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8)
- 2023(16965)
- 2022(14685)
- 2021(13653)
- 2020(11456)
- 2019(26158)
- 2018(25886)
- 2017(49391)
- 2016(26764)
- 2015(30351)
- 2014(30257)
- 2013(29534)
- 2012(27197)
- 2011(24070)
- 2010(24058)
- 2009(21778)
- 2008(20878)
- 2007(18123)
- 2006(15996)
- 2005(13274)
- 学科
- 济(106865)
- 经济(106730)
- 管理(70612)
- 业(70148)
- 企(55116)
- 企业(55116)
- 方法(48974)
- 数学(41793)
- 数学方法(41208)
- 农(38062)
- 中国(28788)
- 业经(25666)
- 农业(25387)
- 财(25254)
- 地方(25093)
- 学(23423)
- 理论(18443)
- 制(18358)
- 贸(16716)
- 贸易(16707)
- 和(16412)
- 环境(16285)
- 易(16141)
- 技术(15448)
- 发(14723)
- 务(14696)
- 财务(14625)
- 财务管理(14591)
- 教育(14329)
- 融(14214)
- 机构
- 学院(369715)
- 大学(368296)
- 管理(147522)
- 济(141723)
- 经济(138336)
- 理学(128115)
- 理学院(126617)
- 管理学(124160)
- 管理学院(123480)
- 研究(121809)
- 中国(89152)
- 京(77875)
- 科学(77486)
- 财(63355)
- 农(62791)
- 所(59403)
- 中心(57494)
- 业大(56821)
- 江(55075)
- 研究所(54590)
- 范(52666)
- 师范(52196)
- 财经(51184)
- 北京(48625)
- 农业(47849)
- 经(46710)
- 州(45910)
- 院(44694)
- 师范大学(42329)
- 经济学(42062)
- 基金
- 项目(262854)
- 科学(207003)
- 研究(192586)
- 基金(190076)
- 家(165631)
- 国家(163989)
- 科学基金(141430)
- 社会(121263)
- 社会科(114464)
- 社会科学(114431)
- 省(104534)
- 基金项目(102172)
- 自然(92356)
- 自然科(90161)
- 自然科学(90138)
- 教育(88626)
- 自然科学基金(88475)
- 划(86896)
- 编号(79661)
- 资助(77260)
- 成果(63284)
- 重点(58650)
- 部(57126)
- 发(56392)
- 课题(54551)
- 创(53974)
- 科研(50265)
- 创新(50216)
- 国家社会(49244)
- 教育部(48926)
- 期刊
- 济(156893)
- 经济(156893)
- 研究(104589)
- 中国(70835)
- 农(60705)
- 学报(59619)
- 科学(55750)
- 管理(51381)
- 财(46196)
- 大学(46008)
- 教育(43757)
- 学学(43206)
- 农业(41278)
- 技术(32639)
- 融(29036)
- 金融(29036)
- 业经(28792)
- 财经(23682)
- 经济研究(23172)
- 问题(20960)
- 图书(20810)
- 经(20185)
- 业(19444)
- 版(18867)
- 资源(18376)
- 科技(18136)
- 理论(17146)
- 技术经济(16410)
- 实践(15805)
- 践(15805)
共检索到533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渌 徐珊珊 何景明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公园两大国家战略体系之下的一个地域性实践,是探索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新路径的物理和精神空间的叠合体。这一场域中留存的红色记忆、乡土记忆是集体身份认同的源头,也是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构建记忆之场的内生动力。因此,文章以文化记忆为切入口,以贵州省清镇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观游索桥红军渡建设项目为案例地,采用扎根理论,构建记忆视角下社区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路径。结论如下:乡村居民是地方性知识及记忆的主体,其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记忆,经由社会纽带的作用,催生和塑造个体对集体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将推动社区居民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性参与,实现乡村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契合县域经济特色,坚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举,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基本形成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现代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为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清镇实践贡献职教力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雷德雨
民族文化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其内在逻辑在于创新民族文化开发形成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在多方参与、开放协作的外部推力作用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以贵州省黔南州洪江村为例,探讨洪江村创新民族文化开发,构建独具特色的"村落遗存的艺术活化"产业,破解"空心村"问题的经验,聚焦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多维层次重构,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联动过程,分析其中的反应机理和逻辑,从而提炼民族地区破解"空心化"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乡村振兴 乡村重构 空心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党校贵州省分行课题组
<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新征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课题组通过对贵州省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和银行机构开展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剖析了当前贵州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矛盾,并尝试提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庆生 明蕊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既有国家文化公园的共性特征,又有历史文化赋予的特殊性。本文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在厘清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和国家认同概念基础上,探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红色旅游开发的内在关系,尝试运用SOR(Stimulus, Organism, Response)理论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游客的国家认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红色旅游对游客国家认同的产生有深远的影响。旅游体验正向影响旅游情感,旅游情感通过对文化依恋和功能依恋的影响,以"旅游体验—旅游情感—文化认同"的路径,增进游客对国家的认同。建议延续红色基因,增强游客体验;挖掘红色文化,突出景区吸引物特质;传承红色记忆,组建长征学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慧莲 韩旭东 李艳 郑风田
破解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小、散、乱"难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用六年时间(2012-2017)从一个藏在大山深处贫困落后的"空壳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中明星村落的发展经验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可行之道。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描摹村庄在内部资源重组、组织重构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及颇具借鉴意义的做法,对村庄发展过程中"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制度设计予以剖析。进一步通过案例实证得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村庄尚需重塑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环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舍烹村 案例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梁玉华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乡村居民 参与式旅游 多维价值 天龙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榕蔚 董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服务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要求。从组织、利益与情感三重维度分析,发现治理共同体的价值意涵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相契合:治理共同体以党建引领为前提,能有效促进乡村联建联治和资源整合;以利益联结为基础,能有效促进乡村资源聚合和成果共享;以情感归属为纽带,能有效提升乡村社会公共精神和情感认同。基于贵州省H镇的实证案例,进一步探究治理共同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H镇通过党建联合化,构建组织共同体,助推乡村组织振兴;通过产业一体化,构建利益共同体,助推乡村产业融合与生态振兴;通过资源在地化,构建情感共同体,助推乡村人才回流与文化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英 胡玉鑫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而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环境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文化"建设乃是五位一体系统工程中的核心,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基石。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升级过程中,应以"家文化"内涵建设(修身齐家、孝悌忠义、诚信友善、谦敬和合)为中心,以"敬老爱小"为抓手和切入点,以相关激励措施为保障,以乡土文化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力推动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家文化 内涵建设 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戴泽军
当前,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已是较普遍现象,完善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机制刻不容缓。在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的一系列机制中,司法保护机制具有引导和最终保护的作用,是推进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意和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出发,笔者对贵州省清镇市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圣 田秀娟
基层文化机构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基层文化机构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拓展型策略(SO)、扭转型策略(WO)、多元化策略(ST)和防御型策略(WT)构成了基层文化机构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矩阵。各基层文化机构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中需结合所处的客观环境选择适当的发展策略,以实现自身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怡净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通过文化记忆融合提升空间生产包容性,引导记忆主体参与建设保障空间生产民主化,依托文化记忆实践以创新空间生产情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明月 陈美连 殷靖 闫岩
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发展农村电商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入了解农产品上行这一难题,采取实地调研法与文献调查法,分析贵州省纳雍电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电商在纳雍县核桃产业振兴中的推动作用和实现机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
农村电商 乡村产业振兴 实现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臻 彭松林
国家文化发展大局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乡村文化建设“内卷化”,贫困文化从深层次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省级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尚存在体制、能力、成本等多重障碍等是省级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宏观背景。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实践依据,应坚持专业作为、有限参与、实效为先的服务原则;要把握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边界和程度,坚持做乡村文化治理的参与者,乡土文化收集、整理与传播的贡献者,乡村图书馆业务模式的创新者、推广者和优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采集者、供给者、传播者;通过协助加强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探索多样化的乡村文化服务平台与空间,增强信息服务对乡村和农民的可及性与实效性等方式,助力提升乡土文化的凝聚力和乡村治理的文明程度,进而协助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