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8)
2023(12662)
2022(10921)
2021(10338)
2020(8651)
2019(19953)
2018(19685)
2017(36942)
2016(20066)
2015(23033)
2014(22900)
2013(22458)
2012(20897)
2011(18842)
2010(18834)
2009(17642)
2008(17632)
2007(15802)
2006(13430)
2005(12216)
作者
(56192)
(47077)
(46629)
(44821)
(29909)
(22605)
(21504)
(18168)
(17744)
(16742)
(16068)
(15678)
(14865)
(14794)
(14678)
(14518)
(14434)
(13832)
(13681)
(13474)
(11778)
(11472)
(11297)
(10760)
(10575)
(10552)
(10510)
(10371)
(9477)
(9428)
学科
(81981)
经济(81900)
管理(52910)
(49716)
(40553)
企业(40553)
方法(37335)
数学(31782)
数学方法(31497)
中国(25267)
(22841)
(20973)
(19232)
(18772)
贸易(18761)
(18319)
业经(17636)
(15914)
农业(14718)
理论(14538)
地方(14154)
(13502)
(13367)
银行(13336)
(12768)
(12751)
财务(12720)
财务管理(12679)
(12321)
金融(12318)
机构
大学(286428)
学院(286397)
(120500)
经济(118091)
管理(104154)
研究(98129)
理学(88880)
理学院(87814)
管理学(86301)
管理学院(85731)
中国(75572)
(60513)
科学(58683)
(55371)
(49664)
(45746)
中心(45082)
研究所(44927)
财经(44344)
(42724)
(40317)
(39413)
业大(39368)
经济学(39050)
师范(39049)
北京(38527)
农业(36140)
经济学院(35275)
(34701)
(34369)
基金
项目(183587)
科学(143535)
研究(138314)
基金(132137)
(114269)
国家(113303)
科学基金(96018)
社会(87803)
社会科(83110)
社会科学(83087)
(70500)
基金项目(68835)
教育(64954)
(59691)
自然(59251)
自然科(57851)
自然科学(57832)
编号(57531)
自然科学基金(56811)
资助(54478)
成果(48107)
重点(41912)
(41863)
(40153)
课题(39753)
(38355)
国家社会(36625)
教育部(36219)
大学(35813)
(35773)
期刊
(134655)
经济(134655)
研究(86694)
中国(56901)
(44460)
学报(44100)
(42024)
科学(39697)
管理(36817)
教育(36187)
大学(33054)
学学(30571)
农业(28613)
(24943)
金融(24943)
技术(24619)
经济研究(22857)
财经(22627)
业经(21883)
(19680)
问题(17839)
(16870)
图书(16314)
(16276)
国际(14238)
世界(14063)
(14045)
技术经济(14034)
商业(13084)
统计(12689)
共检索到428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初晓琳  敖祖辉  
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在社会政治构建现实的需求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哲学研究在当今乃至未来的学术界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甚至排在了学术研究的首位,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文化视角下研究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其关键点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在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与历史环境影响下,我国社会政治与政治文化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我们进行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在多元的文化视角下,以自我反省的方式来实现现实的政治构建,对现有的研究原则与前提进行必要的检讨与反省,并对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进行诠释与反思,为学术界达成共识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为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萍  甄真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代言,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实践参照,更展现着整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和精神价值。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视阈下的"工匠精神"的探讨,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对于"工匠精神"形成和培育过程中的不利影响,以期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工匠精神"背后的深刻内涵与哲学根源,并提出哲学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玲  
过程哲学把握"过程"的三种思想方式:"强调"、"表达"与"理解",可帮助我们理性地解读学校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反复性论述、歧义性理解、多元化表达的现象,启迪我们珍视并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学校文化转变与提升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根据近30年研究者们对学校文化的不同强调程度,学校文化研究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整体弱关注阶段、常态化关注阶段、渐强化聚焦式关注阶段;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程度以及理论研究对实践的介入程度来分析,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种表达状态:预设性表达、反思性表达和创生性表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尹效国  
创新更加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是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主要经营者不懈努力的方向。企业在搞好"有形"的基础管理过程中,更要注重内化于企业基础管理之中"无形"的企业文化的修炼,用企业文化赋予企业管理一种生命和"正道"。而从管理哲学出发实现企业文化的建构,有助于从纷繁复杂、多样变化的企业文化建构路径中寻求"不变的存在",实现企业管理的简单统一。拥有优秀管理哲学思想的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应通过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及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不断促进管理哲学向企业文化转化,进而达到以企业文化为根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超  于建福  
自然与"当然"和合,即"自当一体",是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展开的根基。儒家以天道、人性为自然,以"尊德性而道问学"、"诚明"两进为途径;道家以"道"为自然,以"归根复命"为功夫;儒、道两家同源异流,皆以"尽人合天"为旨归,共铸了以"自当一体"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伴随长于分析、重视知识的西方教育哲学进入中国,以"自当一体"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逐步丧失了在教育哲学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将基于"自当一体"之道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理念真正融入教育哲学的理论建构中,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艳梅  
"以和为贵"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是"贵和"思想的精髓与特色,"和而不同"是传统"以和为贵"处世观的深化,"动态平衡"是人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成果。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贵和"思想,无论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还是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价值理念在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方面意义重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屠瑞旭  
作为"立体人",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势必受到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德育的实效性研究是一个考虑内外因素及关键因素的多变量的综合分析。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汉民  
追溯中国哲学的学术渊源与原初形态,不仅仅要从先秦诸子学开始讲起,还应通过诸子学术的渊源和主体——“内圣外王之道”,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原初形态的理论特征。先秦诸子不仅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全部归结为上古圣人的创造成果,同时还将自己的学术创造,看作是对内圣外王之道的发掘。从早期华夏圣王的文明创造,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提升,确立并强化了一种既有文明连续性、又有精神独特性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传统,并深刻影响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哲学的漫长历史发展。由于内圣外王之道原初形态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哲学一直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性、实用理性、实践理性的思想传统和精神追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津孚  
我国企业在推进管理现代化过程中,贯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方针,在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理论和成功管理经验的同时,努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若干典型事例,供企业界和学术界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晓光  李范成  
中国传统女性文化植根于中国封建父权社会之中,核心内容是"男尊女卑"思想,几千年来禁锢着女性的思想,桎梏着女性的行为。当代社会,由于传统思想的遗毒,中国女性在社会和家庭领域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传统女性文化中落后的观念和负面影响,我们应不遗余力地予以批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在组织理论研究中,我们常用形象的语言来隐喻地说明组织及其结构的本质或现象。组织隐喻可以说是人类表象思维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是向概念思维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从组织隐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讨论了组织隐喻问题,认为组织及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本质上是由隐喻所支配、控制的,隐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组织及其管理的看法和组织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炳照  
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王炳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前,中国学者也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并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过专门的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中断,直到80年代初,才陆续恢复了有关的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