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9)
2023(14973)
2022(13270)
2021(12670)
2020(10869)
2019(25384)
2018(25574)
2017(49045)
2016(27543)
2015(31795)
2014(32372)
2013(31754)
2012(29751)
2011(26823)
2010(27173)
2009(25188)
2008(25465)
2007(22846)
2006(19757)
2005(17452)
作者
(81806)
(68294)
(68180)
(64858)
(43649)
(32883)
(31131)
(26911)
(25879)
(24720)
(23372)
(22990)
(21608)
(21533)
(21196)
(21156)
(21063)
(20228)
(19558)
(19544)
(17076)
(16982)
(16741)
(15634)
(15502)
(15346)
(15184)
(15170)
(13940)
(13756)
学科
(109565)
经济(109435)
管理(75909)
(71483)
(60321)
企业(60321)
方法(54782)
数学(46291)
数学方法(45673)
(28993)
中国(28334)
(27329)
(26907)
业经(23739)
理论(22134)
地方(21432)
(20180)
贸易(20174)
(19512)
农业(19104)
(18956)
(18768)
教育(17596)
(17178)
财务(17100)
财务管理(17058)
企业财务(16085)
环境(15880)
(15868)
银行(15804)
机构
大学(406880)
学院(399460)
管理(153303)
(150935)
经济(147254)
研究(133154)
理学(132661)
理学院(131049)
管理学(128350)
管理学院(127621)
中国(96924)
(87815)
科学(86820)
(69302)
(69148)
(68673)
研究所(63279)
业大(62598)
中心(60244)
(59548)
(57053)
师范(56526)
财经(55949)
北京(55717)
农业(54420)
(50557)
(48460)
(47466)
师范大学(45597)
经济学(44965)
基金
项目(266960)
科学(206860)
研究(193874)
基金(189935)
(165649)
国家(164222)
科学基金(138889)
社会(117683)
社会科(111132)
社会科学(111100)
(105310)
基金项目(101248)
自然(91576)
教育(91065)
自然科(89365)
自然科学(89334)
(89235)
自然科学基金(87707)
编号(80819)
资助(79405)
成果(68012)
重点(59963)
(58734)
课题(56309)
(56071)
(54389)
科研(51279)
大学(51098)
创新(50592)
教育部(49733)
期刊
(166067)
经济(166067)
研究(116898)
中国(75524)
学报(69651)
(62285)
科学(61286)
教育(54296)
管理(53796)
(53401)
大学(52316)
学学(47991)
农业(43148)
技术(34528)
(29937)
金融(29937)
财经(27260)
业经(26655)
经济研究(25338)
图书(24511)
(23231)
(22587)
问题(22110)
(20755)
技术经济(19727)
理论(19271)
科技(19117)
实践(17722)
(17722)
资源(17528)
共检索到582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玲  
本文首先对组织文化的主要理论进行分类的定性分析与批判,并进一步探讨组织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指明组织文化理论在大学文化研究上的贡献与不足,从而为组织文化理论在大学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滨  
大学文化是与大学相伴而生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前,大学文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利性、行政依附性和冲突性。要使大学文化充分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大学文化的生成性、独立性、学术批判性和包容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雪  张德祥  
明确大学文化形成机制是建设大学文化的关键。从文化形成动力角度,大学人是大学文化形成的唯一主体,大学文化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主导型和自发型主要两种。主导型大学文化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学校创办者、管理者的提出和主导实施。自发型大学文化形成的主要是源于学校教师的自我养成和演化,是大学教师在大学日常运行过程中经过磨合和相互协商与妥协的结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圣鹏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从国与国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实证研究发展到洲际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平行研究,经过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差异性的洗礼,认识到共同诗学的达致要从跨文化差异诗学出发,进行寻根研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建基于现代性之上的文化批判对劣质文化要素的消解作用以及对优秀文化要素的提升作用,以此推动跨文化共同诗学汇通的达致。华人华裔批评家,由于其对中西两种文化及其诗学的近距离接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宁  
风险文化理论对风险给出了一种全新解释,在道格拉斯、拉什等学者的长期不懈努力下日趋完善,其解释力和应用性也有了明显进步,并且得到了日益增多的案例支持。本文首先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从风险文化理论产生、发展、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对其主要贡献做出了评论;然后,从文化视角下的风险反思、风险策略选择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奂奂  高益民  
社会科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使得批判话语分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方法。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章程为例,运用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以文本为中心的批判话语分析的三维模型,应用到大学章程文本的研究中,并借用语料库分析软件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从情态系统和互文性两个视角深入分析章程文本的语体、风格和话语角度,呈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格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瑞娟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老舍的众多作品中,《猫城记》的批判意识最为显著。作者在科学幻想的基础上讲述了猫国社会和猫国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以此来揭示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现实社会。文章在文化批判的背景下,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制度和外来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小说作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思想心态和文化体制。这一主题对发掘《猫城记》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建伟  
一、批判中的建构在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选择制度分析方法不仅仅是源于其对经济现实的关注与洞察,同时也基于其对既有的正统经济学范式的不满与批判。他们在批判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经济学说史上不容忽视的制度分析学派,制度分析在不同的制度经济学家那里有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荣红涛  
源自内部自发批判的文化转型能使文化充满活力,并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古代有两次文化转型的重大事件,分别是夏启"家天下"代"禅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文化转型成功的因素包括注重传承创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同步。在文化转型成功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也获得长足发展,一度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17世纪后,缺乏内部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僵化落伍,图书馆学发展也与世界图书馆学逐步拉开距离,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迷失于西方图书馆学话语权,所以文末还提出了外部批判语境中图书馆文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伟  
传统数学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不断深入拓展与应用带领人们领略更广阔空间的非凡文明,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蕴含于传统数学文化中的创新精神与不懈探索的理念为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观念引领与精神支撑,深刻影响了全体人类的价值取向。由顾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7年11月出版的《数学文化(第二版)》一书,基于数学发展历史与教学实践经验,在着力突出我国数学文化整体之文理交融特性的同时深刻论述其人文精神及使用价值,促使学生在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浸染下体悟数学的精确与融洽之美,增强自身的数学及综合素养,实现整体在素质能力提升与教育成效进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陶阳  张文军  
针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的知识体现在何处"、"知识是如何具有价值的"这三个不同的问题,西方世界主义课程研究主要遵循价值建构、意义解释与文化批判的路径。作为文化批判路径的代表人物,波克维茨的方法论"社会认识论"包括为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在对研究对象的理论预设上,世界主义是具有"生命权力"的社会建构,而学校教育则被视为政治干预实践。以此为出发点,去常规化的"碎片式"思维方式和"关于现在的历史"的研究范式构成"社会认识论"的方法体系。从思维特征来看,突破二元对立的现代思维,显现教育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潜在联系是波氏带给教育和课程研究的独特启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挥辉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多样一体"的生态文化系统,它包含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形态。所谓"一体"是指以观念形态存在的社会共同理想、精神支柱和全社会应共同遵守的基本文化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丽  周爱民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史中,殖民主义问题曾长期遭到忽视。以艾伦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这种忽视是当代批判理论建构逻辑的必然产物。然而,艾伦对当代批判理论的论述并非是今日批判理论发展的全副图景。通过考察莱塞尼希的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表明批判理论能够融入殖民主义研究的新视角。之所以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代表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路向,是因为它是对“社会实践”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分析,而对社会实践概念的强调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的新特征。从社会实践概念出发,可以从结构、进程和实践三个层次把握外部化社会现象,它们分别对应着权力、剥削和惯习,其中实践层面的分析是外部化社会的决定性维度。外部化社会惯习的形成还依赖个体心理层面的支持,外部化实践不仅是外部化社会的社会实践,也是心理实践,它通过外包、分离和转移的机制而运作。外部化社会理论在反殖民主义叙事方面的贡献是,能够有效地补充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所忽视的持续增长维度,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能够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跨文化视角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理念无意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叠加博弈的产物。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兴起助推人们以文化划分边界,也迫使比较教育服从于构建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需要。跨文化视角的确立导致文化偏见与国家主义大行其道,也使比较教育陷入创新乏力的困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国从竞争走向依存,比较教育在"无疆界世界"中面临着从跨越边界到超越边界的文化视角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