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2)
2023(7610)
2022(6411)
2021(6447)
2020(5356)
2019(12515)
2018(12491)
2017(22930)
2016(12600)
2015(14968)
2014(14548)
2013(14531)
2012(13845)
2011(12534)
2010(12594)
2009(11717)
2008(11900)
2007(10518)
2006(9369)
2005(8700)
作者
(36999)
(30952)
(30702)
(29417)
(19653)
(14878)
(13889)
(12100)
(11828)
(11088)
(10622)
(10298)
(10102)
(10026)
(9947)
(9365)
(9245)
(8978)
(8937)
(8824)
(7873)
(7561)
(7428)
(6943)
(6940)
(6819)
(6811)
(6765)
(6376)
(6249)
学科
(50652)
经济(50591)
管理(30466)
(27971)
(23015)
企业(23015)
方法(21719)
中国(18278)
数学(17771)
数学方法(17517)
(13667)
(13147)
贸易(13136)
(12785)
(12326)
业经(10793)
(10758)
(10376)
理论(9909)
教育(9536)
(8527)
(8466)
银行(8447)
农业(8367)
(8149)
(7952)
金融(7950)
地方(7633)
(7417)
(7249)
机构
大学(184997)
学院(181127)
(76595)
经济(75130)
研究(70159)
管理(61342)
中国(54170)
理学(51803)
理学院(51103)
管理学(50025)
管理学院(49691)
科学(42276)
(41335)
(36584)
(34559)
研究所(33189)
(32195)
中心(30677)
财经(27262)
(27072)
北京(27027)
(26138)
师范(25840)
业大(25517)
农业(25449)
(25029)
经济学(24930)
(24703)
经济学院(22239)
(21385)
基金
项目(115092)
科学(89557)
研究(84003)
基金(83826)
(74984)
国家(74358)
科学基金(61354)
社会(53205)
社会科(50279)
社会科学(50265)
基金项目(42800)
(41778)
教育(39499)
自然(38548)
自然科(37718)
自然科学(37710)
自然科学基金(37065)
(37037)
资助(35476)
编号(32699)
成果(29190)
重点(26772)
(26690)
(24908)
中国(24152)
课题(23878)
(23785)
国家社会(22958)
教育部(22798)
大学(22425)
期刊
(87557)
经济(87557)
研究(58872)
中国(43688)
学报(33629)
(30463)
科学(30158)
(27177)
教育(26806)
大学(25583)
管理(25571)
学学(23633)
农业(20880)
(16589)
金融(16589)
技术(15535)
财经(15086)
经济研究(14848)
(13294)
(12947)
(12937)
世界(11817)
国际(11781)
问题(11556)
业经(11326)
图书(10534)
(10023)
(8483)
论坛(8483)
技术经济(8350)
共检索到290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晓群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John Komlos,李天超  
2200年前守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兵马俑的尺寸与现代军队中有最低身高要求的步兵极为相似。这种最低身高要求的规定使士兵身高的分布偏离正态分布,而兵马俑就是这样。假定中国古代士兵招募自一个身高正态分布的人口,而且其标准差与现代值相同,那么,2000多年前中国人的身高估计在162~171厘米之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慧子  曹小曙  
在综合整理公元前1831年-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着重探讨了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特征以及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分析。中国地震灾害记载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元代以前集中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明清时期西南和台湾地区有所增加,民国及1949-1980年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也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四川和新疆,通过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可知高烈度的地震对新疆的交通系统影响较大,云南和四川较低烈度的地震对其交通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3省皆分布于中国强震带内,且四川和云南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其交通线的分布多沿山川行进,故较易受地震影响。然后,依据破坏程度、次生灾害、交通构筑物破坏可将地震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划分为不同的影响类型。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常洋铭  
公元前一千纪早期,来往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和西亚北非其他地区之间的香料贸易日渐兴盛,地处贸易路线之上的绿洲城市泰马因此成为阿拉伯半岛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与贸易中心之一,开始出现在亚述、巴比伦等地的出土文献之中。在此期间,泰马的政治、宗教、文化以及物质生活都深受外部影响。包括泰马在内的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的区域影响力也因其在贸易上的重要地位而逐渐提升。公元前一千纪后期,海路取代陆路成为更主要的交通方式,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的长途贸易活动逐渐没落,泰马也因此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但是,根据考古所见物质遗存,绿洲农业生产始终是泰马大多数居民的主要生业。尽管长途贸易衰弛,但直至今日,泰马依然保持着它在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内部的活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梅  
在哲赫忍耶的尔曼里仪式上,"果碟"被视为圣餐,是道乘功修必不可少的神圣用品之一。"果碟"的象征意义源自哲赫忍耶门宦所崇尚的反对宗教世俗化,追求净化信仰的苏菲精神。"九品"是苏菲修行的最高境界,赋予"果碟"这一象征意义旨在从个体伦理修养的角度维系门宦制度下的等级秩序。随着哲赫忍耶门宦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宗教语义支配社会秩序和解释世界意义的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当前,在尔曼里仪式中,"果碟"与"油香"、"宰牲"等仪式食物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发挥着增强门宦内部认同与整合的功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孔苏  
2018年11月20—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比较教育视野下的人类学研究——基于表演、模仿与仪式的视角"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及中国内地的学者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人类世’背景下的教育人类学发展""仪式研究"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贵禄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对强势的西方文论话语的又一次深度辨析,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破",而且更在于"立"。公共阐释论的建构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历史维度、公共维度和可公度维度。结合中西方阐释史、理论史和文学案例,从阐释规范、文学传统和认知前见等三个方面,可以揭示建构公共阐释论之历史维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启兵  
所谓"印度均衡"(Hindu equilibrium),是指古代印度建立的、绵延数千年而未发生根本改变的一种社会经济体系,生活于其中的印度人形成了惯常的行为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纪卓尚  
面向21世纪努力适应两个根本转变纪卓尚(大连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教委制定的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应该把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生教育带到21世纪。党中央指出,“九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瑛仪  
台前职业院校群英荟萃文化表演异彩纷呈7月3日晚,天津大礼堂华灯异彩、掌声雷鸣。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天津人民政府主办,北京舞蹈学院及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赛"在这里拉开了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改户,天津市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无论哪一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与此相应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还没有成熟以前,又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述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重要原理,学术界习惯于将之称为两个"决不会"的科学原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缺少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始终未能对之给予正确理解与把握,因而也就始终未能摆脱其带来的困扰。研究发现,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对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关键问题未能作出正确回答: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与更替,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中到底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第二,在社会发展与更替,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中所需要生产力到底有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如果有,那么它到底是当时社会发展中那个最高水平的生产力,还是一个极富弹性的生产力?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解答,是理解两个"绝不会"原理的根本所在。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谢诗艺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无法回避:有一些概念之于自己像空气——置身其中,随处可感,好似无比寻常而熟悉,但却无从捉摸。档案如此,文化与历史也是如此。而当它们三者交织在一起时,问题似乎更复杂,也更有趣味。从萌生到发展至今,两次热潮的推进使得中国档案文化研究大放异彩,也似乎"硕果累累"——围绕档案文化,研究者从内涵、价值、实现、传播、评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康  
20世纪末以前,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不被看重。虽然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古利特和凯兴斯泰纳等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但主要是从民族主义立场对其著作进行翻译和阐释。魏玛共和国时期对自由民主的崇尚和许拉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译介,使这一时期德国教育学界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有所扩大加深;一些教育学家将其民主思想转化在学校改革实践中。然而,这一时期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实践中不仅没有产生可观影响,还遭到德国主流教育界的篡改、冷遇和贬损,导致后来杜威在德国长久被误解。为究其根源,以教育史学家特罗勒的"教育语言"概念为研究工具,发现当时德国的教育领域被精神科学教育学以及支撑此学派的"教化"语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娇  
本文描述、分析了中印两个特殊的教育案例,试图证明非正规教育形式对乡村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以便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英德  
从1902年到1916年,日本与中国的报刊先后刊发了一批以外国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这些戏曲作品讴歌西方的革命者和革命运动,描述外国被侵略国家反抗侵略、争取独立的运动,昌明女学并鼓吹女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所想象的外国形象,藉以振奋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有的剧作家在戏曲作品中详细地说明了戏曲舞台表演艺术,要求突破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艺术规范,表现出明显的写实性特征。近代以外国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对异国文化的想象和写实化的舞台表演倾向,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代文化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