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5)
- 2023(11191)
- 2022(9164)
- 2021(8346)
- 2020(6590)
- 2019(14398)
- 2018(14158)
- 2017(26120)
- 2016(13887)
- 2015(15267)
- 2014(14829)
- 2013(13931)
- 2012(12474)
- 2011(11337)
- 2010(11397)
- 2009(10902)
- 2008(10309)
- 2007(9275)
- 2006(8047)
- 2005(6664)
- 学科
- 济(48161)
- 经济(48090)
- 业(38308)
- 管理(37508)
- 企(29528)
- 企业(29528)
- 农(26946)
- 农业(17940)
- 业经(17218)
- 方法(16304)
- 中国(15616)
- 财(15088)
- 制(13679)
- 数学(12234)
- 数学方法(12021)
- 地方(11675)
- 学(10960)
- 理论(10921)
- 体(10523)
- 教育(9155)
- 发(8850)
- 银(8830)
- 银行(8807)
- 务(8619)
- 财务(8587)
- 财务管理(8572)
- 行(8448)
- 和(8213)
- 融(8188)
- 金融(8180)
- 机构
- 学院(189645)
- 大学(182998)
- 济(68820)
- 管理(68600)
- 经济(67050)
- 研究(61843)
- 理学(59062)
- 理学院(58419)
- 管理学(57210)
- 管理学院(56863)
- 中国(46022)
- 科学(37913)
- 京(37451)
- 农(35907)
- 财(33979)
- 所(29748)
- 江(29588)
- 中心(29328)
- 业大(28393)
- 范(27909)
- 师范(27622)
- 农业(26972)
- 研究所(26930)
- 财经(26386)
- 经(23871)
- 州(23677)
- 院(22795)
- 北京(22555)
- 技术(22087)
- 师范大学(21556)
- 基金
- 项目(129726)
- 科学(101827)
- 研究(100524)
- 基金(91105)
- 家(79093)
- 国家(78267)
- 科学基金(66852)
- 社会(64020)
- 社会科(60076)
- 社会科学(60062)
- 省(53857)
- 基金项目(47621)
- 教育(46659)
- 划(43886)
- 编号(43197)
- 自然(40174)
- 自然科(39235)
- 自然科学(39222)
- 自然科学基金(38489)
- 成果(35981)
- 资助(34787)
- 课题(30572)
- 重点(29474)
- 发(29070)
- 创(27606)
- 部(27441)
- 年(26193)
- 国家社会(26119)
- 项目编号(25877)
- 性(25798)
共检索到281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解胜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与乡风文明目标耦合、乡村自治文化重建与治理有效目标耦合、乡村农耕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目标耦合。进而提出,应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乡村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治理 耦合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王振杰
民族杂居地区社会治理兼具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双重属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治理需要将村民组织起来再造乡村集体,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青海民和杏儿藏族乡为例,从文化资本视域展示一个藏土汉三种语言交汇、藏汉信仰交融、半游牧与农业等多元文化共存、多民族共居的民族杂居社区是如何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融合建构出一个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文化单元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地村民社会治理参与度低、地方政府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缺乏深刻认识等问题,提出将文化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民族杂居 文化资本 文化振兴 乡村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振杰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共同体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机制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机制是同构的耦合。在民族杂居地区的两个村落案例中,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构成融合共生的内在动力贯穿于乡村共同体之中,从而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使乡村共同体得到复兴。目前在人口规模化常态化流动背景下,诸多因素给乡村共同体带来挑战,应利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共同体重建的耦合实践向度,以互惠共生文化传承乡村伦理,以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公共文化激活公众集体意识,以利益共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振邦 岳宗园 李卫红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作为“软基础设施”在农业投融资、乡村治理、社会信用建设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在战略支持、政策保障、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反作用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催化耦合、开发利用新技术促进耦合、形成结果运用机制强化耦合、完善配套信用体系保障耦合,促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间的良性互动和耦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信用体系 乡村振兴 耦合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瑜 娄雨璠
面对具有复杂性、内生性、长期性等特点的相对贫困问题,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治理体系将成为我国成功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等教育基本要素出发,尝试对政府治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技术升级等职业教育防返贫治理的核心内容进行建构,具体包括:以重视个体需求内生性与多元主体协同性为基本理念,以促进教师的情感劳动优化和乡土情怀培育为基础支撑,以提升脱贫个体文化资本的身体化形态和制度化形态为建设核心,以构建欠发达地区的数据化帮扶系统和交互式学习平台为技术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防返贫 治理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尚子娟 任禹崑 杨斌 陈怀平
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分析框架、耦合指标体系,采用201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论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双赢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昌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明确协调城乡文化发展关系和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构建"过程相嵌-资源共享-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框架,以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协同推进"两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共育共享为抓手,以乡村文化振兴决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文化振兴资源的动态倾斜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多元合作机制、乡村居民文化权益的共同保障机制、乡村文化安全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培培 徐宏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包括产业、文化等在内的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之农村体制变革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匹配、主体"碎片化"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抓住主体重构这个"牛鼻子",构建"一核多元"的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云帆 谢朝阳
农村社会创新治理研究需要理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新内生程序,追溯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共同点和地方差异。本研究基于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变化、供需关系变化和可行性,指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存在——失序现实与治理困境、内生性秩序和行政嵌入性秩序之间矛盾、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的不平衡等问题。为此,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农村自主治理的创新实践、自上而下的国家动员治理的示范实践和横向联动的协同复合治理的多维实践,来构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耦合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娜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红色文化不仅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还关系到农村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要研究切入点,深入阐述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文化自信问题,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发展不足与困难,并立足于乡村红色文化现状,提出整合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价值的对策思路,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振兴,并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瑞铧 廖金锋 朱灵通
环境审计作为重要的国家治理工具,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是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下,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五位一体"全方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基于目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基层治理能力迫切需要提升。环境审计通过预警及监督,不仅能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还能起到优化乡村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作用。文章针对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就环境审计如何发挥自身审计工具价值展开系统研究,并提出通过增设乡镇审计机构、加强环境审计机关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交流来发挥环境审计治理价值的设想。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环境审计 治理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国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 三级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丹婷
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这项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与灵魂所在。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文章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针对建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过程中出现的三类问题,分别是物理维度上的空间规划和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精神维度上的机制不全面、价值内涵浅薄等问题,以及社会维度上的文化单向输出、参与主体单一且孤立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构路径与方法。第一,在建构物理空间过程中应科学规划空间、整合空间资源;第二,在建构精神空间过程中应建设长效机制、打造文化符号;第三,在建构社会空间过程中应实现向双向互动模式的转型,同时协同多元力量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工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建富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赖于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精英的培育和支持。然而,目前农民人力资本匮乏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严重桎梏,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乡村振兴主体空心化;乡村精英单向流动,留守农民资本低劣化;后继农民危机重重,增量资本来源虚无化。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的瓶颈,就必须基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路径,培训留守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乡村精英,以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能力。为此,必须构建发达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必须体现县域性和现代性特征;必须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化的、体现城乡融合和"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