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5)
2023(18194)
2022(15902)
2021(14720)
2020(12591)
2019(29055)
2018(28871)
2017(55560)
2016(30151)
2015(34045)
2014(34197)
2013(33717)
2012(31134)
2011(27881)
2010(27741)
2009(25714)
2008(25239)
2007(22499)
2006(19258)
2005(16633)
作者
(87100)
(72776)
(72221)
(68915)
(46201)
(35022)
(32958)
(28432)
(27326)
(25906)
(24865)
(24187)
(22971)
(22810)
(22595)
(22229)
(22111)
(21683)
(20858)
(20801)
(18005)
(17780)
(17707)
(16517)
(16279)
(16177)
(16103)
(16027)
(14615)
(14498)
学科
(123310)
经济(123184)
管理(89070)
(86399)
(73141)
企业(73141)
方法(60919)
数学(51968)
数学方法(51306)
(32756)
中国(30914)
(30906)
业经(28516)
(26314)
地方(25279)
技术(23269)
理论(21972)
农业(21938)
(21636)
贸易(21625)
(21036)
(20921)
(20174)
财务(20090)
财务管理(20043)
(19527)
企业财务(18982)
环境(18477)
(17543)
银行(17487)
机构
学院(431157)
大学(430773)
管理(172761)
(169110)
经济(165378)
理学(150330)
理学院(148690)
管理学(145948)
管理学院(145164)
研究(138060)
中国(102033)
(91028)
科学(87849)
(76522)
(69234)
(68467)
业大(65398)
中心(64293)
(62849)
研究所(62687)
财经(62144)
北京(57190)
(57174)
师范(56583)
(56371)
农业(54540)
(51242)
经济学(50751)
(50274)
财经大学(46243)
基金
项目(297306)
科学(233780)
研究(215247)
基金(214908)
(187148)
国家(185593)
科学基金(160174)
社会(134811)
社会科(127832)
社会科学(127801)
(117879)
基金项目(114556)
自然(105696)
自然科(103242)
自然科学(103216)
自然科学基金(101383)
教育(99868)
(98662)
资助(89229)
编号(87814)
成果(70093)
重点(66376)
(65038)
(63738)
(63286)
课题(60408)
创新(59045)
科研(57006)
教育部(55693)
大学(55550)
期刊
(178681)
经济(178681)
研究(118856)
中国(78132)
学报(68409)
科学(62655)
管理(61930)
(61500)
(58768)
大学(51750)
学学(48636)
教育(47509)
农业(42685)
技术(39500)
(32677)
金融(32677)
业经(31010)
财经(29663)
经济研究(28222)
(25390)
问题(23562)
(22894)
图书(22755)
技术经济(21900)
科技(21594)
统计(20677)
(20268)
理论(19989)
商业(19908)
(19510)
共检索到612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春宇  邢洋  左文超  肖宏  高红艳  
空间融合、集聚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特征,二者融合实则是两个具有各自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对各自产业进行"融合""集聚",形成涵盖有两大产业核心要素,能激发出全新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创新系统。文章首先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分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要素与层级结构的基础上将其解构为一个由内核与调控部分组成的创新系统;而后,综合运用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parallel law)、熵值权重法(entropy-weight method,EWM)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构建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凯  易静  
利用Gini系数、E-G指数、行业地区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指标以及产业利润率、就业系数、劳动生产率等产业绩效衡量指标,基于2010年的截面数据,探究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及其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域集聚特征明显;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与区位条件差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旅游产业集聚总体上对产业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旅游产业集聚对产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影响甚微。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河清  王蕾蕾  田晓辉  
首先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以广东省的21个城市作为样本区域,采用区位商的方法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集聚绩效进行测算,并根据所构建的模型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基于比较结果提出了该区域有针对性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实现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春宇  
现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如火如荼,视角各异,涉及诸如创新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众多理论,且上述理论成果或多或少已涉及系统科学思想,但鲜见对两类产业融合机制与规律性从概念体系、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做深层次、系统性的研究。对于二者在空间上集聚、产业上融合这一现象而言,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因此,运用线性思维方式对二者融合进行简单机械式的拆解是无法洞悉其演化机制与规律的。文章基于上述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集聚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辨析不同理论相关成果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尔后,提出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根尧  
本文考虑指标的特定性、可测量性、可得性和可跟踪性,构建了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省际文化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三个梯队的空间格局,并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琦  柴亮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加强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卫红  
从区域角度来看,旅游产业往往是集聚发展的。地理学和经济学对于产业集聚的动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旅游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特性不同,因此,促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因素也存在差别。综合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观点,结合对平遥古城旅游企业的调查,笔者认为,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旅游产业的特性要求、外部经济效应和政府规划的促动,三者共同推动了旅游产业的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春济  高静  
为了定量地反映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文章使用E-G指数从全国、区域和部门三个层面对1997-2005年我国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算,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释了产生上述趋势的原因。文章认为:(1)大部分旅游产业部门不适合高度的地方性集聚,除非有较高的资源承载力作为支撑;(2)应该突破局部的空间限制,把更广阔的空间纳入到旅游产业集聚经济中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2006-2014年数据,实证检验文化消费的社会网络效应。在实证检验过程中,本文将文化消费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成情境效应、内生效应和关联效应。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估计结果中,内生效应占据主体地位,对个体文化消费的影响最强,情境效应次之,关联效应最弱,但均对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分区域样本估计中,文化消费的社会网络效应在三大区域间的表现明显不同。在东部省份,仅内生效应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中部省份,反映情境效应的估计系数最大且显著为正;而在西部省份,情境效应、内生效应和关联效应均对个体文化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近乐  章柯  
科技创新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驱动力,协同创新是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梳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特征,根据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分解为科技创新主体子系统、要素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并基于秦巴山脉区域省市航空航天制造业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序变量中,政府支持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正相关关系最明显,各子系统有序度均体现出波动上升的特点,但复合系统仅实现了低度协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淑新  何元庆  王学定  
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旅游外汇收入的面板数据,采用变差系数、Gini系数、Herfindahl指数、Theil指数研究了1996-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集聚与分散,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集聚是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历史特征,分散是主流变化趋势;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和旅游资源水平在促进入境旅游经济分散化发展方面具有主导推动作用;而旅游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比重和星级酒店水平阻碍了分散化趋势。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入境旅游业均衡发展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胜  杨学龙  
创新驱动对于海洋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构建创新驱动指标体系,利用我国沿海地区11省市2005-2015年海洋产业及创新驱动相关数据,对两者的协同发展程度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投入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集聚程度有最大的关联度,在沿海地区中,广东省和山东省创新驱动与海洋产业集聚程度协同度最高。另外发现,在海洋产业集聚度高的地区,用区位熵研究创新驱动和海洋产业集聚协同性效果不明显。最后得出结论:创新驱动是海洋产业集聚及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廷锦  茶洪旺  
由于人们共享信息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形成"数字鸿沟",不仅拉大贫富差距,还影响人们的财富创造能力,导致越是贫困的地区,"数字鸿沟"越大;区域间"数字鸿沟"越大的地区,贫困程度越深。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十二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的"数字鸿沟"和贫困指数,通过皮尔逊检验、OLS回归实证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且有61.6%的贫困指数变化可以通过"数字鸿沟"指数的变化来解释。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缩小"数字鸿沟"可以破除"数字鸿沟"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减少贫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云新  胡兵  王烨  
以全国3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竞争现实力和旅游竞争潜力两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括2个子系统、5大要素和21个基本变量的多层次、多指标旅游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和比较了全国31省市旅游竞争力的竞争态势,并动态分析了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省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不同时期各省市旅游竞争力也呈现出变化特征的差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本文对中国31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及两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并揭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联程度。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产业集聚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自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二者之间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联系和作用关系。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在空间上带动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而旅游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