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6)
2023(7151)
2022(6207)
2021(5834)
2020(4881)
2019(10825)
2018(11121)
2017(21481)
2016(11719)
2015(13117)
2014(13111)
2013(12514)
2012(11415)
2011(10386)
2010(10660)
2009(10392)
2008(10042)
2007(8707)
2006(8033)
2005(7501)
作者
(30996)
(25566)
(25158)
(24455)
(15901)
(11959)
(11791)
(9751)
(9536)
(9036)
(8525)
(8502)
(7985)
(7966)
(7853)
(7712)
(7645)
(7528)
(7456)
(7265)
(6574)
(6231)
(6048)
(5808)
(5728)
(5715)
(5695)
(5687)
(5076)
(4983)
学科
(45709)
经济(45656)
管理(28114)
(23748)
(19390)
企业(19390)
方法(16634)
中国(16307)
数学(13917)
数学方法(13754)
(13420)
(12929)
地方(12232)
(10837)
业经(10774)
(9607)
银行(9603)
(9350)
(9270)
(9089)
贸易(9084)
(8830)
教育(8518)
(8506)
金融(8504)
理论(8455)
农业(7814)
体制(7728)
(7660)
地方经济(7398)
机构
学院(161646)
大学(158489)
(64883)
经济(63365)
管理(56454)
研究(54814)
理学(47359)
理学院(46770)
管理学(45969)
管理学院(45643)
中国(42626)
(34271)
(33951)
科学(31347)
(27442)
财经(25827)
(25441)
师范(25280)
(24959)
研究所(24347)
中心(24179)
(23167)
北京(22073)
(20521)
(20241)
师范大学(20164)
经济学(20098)
(19676)
财经大学(18881)
业大(18313)
基金
项目(96643)
研究(78194)
科学(75633)
基金(66401)
(56150)
国家(55624)
社会(48285)
科学基金(46924)
社会科(45617)
社会科学(45609)
(39002)
教育(37739)
编号(35155)
基金项目(34502)
(32679)
成果(29934)
自然(26806)
资助(26549)
自然科(26078)
自然科学(26069)
自然科学基金(25539)
课题(25088)
(22839)
重点(22499)
(21797)
(21583)
项目编号(20984)
(20317)
(20227)
规划(19496)
期刊
(79971)
经济(79971)
研究(55600)
中国(34349)
教育(29587)
(24755)
管理(21962)
学报(19116)
(19033)
科学(18825)
(18221)
金融(18221)
大学(15080)
技术(15015)
业经(14676)
学学(13624)
经济研究(13463)
农业(12834)
财经(12806)
(11147)
问题(10885)
(9583)
职业(9091)
商业(9017)
理论(8236)
图书(8125)
(7939)
论坛(7939)
国际(7870)
改革(7506)
共检索到255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韩华球  
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母体。德育课程作为文化之一分子,必然要受制于并促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反思,我国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具有教育出发点和基础性质的民族精神——"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德育教材内容应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相契合。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超越灌输与启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树立"德育大课程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宝民  
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进行过三次重大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白萍  
倡导"理解"与"生成"的现代课程知识观转型,要求课程改革更多地关照知识与人的生存意义之间的联系,提升人的精神生命。据此,面对"知识灌输"与"人文化成"之间的矛盾,高校德育课程目标设定应由实体思维转向过程思维,促进大学生的意义世界生成;课程内容设计应以问题意识为中心,回归生活;课程实施应以理解为基础,变知识灌输为平等对话。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卫国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普遍存在德育课程结构五育失衡、内容五育割裂、管理与评价模糊等现象。新时代,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做好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德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构筑五育融合德育课程类型,构建五育融合德育课程结构,丰富五育融合德育课程内容,推广实战性项目式五育融合德育课程教学,建立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完善五育融合德育信息化课程教学管理,健全五育融合德育评价标准体系,以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五育融合教育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臣  
当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会评价方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评价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致使传统单一的、机械的和线性的德育课程评价思维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评价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是一个涉及诸多主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的典型复杂系统,需要用复杂性理论对当前中职德育课程评价进行重新审视,为实现中职德育课程评价由线性思维转向非线性思维,还原论思维转向还原论思维与整体论思维相结合,静态评价思维转向发展性评价思维,本文尝试提出"一体四径"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评价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职德育课程评价改革实践提供新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连云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世界各国在今天有了超越过去一切时代的密切联系和交往。这既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制造了困境。如何利用机遇,超越困境便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背景之下发布了第三份全球性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转变?》。对全球共同利益从概念、内涵到特点进行认真的解读,并运用全球共同利益这一理念分析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对如何在全球共同利益理念之下实现新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方法论导向,强调了全球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詹万生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勰平  张倩苇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石勰平,张倩苇一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继明治维新以后两次大的教育改革,史称第二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在战后一系列...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政秋  
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校德育课程体系,必须开阔视野,借鉴国外职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德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分析了德育课程管理、内容、结构、目标等七个方面改革趋向及其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晓乐  
对河南省10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设和实施情况的调查显示,中职德育教学存在课程资源匮乏、课堂师生互动不充分、德育师资素质不高、社会实践较少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必须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统筹各类资源,统一德育管理制度,坚持职业化的方向,形成全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靖国华  
行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环境适应能力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不丰富。因此,加快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十分必要和紧迫,必须以职业目标为基础,明确德育课程目标;以职业内涵为抓手,优化德育课程内容;以职业要求为导向,丰富课程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拓展校企协同德育平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小玮  
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整体规划大中小幼德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围绕品格与公民教育开展的课程改革,试图为我国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提供借鉴和思考。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划德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目标的一体化衔接、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有机整合,教学方法策略及评价模式的合理运用,推动不同学段德育课程的体系化架构与设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康佳琼  
高职公共文化课程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的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文化课课程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较多的处于边缘化。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能力本位"必须迈向"人格本位"。所以高职公共文化课必须充分挖掘人文素质底蕴加以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素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邓达  
道德知识,不仅包括人们的道德观念系统,而且包括道德行为方式;不仅是群体类意识,也属于个体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作为道德知识的组织平台,框定了道德知识在学校场域中的生存命运。由于对道德知识理解上的表面化、片面化,道德知识在当前德育课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局限。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要遵循"一个维度、三个层次"的道德知识选择原则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依据道德知识的不同类型,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继平  
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这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