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7)
- 2023(4620)
- 2022(4205)
- 2021(4276)
- 2020(3570)
- 2019(8042)
- 2018(8039)
- 2017(15207)
- 2016(8659)
- 2015(10245)
- 2014(10443)
- 2013(10343)
- 2012(10202)
- 2011(8889)
- 2010(9349)
- 2009(8900)
- 2008(9268)
- 2007(8587)
- 2006(7883)
- 2005(7349)
- 学科
- 济(33886)
- 经济(33733)
- 管理(24796)
- 业(22703)
- 企(20691)
- 企业(20691)
- 方法(13810)
- 中国(11708)
- 农(11563)
- 理论(10402)
- 业经(10202)
- 地方(9634)
- 财(9330)
- 和(8560)
- 数学(8408)
- 制(8397)
- 学(8228)
- 数学方法(8098)
- 教育(7962)
- 农业(7392)
- 策(5553)
- 企业经济(5529)
- 经济理论(5433)
- 银(5303)
- 银行(5294)
- 体(5167)
- 务(5090)
- 贸(5073)
- 贸易(5060)
- 财务(5057)
- 机构
- 大学(125675)
- 学院(124907)
- 济(44544)
- 管理(44023)
- 研究(43604)
- 经济(43212)
- 理学(36456)
- 理学院(35870)
- 管理学(34889)
- 中国(34793)
- 管理学院(34638)
- 京(28539)
- 科学(27324)
- 财(24169)
- 所(23334)
- 江(21531)
- 中心(20917)
- 范(20603)
- 师范(20438)
- 研究所(20334)
- 农(20286)
- 北京(18851)
- 州(17812)
- 财经(17641)
- 业大(16503)
- 师范大学(16162)
- 省(15992)
- 经(15611)
- 农业(15385)
- 院(14920)
- 基金
- 项目(74063)
- 科学(57332)
- 研究(57079)
- 基金(51281)
- 家(44117)
- 国家(43621)
- 科学基金(36435)
- 社会(36043)
- 社会科(32594)
- 社会科学(32579)
- 省(28986)
- 教育(27566)
- 基金项目(26753)
- 编号(24925)
- 划(24539)
- 成果(23400)
- 自然(22403)
- 自然科(21864)
- 自然科学(21861)
- 自然科学基金(21467)
- 资助(21305)
- 课题(17990)
- 重点(16789)
- 部(16396)
- 发(15732)
- 性(15275)
- 年(15244)
- 项目编号(15189)
- 创(14553)
- 大学(14386)
共检索到215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乃柱
实务经验证明,社会工作者在民族地区开展灾害社会工作实务时,往往会面对不同的文化。如果处理不好灾害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文化问题,社会工作者会面临着文化震撼、文化识盲、文化偏见、文化负载等挑战。避免文化识盲,增强文化敏感性,提升文化能力是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实务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晓英 李精华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发展相当迅速,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理论,又不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形势,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家国理想、政治和谐理想、众生平等理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有相通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黎
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特别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加强自然灾害应对是对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能力的考验,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关键。本文结合云南省地方特点,积极探索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强自然灾害应对的措施,对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在自然灾害中加强政府管理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自然灾害 应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焦若水 张宇
基于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社会工作对文化多元性的回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精英与通俗文化、城乡文化、民族文化和国外移民文化四个不同的视角,对国内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培养的可能性途径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跳出社会工作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论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服务对象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并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中适应生长。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多元文化 文化能力 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鲜耀
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华荣
文化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应重视文化的作用,充分认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的必然要求,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一系列文化观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文化观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禹思恬
明清时期,“郡县空虚”导致赈灾职能从政府向民间下移,民间赈灾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包括宗族赈济、社群赈济和官民结合赈济在内的灾害社会治理结构。与此同时,“郡县空虚”问题还催生了“礼下庶人”的变革,不仅推动了平民化宗族浪潮的出现,也重塑了以“孝”和“忠”为核心的基层社会伦理。研究发现,“礼下庶人”的变革为明清时期灾害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其中“孝”成为宗族赈济和社群赈济的基础,而“忠”成为了官民合作赈济的基础。
关键词:
灾害社会治理机制 思想基础 “礼下庶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郑文换
现阶段民族地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持存两者之间的选择困境。民族社会工作作为提升社会福祉的介入制度,可以作为中间媒介体系,软化经济发展和文化持存两者之间的逻辑对立。构建民族社会工作理论框架可以"文化连续体"概念为微观基础、以"交叠共识"概念为中观基础、以"结构耦合"概念为宏观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波
为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实现民族音乐传承的目的,本文通过文献、结构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认为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应体现文化多元性。然而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一元与多元的悖论,因此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要实现从欧洲一元音乐文化体系向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转变,要重点把握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音乐教育者是基础,音乐教育内容是重要环节,音乐受教育者是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涛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份,受其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方性和社团色彩。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西方传统文化强调逻辑实证,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使现代的欧美企业文化表现为理性主义、雇佣观念,偏重于“物”。东方文化中的日本,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在现代企业文化中体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生华 马丽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侵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山区、牧区、林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特定的地理和气象因素影响,农业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频发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民族聚居地区如果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家庭具有个别性,则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的家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救灾模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民族地区有效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救助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业 自然灾害 救助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家僖
[目的]从实证的视角研究云贵民族地区环境意识、社会阶层以及民族文化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以期对现有的环境行为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及为促进农村居民环境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在云贵民族地区收集到的355份统计问卷,构建了环境意识、社会阶层以及民族文化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模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民族文化对公民行为和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社会阶层中的受教育程度对生态管理行为和消费行为均有显著正向作用,民族身份对生态管理行为和说服行为都有显著负影响,收入只对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环境意识中的环境问题认知和环境情感价值对于4种环境行为类型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保护态度对生态管理行为、公民行为和消费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环境状况感知只对说服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因此,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复兴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用来促进云贵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环境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伟
民族地区城市群具有民族性、经济基础偏差且发展后劲不足、当前区域发展优势不明显但战略地位重要、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战略支撑等特点。民族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城市群民族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公共服务、城镇化及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民族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要坚持民族和谐为核心,加强民族社会工作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树立本土意识、发展意识、战略意识、国际意识,构建一套有效的民族社会工作实务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慧 厉丽 黄若彤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具有同构性,教育扶贫工作中一系列社会、人文、心理等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介入。本研究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权能贫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参与观察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解决云南省N乡困境青少年的隐性"辍学"问题,并以G村和M村具有该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及其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增能与优势视角,重点进行个案与小组工作的介入服务。经调查发现,当地存在隐性"辍学"问题的教育扶贫对象具有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维持青春期身心平衡发展等需求。基于此,调研团队通过干预教育扶贫对象的心理状态、引导其学习社交技巧和青春期心理知识、链接教育资源等方法来提升他们的抗逆力,从而增强扶贫的内生性动力,实现增能型教育扶贫。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本文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及其目标,对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在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并对多元文化教育下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及其培育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