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3)
2023(10900)
2022(8830)
2021(8398)
2020(6834)
2019(15537)
2018(15008)
2017(26572)
2016(15427)
2015(17404)
2014(17004)
2013(16196)
2012(14894)
2011(13619)
2010(13347)
2009(11924)
2008(11692)
2007(10131)
2006(8715)
2005(8002)
作者
(42292)
(35244)
(35173)
(33382)
(22378)
(17036)
(15997)
(13826)
(13558)
(12242)
(12166)
(11647)
(11208)
(11096)
(11092)
(11018)
(10725)
(10572)
(10268)
(10124)
(8941)
(8809)
(8478)
(8062)
(7877)
(7840)
(7745)
(7695)
(7109)
(7099)
学科
(55323)
经济(55267)
管理(35156)
(33334)
方法(27009)
(26078)
企业(26078)
中国(24805)
数学(23930)
数学方法(23764)
教育(20321)
(14857)
(14277)
(13834)
贸易(13826)
(13594)
(12863)
业经(11504)
理论(11230)
农业(10008)
(9720)
技术(9389)
(8951)
(8919)
银行(8911)
(8768)
金融(8767)
(8588)
(8337)
财务(8331)
机构
大学(217269)
学院(209189)
(87504)
经济(86059)
研究(80515)
管理(71491)
理学(62708)
理学院(61838)
管理学(60757)
管理学院(60335)
中国(54668)
科学(47763)
(47141)
(40477)
(37966)
(37610)
研究所(37534)
(36187)
师范(35830)
中心(34057)
教育(32206)
业大(31963)
财经(31157)
北京(30619)
农业(30329)
师范大学(29884)
(29138)
经济学(29108)
(28912)
(28326)
基金
项目(144358)
科学(115470)
研究(106129)
基金(105835)
(94696)
国家(93818)
科学基金(78411)
社会(69798)
社会科(66077)
社会科学(66067)
教育(56226)
基金项目(54897)
(53646)
自然(49205)
(49176)
自然科(48164)
自然科学(48146)
自然科学基金(47378)
资助(42817)
编号(41286)
成果(35382)
(35129)
重点(34417)
课题(31929)
(31699)
教育部(30747)
(30724)
国家社会(29880)
创新(28451)
大学(28286)
期刊
(85021)
经济(85021)
研究(70719)
教育(50750)
中国(48267)
学报(38899)
科学(33365)
(33118)
大学(30180)
(27144)
学学(27127)
管理(24496)
农业(22971)
技术(18095)
财经(16400)
经济研究(16376)
(15924)
金融(15924)
(14279)
(13618)
(12515)
职业(12140)
问题(11786)
业经(11710)
世界(11304)
国际(11237)
(10551)
(9759)
论坛(9759)
业大(9710)
共检索到311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处辉  朱焱龙  
文化资本的中介效应及其导致的文化再生产结果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不平等的最大根由,但这一主张可能"简单化"和"统一化"地处理了文化资本对个体高等教育获得的实际影响。个体在继承和转化家庭赋予的文化资本时,可能因缺乏阶层惯习的匹配只获得一种"名义文化资本"而非"实在文化资本",进而影响其"兑换"价值。在我国,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使文化资本对个体高等教育获得的整体贡献受到压抑。从实质上而言,应摆脱将文化资本仅视为一种资源性工具的实用主义倾向,而更多地将其理解为存在于身体之内的文化气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职业阶层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位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其子女接受的教育层次主要为高等教育;而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另外,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而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略大于家庭经济资本。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童年留守经历是留守者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其成年后的终身发展往往存在着持久的影响。基于长期的视角,探讨了青少年时期的留守经历影响高等教育获得的理论机理,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 2018)进行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个体的高等教育获得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有留守经历者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5%,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2.7%。其中“全部留守”(父母都不在身边)和“高中留守”的负面效应更加突出,该结论在对留守经历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留守经历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城乡效应”和“独生子女效应”,即显著降低了农村个体和非独生子女获得高等学历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立科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改变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象,特别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并没有从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因素很多,但人们拥有文化资本的多寡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历为制度化形态在高等教育机会和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丰富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精英大学,拥有较少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大众化高等院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民  高耀  
江苏省14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整体而言,家庭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数量获得和质量获得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机会差异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依然存在,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这种差异逐步由显性的"量的不平等"向更为隐性的"质的不平等"方向转移。从作用机制看,优势家庭通过直接资源排斥和间接文化传递将家庭资本优势转化为教育机会优势,实现高等教育获得的优势,最终实现优势社会阶层的代际传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翠玉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要,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重文化输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树涛   李彦  
教育获得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深度梳理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分析了“网络资源”范式、“社会闭合”范式、“群体资源”范式和“宏观社会资本”范式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在评析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倡导拓展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研究范式,用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统筹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研究,关注个体教育获得的主体性和建构性,发掘教育获得的研究维度与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多样化适切性的研究,以期更好地为教育公平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桂庆平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多年来,在男女生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均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呈现出"男少女多"现象;除重点高校外,女生在普通本科及专科院校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学科分布中"男工女文艺"现象一直存在且日益明显;选择基础学科的男女生人数趋于减少,而选择热门的应用学科的人数却增长较快。为了促进两性自由充分的发展,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性别敏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吸引优秀的男生立志从教;通过倾斜政策与激励措施,引导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基础学科,同时要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做出更加科学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耀宗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丛生,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量不足,比例持续下降;学费收入占总经费比例持续增长,影响入学机会公平;高校贷款危机凸显,影响加剧;财政分权导致高校财政出现系统化差异。市场机制过度引发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带来大学公共性缺失,体现在高等教育财政规模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遭受质疑、教育腐败、大学功能窄化。从2002年始,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政策整体取向发生转变,政府职能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财政制度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知识经济形态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的吁求,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把彰显公共性作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价值标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影子教育正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并可能成为家庭资本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新中介,但鲜有实证研究探讨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之间的中介效应问题。本文构建了家庭资本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联合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检验了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影响初中学生教育获得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联合社会再生产的作用机制。为了限制家庭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政府应该向成绩落后且家庭资本欠缺的初中生提供政策支持以削弱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学生教育获得之间中介作用,促进教育跨越代际效应功能的发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李锋亮  郑勤华  
本文利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考察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仍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晓云  文辅相  张应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娅  王茜  赵淑鹏  
本文基于20112016年间“人人贷”的网络贷款数据,实证分析了借款人的社会资本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贷款申请者具有社会资本会显著增加贷款的批准概率,当贷款申请人具有社会资本时,该贷款被批贷的概率会显著增加0.029个单位;贷款申请者具有社会资本会显著增加获得网络贷款的贷款额度,当网络贷款申请者具有社会资本时,网络贷款的获批额度会显著增加0.224个单位;具有社会资本的网络贷款申请者在网络贷款审批和批贷额度的优势主要来自于信任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君录  
高职院校教学文化是体现高职教育历史使命,彰显高职办学精神的文化,是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根基所在。对高职教学文化的审视,既要看到其与普通大学教学文化的共性,又要注重考察其特殊性。摆脱高职教学文化面临的多重困境,需要从教学管理观念更新、教学情怀践行、教学能力锤炼、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寻求破解之法与超越之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浩  钱民辉  
在现代中国社会,教育机会的分布受宏观结构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微观家庭因素的综合影响。20世纪以来的政治变迁、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相继扩张等宏观因素,以及包括教育制度和非教育制度在内的各种制度性因素,特别是家庭内部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政治资本、社会资本和教育期望等微观因素都对我国各社会群体的教育机会获得产生着重要作用。通过结合宏观与微观因素,构建转型社会的综合教育获得模型,并考察家庭因素与社会结构、制度性因素发挥作用的微观机制,是教育机会获得影响因素研究的努力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