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6)
2023(3517)
2022(2981)
2021(2877)
2020(2329)
2019(5260)
2018(5222)
2017(9659)
2016(5297)
2015(6210)
2014(6479)
2013(6203)
2012(5828)
2011(5499)
2010(5648)
2009(5489)
2008(5565)
2007(5317)
2006(4789)
2005(4525)
作者
(16107)
(13621)
(13174)
(12660)
(8642)
(6425)
(6001)
(5152)
(5099)
(4976)
(4677)
(4609)
(4446)
(4389)
(4331)
(4201)
(3912)
(3874)
(3791)
(3579)
(3526)
(3286)
(3277)
(3243)
(3026)
(3019)
(3011)
(2811)
(2656)
(2602)
学科
(22459)
经济(22426)
管理(15907)
(13082)
企业(13082)
(12673)
方法(9744)
理论(9160)
(8468)
中国(7190)
业经(6529)
(6510)
(6439)
教育(5950)
数学(5505)
数学方法(5395)
地方(4825)
(4691)
(4404)
(4128)
金融(4126)
(4078)
银行(4074)
经济理论(4044)
(3912)
文化(3763)
产业(3569)
企业经济(3470)
(3458)
(3405)
机构
大学(91215)
学院(87230)
(31217)
经济(30384)
管理(29854)
研究(28246)
理学(24904)
理学院(24575)
管理学(24046)
管理学院(23862)
中国(21333)
(20123)
(18300)
科学(17361)
(15335)
师范(15233)
财经(14052)
(14034)
(13850)
北京(12990)
(12585)
研究所(12520)
中心(12363)
师范大学(12243)
(11804)
经济学(10423)
财经大学(10304)
业大(9823)
(9505)
(9416)
基金
项目(50690)
研究(39862)
科学(39828)
基金(36082)
(30714)
国家(30392)
科学基金(25772)
社会(25307)
社会科(23867)
社会科学(23863)
(19174)
教育(19081)
基金项目(18304)
编号(16876)
(16597)
成果(16403)
自然(14975)
资助(14627)
自然科(14602)
自然科学(14597)
自然科学基金(14357)
课题(12029)
重点(11746)
(11223)
项目编号(11031)
(10596)
(10450)
国家社会(10311)
(10160)
(10143)
期刊
(40027)
经济(40027)
研究(30376)
中国(17782)
教育(15786)
(15747)
学报(15504)
科学(12519)
管理(12394)
大学(12069)
学学(10469)
图书(10053)
财经(9020)
(8441)
书馆(7958)
图书馆(7958)
(7839)
技术(7561)
(6803)
金融(6803)
经济研究(5680)
农业(5545)
问题(5405)
业经(4988)
(4955)
(4783)
论坛(4783)
情报(4251)
理论(4051)
现代(4046)
共检索到138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魏国彬  
如果以文化系统论作为理论视野来研究地方文献,那么地方性、地方权和地方化就不仅是地方文献的三个文化本质特征,还是它的三个选择标准。地方性的内涵要素包括地方定位、地理对应和地域结构。地方文献的知识产权有个人权、单位权和地方权的区别。地方化则表现为三种形态:静态化、动态化和系统化。地方文献是指在文献文化系统的某一个层次结构上必须具有地方性、地方权和地方化这三个文化本质特征当中的其中一个特征的文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艳霞  
《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的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把价值论应用于文献学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对图书馆工作者和图书馆业务工作具有指导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待完善之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庆山  
文本阐释原理与文献传播研究●周庆山ABSTRACTThetheoryoftextexplannationisputforwardwhileanalyzingthesignificanceoftextexplanationinthestudyofdoc...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洪岳  
对于既有文化和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创新文化文艺的必由之路,甚至如存在论认为的那样,理解和阐释是人的在世方式。但在后现代之后,如何理解和阐释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审美阐释何以可能?元现代理论作为吸收、融合并超越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一种新的话语,化约为感性、理性和灵性的三维。这三者不是水火不容的,可以通过以理性为枢纽的新的"审美三元"来建构新的审美阐释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媛  赵晓萍  钟少颖  
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指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的职业和居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工作地和居住地两者之间的地理距离和通勤时间不断延长,这种"职住分离"现象会对居民就业、居民幸福感、城市交通、通勤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来看,需要通过积极疏解就业热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等措施进行调整和平衡。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燕燕  
主流经济学中文化往往被视为外在既定的因素,或者说文化本身是一个被经济学研究所忽视的领域。事实上文化是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文化应当被纳入经济研究的视野之内。次生市场经济是改造传统保守文化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而传统保守文化的经济形态是封闭水平循环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封闭的经济形态只有在与外部创新文化的接触碰撞博弈中,次生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得以产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中国古代文献的超文本内涵 ,导致识读主体对文献意义之阐释的多元化。旨在规范阐释行为和阐释结论的中国古代目录学 ,因此而具有独特的学术样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圣鹏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从国与国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实证研究发展到洲际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平行研究,经过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差异性的洗礼,认识到共同诗学的达致要从跨文化差异诗学出发,进行寻根研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建基于现代性之上的文化批判对劣质文化要素的消解作用以及对优秀文化要素的提升作用,以此推动跨文化共同诗学汇通的达致。华人华裔批评家,由于其对中西两种文化及其诗学的近距离接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毅青  
目前学界在反思中国文论面临的危机时,多集中在其未能充分将西方文论中国化,而是一味地简单照搬,导致文论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实践脱节。不过,从文明阐释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文论之所以缺乏原创力,其根源在于中国现代以来面临着古今断裂,这首先是一种文明的断裂。中国文论难以有效地从传统中吸收思想资源,而中国当代的古典学研究也难以为文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只有回到中国文明的源头,才能真正获得自身话语的理论资源,才能对当代文学构成批判意义的理论。经学是中国文明的源头,经学阐释构建了中国的文明秩序。正因此,当代文论研究应重视经学的理论意义,以之作为思想根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丽萍  冷伏海  
从综合集成论的角度对情报研究进行理论阐释。从研究问题、情报搜索、情报分析等多个阶段分析情报研究的复杂性特质,论述系统性概念及情报研究的系统组成。创新性地提炼情报研究中的综合集成方法,从综合对象和综合程度的角度将情报研究方法分为基于文献的综合集成方法、基于专家的综合集成方法,以及基于文献计量或专家咨询的情报研究Meta分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平  
在人格上尊重人,在政治上关怀人,在文化上关注人,在生活上关爱人,在发展中培育人。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谢诗艺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无法回避:有一些概念之于自己像空气——置身其中,随处可感,好似无比寻常而熟悉,但却无从捉摸。档案如此,文化与历史也是如此。而当它们三者交织在一起时,问题似乎更复杂,也更有趣味。从萌生到发展至今,两次热潮的推进使得中国档案文化研究大放异彩,也似乎"硕果累累"——围绕档案文化,研究者从内涵、价值、实现、传播、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蓝洁  唐锡海  
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价值定位包括社会本位、人本位、技术本位三个维度。传统的"管治"文化范型中,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技术技能积累和传递活动;现代治理理念进入高职教育领域之后,高职院校治理文化从"管治"转型为"共治",在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重视技术技能积累、传递和创新。为建构现代高职院校治理文化,有必要塑造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愿景,协同合作,更新主体行为,促进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培育与确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安瑞霞  代建军  
民间教学变革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草根化的实践创新,它蕴含着丰富的原创性思想资源,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揭示、挖掘和提炼本土化的教学理论。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民间教学变革,需要对民间教学变革的文化基因、文化语境、文化表征、文化特质等进行深度阐释,揭示民间教学变革的学理价值,明确民间教学变革的文化依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