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6)
- 2023(11757)
- 2022(10015)
- 2021(9091)
- 2020(7917)
- 2019(18169)
- 2018(17594)
- 2017(34527)
- 2016(18543)
- 2015(21279)
- 2014(21203)
- 2013(21242)
- 2012(19835)
- 2011(17833)
- 2010(18170)
- 2009(17146)
- 2008(16202)
- 2007(14806)
- 2006(12780)
- 2005(11403)
- 学科
- 济(80909)
- 经济(80845)
- 业(49624)
- 管理(46966)
- 企(40557)
- 企业(40557)
- 方法(35951)
- 数学(30729)
- 数学方法(30437)
- 融(26786)
- 金融(26783)
- 中国(26026)
- 银(24831)
- 银行(24791)
- 行(23985)
- 农(23067)
- 地方(21649)
- 业经(19902)
- 财(19462)
- 制(17333)
- 农业(15691)
- 贸(14988)
- 贸易(14978)
- 学(14900)
- 易(14484)
- 理论(13789)
- 产业(13121)
- 务(12672)
- 财务(12644)
- 财务管理(12613)
- 机构
- 学院(265208)
- 大学(263334)
- 济(110210)
- 经济(107728)
- 管理(98722)
- 研究(90146)
- 理学(84751)
- 理学院(83728)
- 管理学(82275)
- 管理学院(81765)
- 中国(72994)
- 京(55698)
- 科学(55148)
- 财(49582)
- 农(47902)
- 所(45802)
- 中心(44131)
- 研究所(41698)
- 江(40840)
- 业大(40611)
- 财经(39533)
- 农业(37947)
- 经(35560)
- 范(35494)
- 师范(35133)
- 北京(34769)
- 经济学(34366)
- 州(33227)
- 院(32080)
- 经济学院(31396)
- 基金
- 项目(175556)
- 科学(136800)
- 研究(129288)
- 基金(124829)
- 家(108259)
- 国家(107282)
- 科学基金(91216)
- 社会(81176)
- 社会科(77064)
- 社会科学(77038)
- 省(71264)
- 基金项目(67042)
- 划(58882)
- 教育(58838)
- 自然(57525)
- 自然科(56138)
- 自然科学(56122)
- 自然科学基金(55181)
- 编号(53405)
- 资助(50440)
- 成果(43547)
- 发(40083)
- 重点(39803)
- 部(38142)
- 创(37078)
- 课题(37017)
- 创新(34606)
- 科研(33382)
- 国家社会(33139)
- 大学(32599)
- 期刊
- 济(120668)
- 经济(120668)
- 研究(76749)
- 中国(52251)
- 农(43510)
- 学报(41438)
- 财(38751)
- 科学(37677)
- 融(36748)
- 金融(36748)
- 管理(33933)
- 大学(31085)
- 学学(29202)
- 农业(28767)
- 教育(27429)
- 技术(22968)
- 业经(20296)
- 财经(19494)
- 经济研究(18945)
- 经(16952)
- 问题(16658)
- 业(16031)
- 技术经济(13579)
- 图书(13126)
- 贸(13013)
- 理论(12904)
- 版(12903)
- 商业(12493)
- 统计(12469)
- 资源(11986)
共检索到397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晓棠 张爱英
产业融合经历了技术融合阶段、管理融合和市场融合阶段。它们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融合过程,强调产业之间具备共同的技术基础。与技术相比,文化要素具有充裕性和强渗透性,使得文化产业更易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且无需受到产业间共同技术基础的限制。以制造业为例,在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过程中,出现了文化超越技术成为制造业融合的主导要素的趋势,由此,以文化为逻辑的产业间融合成为目前产业融合的一种新的趋势。
关键词:
文化 技术 产业融合 制造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明月 雷尚君
促进国潮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是新时代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时代动力;具有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受众支撑;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在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下,国潮文化产业发展在供给格局、创新格局、消费格局、竞争格局、辐射格局等方面呈现跨场景发展、数智技术驱动、消费群体扩容、中华文化产业渗透力不断提升、国潮文化海外传播增效等趋势。基于此,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积极有序发展国潮文化产业的行动指南,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国潮文化产业内涵;加强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加强政策配套与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先跃
通过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可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起步和发展初期(2009—2017年)、全面发展期(2018年以后);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间和研究机构间合作少;研究机构以中部和东部地区居多,主要为高校的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研究主要方向是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研究、新产业、新业态。从研究内容来看,受政策导向明显;以经济效益研究为主导;区域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未成熟。在国家"宜融则融、能融则融"思路指导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朝广泛融合和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未来区域融合研究仍占主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是研究重点,应重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采用多学科与多方法结合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柳钦
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将逐一分析和探讨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内在涵义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期对把握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有所启示。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融合 产业生态 循环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颋
文章认为分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但随着需求型经济时代的来临,一种以"融合"为名的新经济模式正在逐渐兴起。这种变迁具有必然性,并且给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的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包括贸易基本形式的演进、贸易得利的均衡分配以及贸易功能充分发挥。为适应此趋势,我国应该协同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竞争优势,建设跨越国界的"大流通"。
关键词:
分工 融合 贸易 大流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伟 马伟 杨水清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金融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由此产生的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使得科技巨头公司更多地进入金融业务领域。近年来,许多科技巨头公司都开始涉足金融业务,它们具有传统金融机构所没有的优势,有可能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垄断某一项金融业务,从而产生超额利润。与此同时,金融业本身也在提升自己的科技化水平,推出一系列金融和科技融合的产品及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沙新
有线电视发展的新趋势:走向大融合沙新湖北省邮电管理局现实:充满希望与困惑电视与电话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开路先锋”,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说这一点已看得很明显。目前,我国每月人均打电话达12次;获得的新闻80%是从电视上得到。电视机作为我国一种基本...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李姝影 方曙
【目的】对技术会聚/融合相关研究进行较系统的梳理,期望能够展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文献范围】从Web of Science(WOS)、CNKI等数据库中分别以"技术会聚(Technology Convergence)"、"技术融合(Technology Fusion)"等检索词搜集获得中英文相关文献73篇。【方法】针对技术融合相关概念及内涵、测度技术融合程度与趋势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较系统的文献提炼与评析。【结果】近年来有关技术融合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基于专利数据的技术融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关键词:
技术融合 技术会聚 专利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红 谭轹纱 郎捷
推动产教融合是我国实现教育创新、教育现代化发展、储备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1年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收录的共1 381篇中文文献中的关键词、突发词进行词频、脉络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指出当前在研究范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未来应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证性研究,加强不同产业、专业的分类研究,加强与其他类别高校产教融合的比较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严红
以CSSCI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产教融合"为主题收集2004-2018年间189篇论文作为样本,采用Citespace引文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近年来我国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的演化路径,绘制产教融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的主要呈现形式,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的研究前沿。现有研究多从教育学角度进行规范性的对策研究,实证分析相对较少。利用系统学、协同学等理论研究产教融合的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对试点地区院校现代学徒制路径、措施、效果进行案例总结和横纵向的比较分析;以及相关的制度演化研究将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文学 郝君富
本世纪以来国际金融格局出现了许多全新的变化趋势,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使现有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西方国家和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话语权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积极参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金融合作,逐步构建并拓展中国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东喜 刘义圣
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国际利率联动程度弱,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利率联动性显著增强,后金融危机期,各国利率政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但国际利率联动性仍明显高于危机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利率变化新趋势的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利率 利率政策 变动趋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明高
产业融合是一个由信息技术革命引起,并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过程。产业融合的动因包括技术创新的驱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以及自身对范围经济的追求,同时还有市场需求的推动、政府的外部措施等;产业融合主要有渗透型融合、互补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替代型融合四种;企业应从战略、技术、网络、产品、制度、资本和人才等方面创新,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在战略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合作,注重集成经营,注重核心能力的动态发展与管理,充分组建、参与和利用产业集聚区。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创新 企业战略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宋昱晓 苗红
[目的/意义]科学客观地分析技术融合趋势的驱动因素,不仅指导企业通过技术融合寻求技术机会、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战略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Probit模型来分析各技术驱动因素对两种技术融合趋势的影响程度,利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专利的国家跨度越少、技术吸收或扩散的速度越快、技术范围和技术领域的规模越广、具有引用关系的作者数量和专利权人数量越多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越强,越容易导致互补
关键词:
技术融合 专利 驱动因素 无人机领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树刚 刘颖 郑玲玲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把握产业技术融合现状对于引导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与其它技术融合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因此对技术融合趋势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前、准确把握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聚焦感知人工智能领域,率先采用专利分析方法对10 685项专利数据进行挖掘,结合ISI技术分类体系,基于技术共现次数及关联度识别感知人工智能融合核心技术,并从核心技术融合的分散度及专利增长量等方面考察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正处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并很快进入技术融合衰退期,建议政府及投资者积极布局现有感知人工智能主导技术,以期在即将到来的技术融合成熟期掌握主动权。同时,应大力推广"感知人工智能+"模式,提升该领域技术融合动力,延缓融合衰退期的到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