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6)
- 2023(13517)
- 2022(11274)
- 2021(10072)
- 2020(8480)
- 2019(18777)
- 2018(17911)
- 2017(34420)
- 2016(18381)
- 2015(20193)
- 2014(19920)
- 2013(19316)
- 2012(17644)
- 2011(15650)
- 2010(15784)
- 2009(15181)
- 2008(14248)
- 2007(12609)
- 2006(11101)
- 2005(10264)
- 学科
- 济(72923)
- 经济(72816)
- 管理(59576)
- 业(54807)
- 企(47045)
- 企业(47045)
- 方法(29396)
- 融(27755)
- 金融(27751)
- 中国(25891)
- 银(25565)
- 银行(25528)
- 数学(25122)
- 数学方法(24895)
- 行(24637)
- 财(24611)
- 制(21064)
- 农(19178)
- 地方(18805)
- 业经(18147)
- 务(16478)
- 财务(16445)
- 财务管理(16417)
- 企业财务(15782)
- 环境(15258)
- 学(14151)
- 体(13850)
- 贸(13556)
- 贸易(13546)
- 农业(13204)
- 机构
- 学院(258312)
- 大学(257873)
- 济(108278)
- 经济(106093)
- 管理(97359)
- 研究(86589)
- 理学(84269)
- 理学院(83305)
- 管理学(82040)
- 管理学院(81564)
- 中国(72013)
- 财(53475)
- 京(52671)
- 科学(52257)
- 农(44474)
- 所(43129)
- 财经(42312)
- 中心(41689)
- 研究所(39242)
- 业大(38665)
- 经(38392)
- 江(38272)
- 农业(34973)
- 经济学(34851)
- 北京(32434)
- 范(31866)
- 财经大学(31629)
- 经济学院(31603)
- 师范(31435)
- 院(31271)
- 基金
- 项目(178133)
- 科学(141153)
- 基金(131568)
- 研究(127084)
- 家(115912)
- 国家(114949)
- 科学基金(98673)
- 社会(85315)
- 社会科(81065)
- 社会科学(81047)
- 基金项目(70015)
- 省(69765)
- 自然(62909)
- 自然科(61434)
- 自然科学(61415)
- 自然科学基金(60336)
- 划(58623)
- 教育(56942)
- 资助(51992)
- 编号(49107)
- 重点(40817)
- 成果(39461)
- 部(39036)
- 发(38906)
- 创(38380)
- 制(36947)
- 国家社会(36353)
- 创新(35962)
- 科研(34375)
- 课题(34108)
- 期刊
- 济(115848)
- 经济(115848)
- 研究(74714)
- 中国(51235)
- 学报(43616)
- 财(42666)
- 农(39888)
- 科学(39007)
- 融(38880)
- 金融(38880)
- 管理(35261)
- 大学(33192)
- 学学(31886)
- 农业(25535)
- 财经(21841)
- 教育(21741)
- 经济研究(19073)
- 技术(18711)
- 经(18663)
- 业经(18430)
- 问题(15217)
- 版(13259)
- 业(13122)
- 科技(12043)
- 贸(11977)
- 理论(11725)
- 商业(11536)
- 技术经济(11149)
- 资源(11096)
- 国际(10978)
共检索到384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小芃 叶子涵 杨亚静
以31个金融中心城市为样本,在构建文化资本评价体系并用熵值法测算出区域文化资本的基础上,就文化资本与制度环境两类因素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文化资本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资本有利于提升区域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我国东部区域;(2)制度环境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同样具有正面影响,而不同层面的制度环境影响不一,其中非国有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发育以及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作用更为显著,另外其在地区性差异上亦有所表现。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文化资本 制度环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思萌 林贤英 刘烁仪
本文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2000—2019年中国主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北京、上海等六个城市)促金融发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金融市场效率代表金融中心发展水平,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干预水平为核心变量。在控制变量法下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及外贸开放增速对区域金融中心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经济过快增长对金融中心发展有抑制作用;科技水平与金融中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将依据模型回归的结果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敏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
武汉 区域金融中心 功能 策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显超 潘志远 陈维达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一直对经济产生一定的服务作用,金融的活跃程度更是繁荣经济的重要因素,各区域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纷纷进行着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除了人们的主观努力以外,在根本上取决于是否具备这一中心形成的客观条件。本文以区域金融中心的影响因素为研究视角,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成都金融中心形成的因素进行求证,并对因子做系统的计量经济方法检验,实证结果认为区域内贸易规模、贷款规模、证券交易规模、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规模是其重要的形成条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立世 曾珍香 田野 黄春萍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及其动力机制。首先,描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及其形成过程,提出了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即金融机构的趋向集中阶段、主动聚集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然后重点分析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说明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可以涌现出区域金融竞争优势,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动力所在,并构建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在模型基础上,分析金融主体在协同行为下的单位运行成本的变化趋势,论证主体的协同行为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动力机制 区域金融集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星
金融中心是金融聚集的结果,从金融聚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客观演化过程。金融聚集理论作为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并融合于多学科体系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如在战略步骤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美东 胡洋阳
金融产业集群加速了金融资源集聚,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合肥应以金融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合理利用合肥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金融中心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群 合肥 区域金融中心 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敏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金融中心 总部金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国 王春梅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具有一定经济或政治影响力。具有大量和高质量信息的中心城市应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水平、地方政策的作用力等是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青岛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岛区域金融发展的实力、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性不强和个别关键性政策性措施不到位等战略性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调整主要举措和补充完善关键性政策措施等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
区域 区域金融 区域金融中心 战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赵瑾
构建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不仅有助于上海自贸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时对未来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认为,未来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应以有限渗透模式为目标,建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应明确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协调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与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的职能;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还离不开国内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离岸金融中心 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