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2)
2023(6746)
2022(5927)
2021(5715)
2020(4933)
2019(11763)
2018(11794)
2017(21516)
2016(13092)
2015(15157)
2014(15928)
2013(15266)
2012(14656)
2011(13391)
2010(14137)
2009(13452)
2008(12554)
2007(11502)
2006(9764)
2005(8825)
作者
(36370)
(30502)
(30243)
(29190)
(19270)
(14763)
(14251)
(11851)
(11454)
(11011)
(10272)
(10142)
(9864)
(9646)
(9627)
(9526)
(9497)
(9037)
(8911)
(8718)
(7740)
(7739)
(7463)
(7144)
(6964)
(6925)
(6908)
(6828)
(6284)
(6145)
学科
(46834)
经济(46796)
管理(28422)
(27666)
方法(24797)
(22175)
企业(22175)
数学(21283)
数学方法(21071)
教育(20540)
中国(18017)
(13523)
(12389)
(11929)
理论(11860)
地方(9509)
(9270)
贸易(9269)
业经(9116)
(8999)
农业(8728)
(8501)
(8139)
(7498)
金融(7495)
教学(7290)
(7196)
银行(7176)
(7112)
财务(7098)
机构
大学(188362)
学院(183067)
(67568)
经济(65827)
研究(65223)
管理(62699)
理学(53688)
理学院(52929)
管理学(51821)
管理学院(51439)
中国(42943)
(41395)
科学(39655)
(34963)
师范(34744)
(33630)
教育(32601)
(31094)
研究所(30662)
(30636)
(29345)
中心(29108)
师范大学(28389)
北京(26894)
业大(26450)
财经(24839)
农业(24264)
(23074)
技术(22860)
(22709)
基金
项目(114933)
研究(90388)
科学(90115)
基金(78635)
(67283)
国家(66537)
科学基金(55229)
社会(53675)
社会科(50462)
社会科学(50442)
教育(49900)
(46573)
基金项目(41217)
(41213)
编号(40480)
成果(36293)
自然(33845)
自然科(33000)
自然科学(32988)
自然科学基金(32389)
资助(32360)
课题(30714)
(27704)
重点(27555)
(26029)
(25387)
教育部(24171)
(24070)
项目编号(24031)
(23487)
期刊
(73513)
经济(73513)
研究(61887)
教育(52636)
中国(43154)
学报(28577)
(27256)
科学(25018)
(24886)
大学(22313)
管理(19883)
学学(19346)
技术(19076)
农业(18185)
(13925)
金融(13925)
职业(12935)
财经(12658)
业经(11499)
经济研究(11059)
(10961)
(10375)
问题(10145)
图书(9751)
(9496)
论坛(9496)
(9123)
技术教育(8501)
职业技术(8501)
职业技术教育(8501)
共检索到278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迪雅  
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个案,通过分析该文化传承机制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文化濒危现象,说明要真正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实现和完善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保证教育公平,就应在教育的评价选拔阶段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当权重,赋予其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教育内容中给予其传承的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作为一种"文化自觉"模式,东巴文化的旅游再现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与传统的回归潮流,亦折射出地方性族群意识的复苏。本文通过考察东巴文化从学术到旅游的复兴过程,拷问东巴文化的民族文化地位,并尝试对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再创造"与"文化自觉"做出反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一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东巴文为例,探讨非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分析新媒体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其对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价值传递和发展,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非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的多样性流传与和谐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春颖  
语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赫哲语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其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目前,赫哲语的保护和传承主要依靠家庭、学校和传习所三种途径。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跨境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保护赫哲语的有利条件。保护赫哲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掌握赫哲语的人数极为有限、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少数人语言态度消极以及没有恰当的书写符号导致教材和教辅资料质量不高。本研究认为,政府的进一步扶持,聚居区的语言环境建设,跨境民族的往来以及赫哲族精英、普通民众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是赫哲语传承的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军  
通过开展历史教育,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提升修养智慧,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历史教育普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获得有力的支持保障,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状况不容乐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切实改进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评价机制,将历史教育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优化历史教育资源的供给。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辉  李翠霞  尤田甜  
世界各国的乳文化因历史沿革而变得纷繁多姿,特别是古代乳文化为现代乳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为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因此,了解各个时期的乳文化有利于未来世界乳业的发展与进步。以时间为经线,将乳文化概括为原始社会的仅供食用阶段、奴隶封建制社会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相互交往阶段、近代乳制品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以及现代乳制品综合利用阶段,其中尤以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乳文化值得深入研究。以地域为纬线分析日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荷兰等国的乳文化,探索挖掘乳文化对现代乳制品的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么加利  郝少平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社会转型的挑战,其保守性逐渐显现为教育组织松散、教育对象选择范围狭窄、教育功能片面、教育内容缺失、教育方法落后、教育价值观念的局限。为保证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应对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武术树立正确的认识,将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武术的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对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武术进行生态性保护和科学、整体的挖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毅峰  
文化空间营造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教育传统和文化定势,教育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在古村落,正通过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这一综合性文化空间营造过程,实现教育习俗的集成化展示、体验式感知和多元化传播,从而发挥教育习俗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并逐步实现对现代教育的观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思维习惯,记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表现。民族语言既能反映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又能规范本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现象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论述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外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妮  
红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更能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而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在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取得更大突破的积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加拿大奉行的国家理念和基本国策,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鲜明特征。本文从文化传承教育的视角,通过对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双语教育模式的特点比较,进一步阐述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翔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汉字教育是继承中华文化的根本及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汉字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珍视的文化资源,成为现代世界各民族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加强交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枢纽。汉字教育必须遵循汉字形成的规律。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教育的基石。探索汉字教育的方法,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是汉字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关于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乃至业内严重失忆或极力回避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下,我们重提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开展专题研究的积极行动,当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应然内容。那么,如何叙述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历史印迹,如何校正关于成人教育文化的种种误读,如何探索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路径,就成为记忆与传承中国成人教育文化无可避讳的先声。而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要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鲜耀  
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雷鸣强  
所谓事物的本质,则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它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该类事物必然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稳定的共同属性;第二,是该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或独有的属性;第三,对该类事物的多种其他属性而言,则是规定和影响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它是由该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的,是该事物的其他一切矛盾的胚芽。第四,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这是我们讨论教育本质的基点。这里的“教育”应指一切形态的教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一切教育等。它是指客观存在的自在教育或人参与了的教育,而不是人们自以为是教育的“教育”。在这里,教育更多的只是人与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