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7)
- 2023(10053)
- 2022(8728)
- 2021(8009)
- 2020(6567)
- 2019(14294)
- 2018(14113)
- 2017(26194)
- 2016(14685)
- 2015(16675)
- 2014(16956)
- 2013(15696)
- 2012(14221)
- 2011(12695)
- 2010(12848)
- 2009(11874)
- 2008(11457)
- 2007(10463)
- 2006(9108)
- 2005(8483)
- 学科
- 济(50861)
- 经济(50775)
- 管理(44984)
- 业(36744)
- 企(32495)
- 企业(32495)
- 方法(16927)
- 财(16053)
- 中国(15766)
- 制(15445)
- 农(14342)
- 业经(14006)
- 地方(13942)
- 数学(12904)
- 数学方法(12704)
- 理论(12364)
- 体(10647)
- 务(9854)
- 财务(9819)
- 财务管理(9783)
- 学(9723)
- 教育(9505)
- 银(9491)
- 银行(9480)
- 环境(9322)
- 和(9291)
- 农业(9198)
- 企业财务(9169)
- 行(9040)
- 技术(9022)
- 机构
- 学院(200796)
- 大学(189546)
- 济(72993)
- 经济(71075)
- 管理(69397)
- 研究(61854)
- 理学(58321)
- 理学院(57602)
- 管理学(56489)
- 管理学院(56103)
- 中国(47426)
- 京(39750)
- 财(38835)
- 科学(36736)
- 江(33407)
- 所(30431)
- 财经(29451)
- 中心(29025)
- 范(28485)
- 师范(28239)
- 技术(27862)
- 州(27181)
- 职业(26848)
- 研究所(26744)
- 经(26303)
- 农(25738)
- 北京(24584)
- 业大(24261)
- 院(22823)
- 经济学(22455)
- 基金
- 项目(126315)
- 研究(101669)
- 科学(99833)
- 基金(86849)
- 家(73478)
- 国家(72770)
- 科学基金(63031)
- 社会(62292)
- 社会科(58817)
- 社会科学(58809)
- 省(53697)
- 教育(50064)
- 编号(45945)
- 基金项目(45287)
- 划(43496)
- 成果(37922)
- 自然(37627)
- 自然科(36698)
- 自然科学(36690)
- 自然科学基金(35967)
- 资助(34192)
- 课题(33341)
- 重点(29670)
- 制(29252)
- 年(29147)
- 发(28569)
- 创(27408)
- 项目编号(27277)
- 部(27160)
- 性(26901)
- 期刊
- 济(90688)
- 经济(90688)
- 研究(60223)
- 中国(46862)
- 教育(37218)
- 财(32758)
- 管理(27674)
- 学报(25656)
- 农(24839)
- 科学(24202)
- 技术(21703)
- 大学(20302)
- 学学(18666)
- 融(18324)
- 金融(18324)
- 农业(16484)
- 业经(16480)
- 职业(15699)
- 财经(14716)
- 经济研究(13769)
- 经(12735)
- 坛(11389)
- 论坛(11389)
- 问题(11030)
- 图书(10725)
- 技术教育(10016)
- 职业技术(10016)
- 职业技术教育(10016)
- 财会(9462)
- 版(9434)
共检索到308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凡云 叶美兰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先进的文化是高职院校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职业教育改革正确方向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华优秀文化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价值观一致,提出高职院校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中应合力构建文化资源教育内容、创新文化德育教育新形式、发挥文化育人新功能,并分析文化在高职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中具有的时代价值,旨在为高职院校在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供有效的培养路径和办法。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高职院校 德技并修 育人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惠芹 王晓红
"德技并修",指受教育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所融入的"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的融合状态,与大国工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内涵一致。育德、修技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双引擎",其强调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为一体。工学结合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其本质是"学习的过程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工作是知识应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笑 高平发 袁永红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实现合力育人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解决当前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需要使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两支平行力量交叉融合,从机构设置上互相兼顾、队伍建设上互相融合、日常工作中互相沟通入手,构建整体互存、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合力育人机制,对研究生的思想发展及科研素养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导师 辅导员 合力育人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烨丹
高职院校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可有效增强学校品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本文分析创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和新形势下影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的不利因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加强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机制创新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平静 徐飞跃 王钢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改革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授课主体、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地点均发生了变化,这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持续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以及教学环境,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以及企业实践课"三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特性,探索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包括空间构建、双育人主体构建、覆盖式涟漪圈构建,进而构建"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飞燕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维助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成效,促进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和课程建设提质增效。然而,受育人主体协同不足、育人场域“重术轻道”、育人渠道衔接不畅、育人方式融合不深、育人路径实施不力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建议基于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通过师师互动、术道同行、德技并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方式,构建强师育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五育融合”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打破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促进各育人环节和育人要素有机协同,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管晨智
;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已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作为内部控制的财务控制却没能同业务控制有机的结合,致使人力资源成本、基本建设成本失控,也致使预算管控失效。如何强化预算管理、降低办学成本等问题,亟待研究探讨对策。
关键词:
内控 预算 成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成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全育人”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全育人”提供了丰富营养。文章提出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内培外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员育人”执行力;精准融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育人”亲和力;文化引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育人”影响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全育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中 赵佩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把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川 吴泳慧
德技并修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是墨家人才培养目标。古老的墨家思想从平等博爱、不嫌鄙事、培养“兼士”三个方面奠定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神底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德以为先的道德教育内容、技以为本的实践教育导向,蕴藏了新时代高职教育德技并修的文化基因。现代高职教育可以从五个维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即抓好“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讲好“职教故事”,提升社会认同;强调“关键能力”,关注实践养成;推动“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矢志服务社会,增进“全球福祉”。古为今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洪勇 曲秀艳 董琳 冯建民 胡可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对高校英语专业育人工作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开展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强化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满足新时期国家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需求。针对目前英语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专业认证要求不符、校企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展开分析,文章提出对接专业认证、建设实践基地等策略推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机制的创新发展,能够为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高校英语专业 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清强 吴锦
他者性是区别于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一种教学交往的范式。以阐释师生教育关系为遵循,厘清了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的应然向度。以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为脉络,重构了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标准。在此基础上,从把握方向,精准施策抓内涵、立足设计,规范标准抓实效、循序渐进,质量引领抓评价、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抓提升等方面探究了他者性视域下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
他者性 高职院校 有效课堂教学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传安
作为职业教育的先锋队,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但面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也存在科研反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够、科技项目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校企合作科研优势不足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生态、技术、人才需求,通过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培育"三员"人才队伍提升科技人才竞争力,以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高职院校 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茹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向高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产业文化育人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水平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也具有紧迫性。其路径的选择不仅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产业文化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生成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晓红
高校是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把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是实现培养新时代共产党员、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有效途径。高校依托红色文化,坚持学懂弄通、价值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导向,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地融入广大青年学生党员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 党史学习教育 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