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2)
2023(5119)
2022(4096)
2021(4144)
2020(3235)
2019(7402)
2018(7281)
2017(12246)
2016(7930)
2015(8750)
2014(9146)
2013(8100)
2012(7553)
2011(6770)
2010(6906)
2009(5853)
2008(5835)
2007(5326)
2006(4493)
2005(4236)
作者
(19678)
(16231)
(16073)
(15514)
(10377)
(7983)
(7543)
(6275)
(6139)
(6060)
(5524)
(5494)
(5227)
(5191)
(5186)
(5130)
(5066)
(4809)
(4806)
(4529)
(4214)
(4151)
(3874)
(3871)
(3783)
(3744)
(3599)
(3521)
(3391)
(3297)
学科
教育(19881)
(18486)
经济(18462)
管理(13674)
(13158)
中国(12587)
(11462)
企业(11462)
方法(9514)
理论(9190)
(7772)
数学(7223)
数学方法(7066)
教学(6554)
(5694)
(5007)
技术(4945)
业经(4772)
(4482)
研究(4445)
思想(4169)
发展(4082)
政治(4055)
(3960)
(3880)
思想政治(3816)
政治教育(3816)
治教(3816)
德育(3778)
文化(3770)
机构
大学(102860)
学院(97657)
研究(37806)
教育(28869)
(28792)
管理(28307)
经济(27835)
(25117)
师范(24978)
理学(24604)
理学院(24120)
管理学(23415)
管理学院(23173)
(23019)
科学(22956)
师范大学(20636)
中国(20123)
(18844)
研究所(17367)
(15769)
中心(15607)
北京(15247)
(14893)
技术(14793)
(14445)
(13508)
职业(13489)
业大(12994)
(12740)
财经(12019)
基金
项目(64701)
研究(53426)
科学(52328)
基金(43737)
(38074)
国家(37573)
教育(33649)
社会(31634)
科学基金(30955)
社会科(29686)
社会科学(29680)
(26377)
(24787)
编号(23534)
成果(22755)
基金项目(22039)
课题(20063)
自然(18454)
自然科(18057)
自然科学(18051)
自然科学基金(17753)
资助(17350)
(17309)
(16638)
重点(16492)
(16253)
规划(15420)
(14960)
教育部(14629)
项目编号(14477)
期刊
教育(49214)
研究(39438)
(29274)
经济(29274)
中国(28906)
学报(16792)
科学(14074)
大学(13895)
(12698)
职业(11670)
(11559)
学学(11349)
技术(11102)
管理(9731)
农业(8807)
技术教育(7607)
职业技术(7607)
职业技术教育(7607)
财经(6367)
(6290)
论坛(6290)
(6240)
金融(6240)
高等(5985)
(5903)
(5570)
高等教育(5237)
成人(5213)
成人教育(5213)
(5209)
共检索到152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汤谦繁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社会既有的发展秩序,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始发生变革。由于文化历史与传统的原因,晚清的文化变革较为缓慢并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晚清文化民族性深刻地影响了晚清高等教育的演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别敦荣(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应该说,对外开放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学术交流,开发合作办学和研究,与国外高教界保持广泛、直接和频繁的接触,对于借鉴其它国家发展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高等教育交流恢复以来,交流内容日益丰富,规模日益扩大,对两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透过中美高等教育交流的视角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问题,并对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中的相互性问题进行了有关评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梅  郑枫  
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强大趋势。但需要警惕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异化为一种西方文化主宰下的"教育寻租",以损害发展中国家大学的民族性。因此,我国大学的发展应坚守与弘扬我国大学的民族性才能够从借鉴走向超越,从依附走向自主,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黄岚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彩萍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与网络化在广度与深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以一个民族或国家为背景研究社会发展的思路受到了严峻挑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无视全球化状态。面对全球化,民族文化的本来生存命运与现实生存命运已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担负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教育的重新提出,是全球化语境中高等教育应对和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话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的跨越式发展,已谱写出堪称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和诗篇。站在历史新起点,深刻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新特征、新目标,成为高教界回望以往、审视现实、谋划未来,再续新史诗的一大看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克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变"不适应"为"适应"就是"改革";探索新型专业教育模式甚至超越专业教育模式,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始终未能真正突破,问题在"知识为本"的体制和模式没有改革;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应是素质教育导向的改革;应通过改革建立素质教育新体系。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更新和改革,所要适应的是新时代生产力和文化发展的要求,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学应以"育人为本",不是按照学科发展的需求去育人,而是按照育人的需求去调整学科,对育人的关注应高于对学科的关注;改革的方向是"三个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良机,任务繁重,使命亦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启动实施,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强国必先强教的坚定信心和战略思路,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由大到强的新阶段,按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和经济性。该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基于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量,其旨在保障新加坡人不丧失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同时,又能使新加坡的经济在世界上立足。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不仅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多民族的和睦共处,而且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双语教育的双重性得到了积极融合和有效发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詹先友  
藏区教育受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重视藏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藏区要在开办寄宿制学校,发展实用教育,建立激励和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服务民族学生、培养民族人才,开展双语教学,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突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确保藏区教育的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连锋  孙振东  
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教育研究在处理民族性时尚存在以下问题:在教育内容上,未能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未能处理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在对学生学业成就状况归因分析时,未能处理好文化因素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对有关民族教育政策的误读和对民族教育"特色"的误解;二是后现代思潮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滥觞。充分认识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制约性,树立国家认同的高层次性观念,注重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思考民族性,坚持发展理念,合理定位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民族教育研究处理民族性的恰当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巨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理想的中国民族性教育。在经历了教育政治化、教育现代化两大阶段之后,我国教育改革应重视建构民族性。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诵读中华经典运动是中国民族性教育探索的初步,中国民族性教育探索的实质是建设民族新文化,教育创新是中国民族性教育探索的灵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赵国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面对复杂的时势格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具有民族意识与情怀、国际视野和生态智慧的时代新人已彰显出重要的意义,也进一步唤起中国教育学的民族性意识。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学民族性自觉的理论产物,由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合共生”的传统文化理念以及“知情意行”的心理认知模式予以学理支撑。究其本质,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旨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践行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捍卫者,使他们能够以时代新人的全新姿态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作为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来源、研究视角和育人追求上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性价值,可以彰显和丰富中国教育学的民族品格,探索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特性和规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启祥  王德清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探讨了西部大开发的主体性与民族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对于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民族预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