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9)
2023(14658)
2022(12834)
2021(12238)
2020(9996)
2019(22928)
2018(22790)
2017(43031)
2016(23489)
2015(26285)
2014(25979)
2013(25556)
2012(23536)
2011(21030)
2010(20787)
2009(19333)
2008(18432)
2007(16213)
2006(14109)
2005(11738)
作者
(67202)
(55463)
(55047)
(52362)
(35239)
(26752)
(25147)
(21701)
(21200)
(19793)
(19066)
(18585)
(17560)
(17273)
(17090)
(16918)
(16862)
(16327)
(15848)
(15761)
(13878)
(13410)
(13343)
(12830)
(12515)
(12456)
(12430)
(12184)
(11209)
(11122)
学科
(86495)
经济(86384)
(62534)
管理(62083)
(48418)
企业(48418)
方法(38400)
(35281)
数学(32172)
数学方法(31742)
农业(23953)
中国(23658)
业经(22874)
(21660)
(20543)
地方(19822)
(16484)
理论(16237)
(15186)
贸易(15176)
(14837)
(14687)
教育(13720)
环境(13652)
(13171)
财务(13102)
财务管理(13072)
技术(13058)
(12651)
银行(12598)
机构
学院(321575)
大学(320546)
管理(124943)
(118068)
经济(115087)
理学(108383)
研究(107576)
理学院(107128)
管理学(105081)
管理学院(104538)
中国(79696)
科学(70011)
(68737)
(59537)
(54033)
(53921)
业大(51760)
中心(49737)
研究所(49428)
(47630)
农业(45956)
(45332)
师范(44850)
财经(42967)
北京(42960)
(39411)
(39158)
(38956)
师范大学(35941)
技术(35661)
基金
项目(225371)
科学(175388)
研究(165609)
基金(160602)
(140606)
国家(139305)
科学基金(118573)
社会(101690)
社会科(95741)
社会科学(95717)
(89981)
基金项目(85762)
自然(77725)
自然科(75832)
自然科学(75811)
教育(75758)
(75330)
自然科学基金(74439)
编号(69920)
资助(65109)
成果(56850)
重点(50463)
(48577)
(48273)
课题(47863)
(46735)
创新(43425)
科研(43128)
项目编号(42204)
大学(41603)
期刊
(134421)
经济(134421)
研究(92172)
中国(63841)
(58533)
学报(55242)
科学(50113)
管理(43606)
大学(41528)
教育(40867)
(40519)
农业(39892)
学学(38925)
技术(27042)
(26101)
金融(26101)
业经(25429)
经济研究(20003)
图书(19487)
财经(19480)
(18727)
(17535)
问题(17507)
(16575)
科技(16147)
业大(15141)
理论(14923)
资源(14403)
现代(14084)
技术经济(14012)
共检索到468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春景  张喆昱  
文化扶贫不仅是扶贫的重要工作内容,更关系到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三个村的基本情况入手,总结了三个村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相关措施,具体分析了三个村在文化扶贫上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找到路径和入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加玉  左停  
乡村社会是一个紧密的社区共同体,具有自身的内部结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进入乡村后常常无法完全按照理想化状态实施,会受到村庄治理逻辑、血缘人情和地方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产生扶贫实践的"偏离",降低了贫困识别和贫困管理中的精准性,阻碍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的贯彻执行与优化配置。为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须削弱乡村社会中不利因素的干扰,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基层治理状况,建立多重识别体系,提高贫困群体的参与度和扶贫政策的灵活度,以提高扶贫过程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加玉  左停  
乡村社会是一个紧密的社区共同体,具有自身的内部结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进入乡村后常常无法完全按照理想化状态实施,会受到村庄治理逻辑、血缘人情和地方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产生扶贫实践的"偏离",降低了贫困识别和贫困管理中的精准性,阻碍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的贯彻执行与优化配置。为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须削弱乡村社会中不利因素的干扰,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基层治理状况,建立多重识别体系,提高贫困群体的参与度和扶贫政策的灵活度,以提高扶贫过程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胜  肖蕊  冉建  冯莉  
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前锋区8镇3乡3街道下14个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经济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小额无息贷款为百姓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对贫困人口住房改建提供大力支持,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敬老爱幼、帮扶弱残,是对华夏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续;饮水渠道多样化满足了百姓夏季干枯季节生活用水的需求;乡村文化建设缓慢,缺乏文化活力。根据现有问题提以如下建议:其一,国家政策应大力引导,严格把关;其二,未来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建设是重点之一,助力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翔  李静雅  毕艺苇  
通过对山东省某县38个村458户农村居民的走访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居民经济困难,但扶贫的针对性不足,对特困居民的身份识别不准确,"关系保"、"人情保"等仍然存在。针对这一现状,立足于精准扶贫的理念,在梳理农村低保居民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低保户身份识别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约简,进而建立了低保户判别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同时考虑到低保政策的"兜底"特点,在模型的训练环节上进行了"非对称"处理,以降低将贫困居民判定为非低保户的错误率。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判别精度和判别效率显著优于标准人工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在低保户居民身...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弘  
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测评体系,运用超效DEA-Tobit模型对2015~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各市州间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差异较大,达到有效的市州占比不及全省一半;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及贷款投向的优化等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同时城乡经济结构的差距阻碍了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构建金融扶贫协调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稳定带动人口脱贫等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晶晶  朱力  
基于基层扶贫治理的实践情况,不难发现,在当前我国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着基层政府"强势"扶贫、贫困群体在扶贫中主体地位缺失以及扶贫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结构化治理困境。这些结构化治理困境不仅蚕食着多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宝贵成果,而且也使我国扶贫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变得更加困难,无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贫困群体享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要想推动国家精准扶贫朝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必须从优化当前基层扶贫治理结构入手,加快基层政权的角色转换,重塑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积极构建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扶贫治理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海兰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精准滴灌",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要因地制宜,认识到乡村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时时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实践路径奠定基础。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支平  
农村精准扶贫面临扶贫需求与扶贫供给"双重分散性"的挑战。而组织建设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措施。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着垄断、职能混淆和责任能力不对称等组织问题,应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通过推进城乡统筹、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服务、强化村社组织建设、农户协商参与等组织建设措施予以解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静  
扶贫是当代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可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扶贫过程中要精准地找出扶贫对象和主题,明确当地的旅游优势所在并找到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对其精准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当地的资源特色,从而改善当地环境,以此扩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静  
扶贫是当代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可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扶贫过程中要精准地找出扶贫对象和主题,明确当地的旅游优势所在并找到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对其精准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当地的资源特色,从而改善当地环境,以此扩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颜锦江  蒋强  刘畅  宋聪敏  袁诗铭  丁香妮  
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山区扶贫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大国,全国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0%,山区人口约占全国的50%,GDP却只占全国的30%。没有山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精准扶贫为山区小康吹响了奋进的号角。在精准扶贫模式下,扶贫需要针对最重要的贫困根源进行对症下药的帮扶。结合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科技,提出智慧山村的新模式。智慧山村模式可以克服山区普遍存在的交通和信息障碍。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实际,提出了智慧山村在四川秦巴山区的实行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张行发  郭静  
基于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利益主体共生模式以及旅游精准扶贫路径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泉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景区过度商业化、利益分配不公平、弱势群体发展权利无保障等突出性问题。村落利益主体之间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应为最佳合作模式。据此提出竹泉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应实现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以及加强利益协调监管、加强社区管理自治、建立共生参与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等优化路径,解决竹泉村乡村旅游扶贫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