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7)
2023(12855)
2022(11180)
2021(10797)
2020(8804)
2019(20428)
2018(20483)
2017(37947)
2016(21721)
2015(24677)
2014(25040)
2013(24085)
2012(22252)
2011(19949)
2010(19979)
2009(17987)
2008(17765)
2007(15687)
2006(13633)
2005(12027)
作者
(60537)
(50043)
(49754)
(47508)
(31904)
(24084)
(22803)
(19831)
(19160)
(18012)
(17361)
(16666)
(15768)
(15668)
(15456)
(15319)
(15269)
(15046)
(14298)
(14214)
(12514)
(12458)
(11935)
(11427)
(11311)
(11144)
(11109)
(10955)
(9958)
(9941)
学科
(80037)
经济(79948)
管理(57759)
(52154)
(45216)
企业(45216)
方法(37147)
数学(30938)
数学方法(30483)
中国(25265)
教育(24269)
(20836)
(19857)
地方(19194)
(19111)
理论(18457)
业经(17994)
(14391)
农业(13210)
技术(13085)
(13072)
贸易(13065)
(12679)
(12614)
(12562)
财务(12498)
环境(12477)
财务管理(12476)
企业财务(11806)
(11087)
机构
大学(303092)
学院(297882)
管理(113851)
(105094)
经济(102333)
研究(100265)
理学(99036)
理学院(97782)
管理学(95826)
管理学院(95260)
中国(68278)
(66581)
科学(64548)
(50577)
(50272)
师范(50231)
(47836)
研究所(46092)
中心(44610)
(44285)
(43681)
业大(43178)
北京(42791)
师范大学(41070)
教育(39603)
财经(38914)
(36640)
(36267)
技术(35437)
(35287)
基金
项目(204009)
科学(160862)
研究(154881)
基金(144053)
(124573)
国家(123379)
科学基金(105238)
社会(94015)
社会科(88647)
社会科学(88622)
(81034)
教育(77157)
基金项目(76467)
(69908)
自然(67864)
自然科(66230)
自然科学(66216)
编号(66141)
自然科学基金(64977)
资助(58768)
成果(55923)
课题(47595)
重点(46663)
(45663)
(44203)
(42054)
项目编号(40874)
教育部(39399)
(39159)
创新(38806)
期刊
(115407)
经济(115407)
研究(93242)
教育(64596)
中国(62103)
学报(47777)
科学(43388)
管理(40747)
(39020)
大学(36755)
(35567)
学学(33030)
技术(29277)
农业(27853)
(19804)
金融(19804)
图书(18870)
业经(18770)
财经(18484)
经济研究(17174)
(15724)
职业(15720)
问题(14537)
(14380)
科技(14269)
(14084)
理论(14072)
(13865)
论坛(13865)
(13629)
共检索到436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书红  
文化研究作为当前学术界最具活力、最具批判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学术思潮,在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教育思想家亨利.吉鲁一方面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他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对某些教育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柴金焕  
在知识经济和Web2.0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创造的威客模式应运而生。它可以将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本文将威客模式应用于教育领域,构建了一个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威客平台,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创造一种智慧碰撞与知识共享的网络互动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本文具体分析了威客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模式,阐述了威客平台的功能、系统结构、模块划分与系统流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乐先莲  
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吉鲁主张当前社会民主斗争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公民教育,而理性的发展对于公民教育具有特殊的"指导"关系。通过对技术理性、解释理性及其各自指导下的公民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批判,吉鲁主张必须在批判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建构一种解放理性,公民教育必须基于解放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变革。解放理性指导下的公民教育的宗旨是改变社会,公民教育的实践路径在于教师成为转化性知识分子和学生"公民勇气"的养成。吉鲁立足理性视域中对公民教育的拷量对于我们建构日常公民教育生活民主以至于社会的民主和公正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卫春  
文章通过对1999~2009共11年间在教育类权威期刊所刊载文章中有正式引用电子文献的文章数量做统计。并根据目标期刊在教育学这一大类中的不同分类进行分析和推断,从而观察和探讨在教育科研当中电子文献的使用率和本学科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的认同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涂元玲  
美国人类学领域中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作为人类学研究附带产品的教育研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教育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的教育研究;20世纪70年代之后———作为人类学独立研究领域的教育研究。每一时期均产生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亨利·菲利普·塔潘是 1 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他的大学思想 :改造美国传统学院与重建新大学 ,选择德国大学模式作为美国新大学的模式 ,美国新大学应具备的特征和功能 ,保持美国大学的相对独立性。最后 ,评价了其大学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向阳  顾建军  
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技术,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技术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技术可以促进人实践智慧的生成,技术有助于人的创造力的提高,技术还是沟通真善美统一的现实桥梁。从教育的角度看,技术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钟柏昌  李艺  
教育学的研究经常引起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研究方法应用的规范性不足。一项规范的问卷调查研究,应该遵循如下过程并向读者交待相关信息:(1)研究综述:针对调查主题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结论;(2)问卷设计:提出调查目的、调查维度、理论假设等,根据理论假设界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进行问卷的试测和修正;(3)问卷施测:抽样方法的选择与样本描述,样本分布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4)研究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模型检验或相关效应量的说明;(5)讨论与总结。本研究通过调查《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电化教育研究》近六年刊发的113篇问卷调查研究论文,发现我国教育研究者...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爱华  贺晓星  
"风水培训班"事件引发的对于"风水"能否成为兼具合理性合法性知识的争论,使公众、媒体、大学、政府卷入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这一事件呈现了知识的合理化合法化所遵循的生产路径。从科学知识社会学角度看,知识的合理化合法化过程是一场与惯例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的较量,培训班依托大学以及官方颁发的资格证书力图实现对惯例的遵循,最终在媒体利益、专家利益以及专家内部相关利益的角力下,建筑风水知识未能完成由"外围知识"向"核心知识"的飞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秀金  
当代消费文化的兴起改变了当代文化空间的权力关系与文化秩序,成为影响当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性力量。当代消费文化凸显着日常生活的价值,推动了知识分子的世俗化转向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淡化。而消费文化本身是权力争夺场域,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化领导权处于流动状态,面临多种权力关系操纵的可能。当代人有必要反思消费文化,着眼于历史的连续性、文化安全的视野、对话的方式、社会资本的投入、日常生活伦理的支撑,以此重构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化领导权建立的起点与价值指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怀超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社会整体道德状况也面临一定的冲击。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继承,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建设服务,成为当前高职德育的重要课题。传统道德蕴涵于传统文化之中,我们需要从高职德育的视角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高职学生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形态提供重要资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立保  郭雄伟  
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崛起是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现象。它的诞生给传统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了诸多挑战。由于互联网及其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入了两难选择的窘境。本文从网络文化产生的历时性视角分析了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价值基础以及网络文化的特性,最终试图寻找一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网络困境的新出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立均  杨兆山  高鹏  
教育对国民性的养成应"扎根本土,放眼全球",基于以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建构为主要维度的文化自觉立场。为培养提高国民的国家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民族的自立与自强,我们应加强以历史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内容的国家认同教育,并在对理性爱国精神、国民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强意识的培养中不断优化国民性,提高民族素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晓新  章伟民  
本文论述博客的特点和博客应用于教育中的优势,提出了将博客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概念,研究了这种整合的学习模型和学习方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志成  韩友耿  
跨文化教育是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之一,也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已开展了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跨文化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跨文化教育研究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视角,与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和平教育、公民教育等研究领域既有交叉,又有区别。跨文化教育至少有四种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