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419)
2022(2098)
2021(2076)
2020(1711)
2019(4263)
2018(4538)
2017(8087)
2016(4633)
2015(5237)
2014(5494)
2013(5019)
2012(4711)
2011(4113)
2010(4359)
2009(4092)
2008(4107)
2007(3292)
2006(3064)
2005(3051)
2004(2712)
作者
(10729)
(8820)
(8690)
(8586)
(5740)
(4299)
(4248)
(3408)
(3362)
(3229)
(3062)
(3005)
(2987)
(2855)
(2836)
(2661)
(2625)
(2585)
(2580)
(2541)
(2539)
(2167)
(2112)
(2093)
(2082)
(2060)
(2040)
(1970)
(1801)
(1759)
学科
(13339)
经济(13307)
管理(7309)
(6775)
企业(6775)
(6628)
(6193)
理论(5674)
中国(5348)
(5281)
教育(5205)
(5085)
金融(5084)
教学(4847)
体制(4667)
方法(4448)
业经(4396)
(4113)
(3982)
银行(3982)
(3976)
贸易(3976)
(3916)
(3907)
文化(3698)
(3518)
税收(3380)
(3350)
(3262)
(3109)
机构
大学(56437)
学院(56347)
研究(22842)
(22421)
经济(21892)
中国(17233)
管理(17086)
理学(13508)
理学院(13293)
(13203)
管理学(13067)
(12958)
管理学院(12924)
(11481)
科学(11449)
(11201)
师范(11150)
研究所(10087)
教育(9685)
(9494)
中心(9470)
师范大学(9214)
财经(8965)
北京(8938)
(8145)
(7995)
(7619)
职业(7566)
技术(7280)
经济学(6817)
基金
项目(30307)
研究(27571)
科学(22956)
基金(19057)
(15777)
社会(15617)
国家(15565)
教育(14899)
社会科(14729)
社会科学(14725)
编号(13037)
成果(12658)
科学基金(12591)
(11823)
(10293)
课题(10222)
基金项目(9327)
(9044)
(8055)
项目编号(7878)
资助(7844)
重点(7432)
(7269)
规划(7238)
(6984)
(6972)
(6960)
阶段(6938)
大学(6723)
教育部(6660)
期刊
(30256)
经济(30256)
研究(24664)
教育(19047)
中国(17373)
(10198)
(8327)
金融(8327)
管理(7739)
国际(6671)
学报(6195)
技术(5965)
(5905)
科学(5691)
大学(5536)
(5443)
职业(5285)
财经(4792)
经济研究(4729)
学学(4593)
(4262)
问题(4130)
业经(3923)
(3874)
论坛(3874)
世界(3773)
农业(3667)
技术教育(3644)
职业技术(3644)
职业技术教育(3644)
共检索到104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当前国际学前课程变革持续高涨,而从文化视角观照学前课程变革,成为越来越清晰的一个自觉意识。首先,在课程内容设计层面,彰显具体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内容,以培养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理解意识。其次,在儿童观上,回复儿童的社会文化规定性,关注儿童的社会文化生态背景,视儿童为追求意义体验的社会文化个体。再次,努力寻求学前课程变革的社会文化适宜性,或者是在一国范围内观照学前课程变革对少数族群文化的适宜性,或者是在全球化与本土化框架内,寻求引自西方的课程理念对本土文化的适宜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红英  张诗亚  
各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互中,凝炼出了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存之道。这些生存智慧与惯习浸润在他们的器物、精神与制度文化中,支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与审美情趣,进而成为各民族地区古朴深厚的生态伦理文化,岜沙苗族文化中传统的器物格局、农耕文化、礼仪习俗、禁忌民约等充分展示了其所秉持的和谐共生生态观、用之有度消费观、代际公平责任观等,为当代人们反思现代社会生态伦理提供了价值观照。重构生态伦理应实现由"关爱自然"之伦理立场向"敬畏自然"之伦理立场、"竞生发展"之思维模式向"共生发展"之生存智慧、"消费主义"之生活方式向"生态主义"之生活方式的转变。当然,于各民族伦理文化而言,学习借鉴者需择善而从,唯此方能引领民族地区发展"促其行而规其道"。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正东  
备受世界赞誉的英国远程教育有赖于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英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深深植根于英国传统文化之中。本文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析英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中的政府—社会—院校三角模型,有助于我们更深层地理解英国远程教育,并给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军  
几年前,教育界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在此基础上,在教育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意境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高范畴,并成为中国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研究意境思想观照下的课程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意境思想运用于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者采取"布白"艺术,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在课程实施的意境创设过程中,课程使用者应采取必要的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铁群  张世波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课堂文化冲突是普遍地、必然地存在着。课堂文化结构是复杂而多元的。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堂文化的生成状态,为构建课堂教学的秩序与均衡提供借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瑜  陈晓琪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文化自信的新阐释以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论述,文化自信包含着传统文化积淀的自信、近代文化认同的自信以及现代文化交融的自信三层内涵。基于此,"文化自信"观照下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应具有三种文化内涵及实施路径,即培养乡土情怀、增强民族认同的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理性、增强国家认同的中华民族近现代革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这三种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目的与内容并非相互孤立的存在,而是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三个层面构建一个相互关联、层次分明、系统发展的教育实施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刘宇  
课程变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课程变革之基础。课程文化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中的文化”、“课程的文化”与“变革文化”,此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文化上的内在要求是形成一种“合作探究文化”。传统的、控制的课程文化与新兴的、民主的课程文化间的冲突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前者与应试教育体系相适应,后者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文化冲突的过程即是一种文化适应、超越和创生的过程。只要坚持合作、探究的变革文化,民主的课程文化定会在我国课程领域诞生并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延平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正  黄秋明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领域的影响已远非止于技术工具的范畴。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革命性颠覆所产生的影响是双刃的——一方面,它超越时空局限的功能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显见的便利,另一方面,它在后现代语境中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解构已露出了显见的端倪。因此,对基于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观照下的学科教学从教学理念角度的审视已绝非杞人忧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云涛  蒋赟  
近十余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伴随着高职课程的重大变革,而高职课程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也随之发生重大演变,呈现出走向整体的科学人文主义理念、价值追求中的实用主义理念、回归生活的生态理念、合作共享的民主理念等多种样态,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感受到高职教育发展的文化基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春燕  
中国学前课程百年来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及三次大的课程变革,表现出了三个明显的特点:变革的主线是教育文化的引进与本土化;受各种教育流派的影响,变革与世界教育的发展一脉相承;变革的内在倾向深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对学前课程现实问题的诊断是变革的出发点;要认识到学前课程理想与课程现实之间的差距;学前课程需要不断地继承、发展与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牟方志  
通识教育旨在对人的精神品质及创新意识进行塑造。成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核心,其创新发展对成人学员创造能力提升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通识教育历史观照的基础上,探讨了成人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审美认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等理念,以推动成人教育课程设计的创新发展和成人教育社会功能价值的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晓奇  
生命美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视点是基于对人的关注。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之美、自由之美和超越之美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诠释。从美的尺度出发,追寻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性与意义性双向成长之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存储性和生成性互动发展之美,释放教师专业成长传承性与创造性的共同活力之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