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5)
- 2023(11887)
- 2022(10383)
- 2021(9830)
- 2020(8224)
- 2019(18707)
- 2018(18511)
- 2017(36070)
- 2016(19487)
- 2015(21897)
- 2014(21945)
- 2013(21776)
- 2012(19861)
- 2011(17657)
- 2010(17379)
- 2009(15793)
- 2008(15164)
- 2007(12973)
- 2006(11125)
- 2005(9341)
- 学科
- 济(78431)
- 经济(78349)
- 管理(54524)
- 业(51806)
- 企(44143)
- 企业(44143)
- 方法(36675)
- 数学(29892)
- 数学方法(29562)
- 农(20778)
- 业经(19869)
- 中国(19012)
- 地方(17317)
- 学(17251)
- 财(17111)
- 理论(14908)
- 农业(14015)
- 和(13605)
- 技术(13542)
- 贸(13004)
- 贸易(12999)
- 产业(12867)
- 环境(12659)
- 易(12579)
- 制(11993)
- 务(11069)
- 财务(11011)
- 财务管理(10990)
- 教育(10863)
- 划(10843)
- 机构
- 学院(275245)
- 大学(274163)
- 管理(112518)
- 济(104576)
- 经济(102259)
- 理学(98241)
- 理学院(97166)
- 管理学(95603)
- 管理学院(95106)
- 研究(88540)
- 中国(62765)
- 京(58074)
- 科学(57099)
- 财(45717)
- 所(43397)
- 农(42183)
- 业大(41526)
- 研究所(40019)
- 中心(39744)
- 江(38573)
- 范(38161)
- 财经(37859)
- 师范(37839)
- 北京(36464)
- 经(34410)
- 农业(33154)
- 院(32724)
- 州(31985)
- 师范大学(30702)
- 经济学(30553)
- 基金
- 项目(195959)
- 科学(154011)
- 研究(144599)
- 基金(141089)
- 家(122465)
- 国家(121429)
- 科学基金(104585)
- 社会(90421)
- 社会科(85716)
- 社会科学(85698)
- 省(77598)
- 基金项目(76293)
- 自然(68073)
- 自然科(66361)
- 自然科学(66347)
- 教育(65213)
- 自然科学基金(65153)
- 划(64610)
- 编号(59400)
- 资助(57378)
- 成果(47234)
- 重点(43243)
- 发(42526)
- 部(42421)
- 创(41013)
- 课题(40287)
- 创新(38052)
- 科研(37059)
- 项目编号(36841)
- 国家社会(36444)
- 期刊
- 济(112406)
- 经济(112406)
- 研究(76413)
- 中国(45742)
- 学报(43300)
- 科学(40521)
- 管理(39495)
- 农(38317)
- 大学(32363)
- 财(32116)
- 学学(30461)
- 教育(30453)
- 农业(27363)
- 技术(22565)
- 业经(20699)
- 融(17783)
- 金融(17783)
- 财经(17334)
- 经济研究(17151)
- 图书(15548)
- 问题(15110)
- 经(14854)
- 科技(14368)
- 业(13721)
- 理论(13257)
- 技术经济(12751)
- 商业(12663)
- 现代(12566)
- 资源(12365)
- 实践(12345)
共检索到380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少济 马丽卿
文化遗产不只是一段静态的"民族记忆"而或被束之高阁的"文化化石",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要求他要"活"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要以一种"活态"的状态借助产业资源、市场机制去激活其内在生命力。本文以文化旅游产业视角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保护模式进行研究,试图综合市场价值网络的诸多元素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动态保护模式,使文化遗产通过自身与当下社会间的互渗作用,将文化遗产富含的历史文化精粹重新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同时现代生活方式与科学技术也将进一步激发文化遗产的创新机能。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遗产 活态保护 资本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德亮 曾菲菲 付业勤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新现象,可能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产业集聚理论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进行探讨,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根源。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产业集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文化产品 活态保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慧 林宇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发展,开发利用则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式。并在大保护概念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共同点,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在全球化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当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道路下的族群,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发展和进步,纷纷走向了现代化之路。因此,人们毫不思索地放弃了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丢弃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威 余秀忠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博物馆,它反映了新博物馆的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博物馆的社区化;二是博物馆从关注物质遗产到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并重。生态博物馆具备传统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同时又丰富了传统博物馆的内涵,扩展了传统博物馆的外延。旅游人类学认为,生态博物馆旅游并非与文化遗产保护相悖,它为现代和传统架起了桥梁,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创新,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动力。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旅游 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人类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慧茗 何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关键词:
赣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保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邱正英
古镇旅游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类型,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开展旅游的古村落,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濒临被破坏甚至绝迹的威胁,古村落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种古村落遗产的保护预警体系,通过及早"发现警情—预报警情—警情排除—后期监控"这样一套模式,能更好地为遗产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化。
关键词:
古镇旅游 遗产预警 体系构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维艳
地役权作为协调相邻两宗土地供需关系的一项重要物权制度,因其对他人不动产的间接利用之购买/补偿机制,而成为高度契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分析的法理工具。文章基于地役权合同之"利用目的和方法"要件以及地役权内在构造的客观规定性,采用多方法案例法,结合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景区案例,建构了哈尼稻作梯田旅游地役权购买/补偿机制概念体系。研究表明:地役权制度对于厘清旅游企业的地役权与补偿义务、社区居民的债权与保护义务,具有一般债权、其他用益物权和相邻关系无可比拟的法理解释力,是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资源有偿使用""谁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谢婷 刘爱利
本文以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周口店遗址为案例点,将行为意向细化为忠诚度和支付意愿,对影响消费者忠诚度和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构方程分析表明,消费者感知游览质量对感知价值和忠诚度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游览质量和感知价值对满意度也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消费者满意度对忠诚度和支付意愿既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也作为中介变量对后两者产生影响。整体看来,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满意度是影响支付意愿额度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支付意愿最根本的途径是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
行为意向 文化遗产地 支付意愿 北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鸿安 丁镭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