 数学(27988)
- 数学方法(27653)
- 农(25893)
- 业经(24478)
- 学(21608)
- 农业(18125)
- 地方经济(18060)
- 制(16550)
- 发(16096)
- 环境(16053)
- 财(15937)
- 理论(15933)
- 和(15751)
- 产业(15017)
- 融(14484)
- 金融(14482)
- 贸(14357)
- 贸易(14341)
- 银(13970)
- 银行(13933)
- 易(13664)
- 机构
- 学院(299641)
- 大学(298503)
- 济(127416)
- 经济(124568)
- 研究(115818)
- 管理(107731)
- 理学(90388)
- 理学院(89158)
- 管理学(87608)
- 管理学院(87021)
- 中国(86289)
- 科学(71850)
- 京(67337)
- 所(60119)
- 财(55233)
- 研究所(54283)
- 农(52606)
- 中心(51001)
- 江(48645)
- 范(44222)
- 师范(43753)
- 北京(43441)
- 业大(43423)
- 财经(42616)
- 院(42378)
- 农业(40954)
- 州(39002)
- 经济学(38903)
- 经(38293)
- 省(36585)
- 基金
- 项目(194996)
- 科学(152250)
- 研究(142407)
- 基金(137667)
- 家(121321)
- 国家(120268)
- 科学基金(101161)
- 社会(90534)
- 社会科(85726)
- 社会科学(85705)
- 省(78793)
- 基金项目(72589)
- 划(65889)
- 自然(63609)
- 教育(63316)
- 自然科(61905)
- 自然科学(61886)
- 自然科学基金(60739)
- 编号(56749)
- 资助(56475)
- 发(49311)
- 成果(46369)
- 重点(44942)
- 课题(41794)
- 部(41343)
- 创(40001)
- 发展(39468)
- 展(38831)
- 创新(37494)
- 国家社会(37358)
- 期刊
- 济(158510)
- 经济(158510)
- 研究(95917)
- 中国(70715)
- 农(48299)
- 学报(47132)
- 科学(45625)
- 管理(42412)
- 财(40460)
- 教育(34970)
- 大学(34949)
- 农业(33114)
- 学学(32464)
- 技术(27625)
- 融(27351)
- 金融(27351)
- 业经(25238)
- 经济研究(25152)
- 问题(21737)
- 财经(21304)
- 经(18834)
- 业(18429)
- 资源(16862)
- 图书(16435)
- 技术经济(16097)
- 发(14958)
- 贸(14843)
- 世界(14578)
- 统计(14383)
- 科技(14167)
共检索到483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渊 于凡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是评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有效指标,对耦合协调水平的定量测度不仅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文旅融合现状,而且对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包含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为例,对2009—2019年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50个重点旅游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二,大多数城市的文化资源-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的特点,不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第三,2009—2019年,虽然大多数城市协调等级较低,但是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渊 于凡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是评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有效指标,对耦合协调水平的定量测度不仅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文旅融合现状,而且对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包含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为例,对2009—2019年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50个重点旅游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二,大多数城市的文化资源-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的特点,不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第三,2009—2019年,虽然大多数城市协调等级较低,但是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改进TOPSIS法和熵权赋值法,分析了中国25个旅游城市的协调水平、空间格局和差异机制。结果表明:125个案例城市可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占总数的4%、8%、32%、40%、16%,协调水平得分的层次结构具有首位度较高,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球状";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呈现中心城市高、外围城市低的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高、其他城市低的特征,东北地区城市之间表现较为一致;3区位条件、城市类型、城市旅游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是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规模、旅游经济收入、城市产业结构、旅游投资收益,使得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水平出现较大差距。鉴于此,不同区域应根据城市性质、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选择合理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为城市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深化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安乐 王成 杨承玥 明庆忠
从单一性与复杂性、稳定性与跳跃性、孤立性与开放性解析了边疆山区旅游城市交通演化的一般特征,从原生性与多样性、整体性与差异性并存解析了边疆山区旅游城市旅游演化特征。从双向视角总结了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双向互馈机制。选取典型边疆山区旅游城市——丽江市为实证研究个案,实证表明:(1)2001—2016年丽江市交通与旅游综合发展水平都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二者差异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态势,表明交通对旅游支撑作用呈现出先减弱后逐渐增强的趋势;(2)2001—2016年交通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均在0.8以上,交通与旅游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红梅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黄山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翔 付红桥
文章构建了海南省旅游产业与省域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海南省2012—2018年旅游产业和省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8年海南省旅游产业和省域经济发展水平都有明显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从2012年的0.55增加到2018年的0.99,省域经济综合指数从2012年的0.42增加到2018年的0.98。海南省旅游产业和省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从2012年的濒临失调到2013年后的勉强协调再到2018年的中级协调。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省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海南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仪华 王园
文章以福建省内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地2016-2017年度区域经济数据和旅游全域化的指标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经济系统与全域旅游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全域旅游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区域经济水平越高,地方产业越具延展性、可持续性,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效越明显,两个系统的协调也越趋于良性。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地方产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思琪 席岳婷
本文针对国家中心城市,以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来测度高铁交通可达性,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表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高铁交通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程度。研究发现:其一,高铁交通可达性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布特征,中部城市的可达性水平高于南北部边缘城市;其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城市;其三,以北京、上海为主的“高可达性—高旅游经济水平”区域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以西安为代表的均衡发展区域的耦合协调程度一般,以郑州为代表的“高可达性—低旅游经济水平”区域的耦合协调程度很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白凯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苏建军
文章构建了旅游业发展影响工业化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58个旅游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从总体、专业化、规模和区域等多维度,分析检验了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三种分类检验,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都具有负向效应。当前,中国旅游城市存在一定的"旅游诅咒"效应,阻滞了其工业化深化;分专业化研究可知,旅游业发展对工业化的负向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高专业化、低专业化和半专业化城市;分规模研究发现,中型旅游城市的最显著,小型旅游城市次之,而大型旅游城市最不显著;分区域研究表明,中西部旅游城市的较突出,而东部旅游城市统计上并不显著。这为各个旅游城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规避"旅游诅咒"效应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工业化"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旅游城市 工业化 资源诅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及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构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协调发展度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测度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整体水平滞后于城市发展综合水平,但二者的线性相关性较强;2001~2010年,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秩相关系数为0.899,二者的协调发展度等级不断提高;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比西部内陆城市的协调发展度等级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动力齿轮理论,修正了耦合协调模型和熵权赋值评价法,分析了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逐步提高并在研究中期出现小的波动,地市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2)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U"形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初步协调型、轻度失调型、中度失调型和重度失调型4种,提出了未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化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华 戴宏
后开发旅游城市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后开发市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业的城市。基于区域旅游空间判别视角,选取了20个指标构成旅游城市对外辐射力与市场聚集力的二维矩阵模型,对后开发旅游城市在区域旅游空间范围的层级和级别进行了判断,揭示了后开发旅游城市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西安、宝鸡、延安、铜川等旅游城市对外辐射力与市场聚集力的指标分值与评分等级,并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分析了后开发旅游城市面临的空间屏蔽与竞争、市场培育及旅游成长性等问题。提出了后开发旅游城市应采取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应对策,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梅 李威 郑继兴
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本文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法,研究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哈尔滨作为"冰城",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勉强耦合到2005年的初级耦合,再到2013年的中级耦合,最后到2015年达到良好耦合阶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提升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旅游环境有借鉴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