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6)
2023(5515)
2022(4532)
2021(4279)
2020(3489)
2019(7417)
2018(7515)
2017(13088)
2016(7380)
2015(8418)
2014(8011)
2013(7100)
2012(6174)
2011(5472)
2010(5569)
2009(5254)
2008(4893)
2007(4562)
2006(3952)
2005(3109)
作者
(16973)
(14057)
(13815)
(13186)
(8744)
(6614)
(6484)
(5307)
(5283)
(5147)
(4717)
(4631)
(4335)
(4282)
(4223)
(4143)
(4133)
(4091)
(4034)
(3995)
(3442)
(3439)
(3336)
(3324)
(3286)
(3181)
(3109)
(3082)
(2830)
(2813)
学科
(18755)
经济(18734)
管理(17052)
(12413)
(10972)
企业(10972)
中国(9410)
教育(8311)
(7708)
理论(6824)
业经(6719)
地方(6057)
方法(5854)
教学(5479)
农业(4859)
(4772)
(4627)
(3988)
贸易(3984)
产业(3919)
工作(3856)
(3847)
政治(3782)
文化(3782)
(3768)
环境(3730)
思想(3707)
(3653)
数学(3644)
思想政治(3614)
机构
大学(85498)
学院(85060)
管理(28392)
研究(26741)
(25804)
经济(24928)
理学(23691)
理学院(23353)
管理学(22634)
管理学院(22468)
中国(18624)
(18320)
科学(16120)
(15928)
师范(15817)
(14307)
(13055)
中心(12797)
教育(12778)
师范大学(12205)
(11929)
技术(11920)
(11898)
职业(11493)
北京(11456)
(11166)
业大(10988)
研究所(10581)
(10333)
财经(9723)
基金
项目(55362)
研究(47480)
科学(42866)
基金(35306)
(29071)
国家(28714)
社会(27918)
社会科(26120)
社会科学(26116)
科学基金(24733)
(24520)
教育(24468)
编号(22570)
(19940)
成果(19877)
基金项目(18203)
课题(16814)
(15704)
项目编号(13935)
自然(13745)
资助(13406)
自然科(13401)
自然科学(13399)
自然科学基金(13100)
大学(13007)
重点(12834)
规划(12718)
(12602)
(12375)
(12048)
期刊
(35042)
经济(35042)
研究(29186)
教育(27671)
中国(24634)
(11949)
学报(11657)
管理(11112)
大学(10432)
(10419)
科学(9819)
图书(9622)
农业(8672)
技术(8608)
业经(8043)
学学(7866)
职业(7565)
书馆(7515)
图书馆(7515)
(5959)
金融(5959)
高等(5697)
经济研究(5505)
(5305)
论坛(5305)
高等教育(4728)
财经(4486)
(4485)
(4425)
(4299)
共检索到139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松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文化建设存在文化理念功利化、文化认同碎片化、文化反思简单化、文化创新表面化等文化自觉偏离。文化自觉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动力本源、自主择优、自我反思、驱动创新的功能,是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理念更新、文化认同教育、文化创新实践、文化生态构建,找到一条可持续、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大学提出了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要求;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令。这必将促进广大师生提高对文化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主动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一、大学文化建设要有宏观视角和战略眼光大学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肩负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站在国家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柳礼泉  胡港云  
新常态下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对于大学而言,也就是自觉认识大学文化在大学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觉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自觉担当大学文化发展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完整而全面地理解大学文化自觉,真正实现新常态下的大学文化自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青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软实力。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建设大学文化提出六个方面建议: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筑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大学文化之中;大学文化源于大学实践,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精神为核心,建设现代大学文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薛伟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研究开放大学的文化,需要理清开放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并深刻认识其与其他大学文化所不同的独特内涵,才能在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战略中发挥开放大学的独特作用。本文试图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以上海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为例,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视角,剖析开放大学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特色,揭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海莲  
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生态理念引领大学文化建设使大学文化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特征,必将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生态理念引领下的大学文化特征,并探讨了建设具备生态文化特征的大学文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红旗  俞海平  丁青  
从大学文化建设与历史的渊源关系入手,揭示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认同感及其传承性,一方面今天的文化建设是昨天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我们在书写着明天的历史,故而,我们将反思所做的一切,这样才能站在历史的契合点上,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开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平  刘春晓  
建设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大学文化必须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与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趋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仁爱、诚信、正义、求大同的核心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中,清除不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层面的侵蚀。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传播手段,构建多元化的大学文化传播体系。以网络文化传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大学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的视角,论述我国当今大学文化建设方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树人  奉公  
关于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闭锁于一国之内来研讨和探索,更不能只是囿于一校之园,而应以全球化为参照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和探索。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是否能够赋予其创造者、负载者和传承者以竞争力和生命力。在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还是保持中华民族在全球化文化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大学文化首先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本体性文化,而不是作为修饰的手段性文化。大学之为大学的本体性文化,是以大学师生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与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大学生活方式,这是大学文化之为大学文化的根本所在。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人,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基于大学师生,且为了大学师生。今日大学文化建设需要超越功利主义和行政化,让大学回归大学之人的大学,凸显大学作为大学问的根本意义,由此凸显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的主导性地位,切实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立大学之本,"本立则道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显章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永兵  
迈入全面质量提升新阶段的高职教育需要从特色文化建设的角度关照育人。从应然的角度看,高职特色文化应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但从实然的角度看,高职文化建设尚存在内涵浅表化、取向功利化、定位同质化、对策应景化与操作行政化等问题。高职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在文化自觉的视域下,在加强文化的自我认知中合理把握高职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在加强文化的自觉反思中充分彰显高职文化建设的特色,在加强文化的创新构建中积极完善高职文化建设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凤勇  康小莉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下,组建创办了马列学院、华北军政大学和华北大学等三所大学,三所大学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政治理论强、专业水平高的各类人才;其办学实践实现了西柏坡精神与大学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建设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西柏坡时期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引领了新中国新文化的新风尚,从而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博的精神财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志强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文化育人的功能认识都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是我们认识大学文化以及文化育人的原则性的理论基础。一、大学文化的本质是育人大学是什么?英国教育学家纽曼说:"大学是传授普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