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
2023(1759)
2022(1449)
2021(1505)
2020(1297)
2019(2785)
2018(2735)
2017(4296)
2016(2813)
2015(3514)
2014(3668)
2013(3099)
2012(2901)
2011(2505)
2010(2485)
2009(2364)
2008(2358)
2007(2094)
2006(1731)
2005(1585)
作者
(6221)
(5145)
(5137)
(4857)
(3258)
(2505)
(2423)
(1993)
(1949)
(1935)
(1847)
(1770)
(1657)
(1657)
(1604)
(1548)
(1510)
(1507)
(1433)
(1423)
(1375)
(1281)
(1236)
(1201)
(1195)
(1185)
(1150)
(1138)
(1098)
(1083)
学科
教育(6077)
(5855)
经济(5847)
管理(4677)
中国(4349)
理论(3960)
文化(3692)
(3612)
企业(3612)
方法(3171)
(3087)
教学(2923)
政治(2922)
思想(2911)
思想政治(2850)
政治教育(2850)
治教(2850)
德育(2830)
研究(2437)
业经(2244)
(2080)
产业(2055)
市场(2015)
学校(1877)
工作(1833)
文化产业(1765)
文化市场(1765)
数学(1643)
数学方法(1599)
地方(1579)
机构
大学(37179)
学院(31515)
研究(10952)
管理(9469)
(8330)
师范(8302)
教育(8181)
(8149)
(8123)
理学(8048)
理学院(7857)
经济(7764)
管理学(7420)
管理学院(7339)
中国(6708)
师范大学(6671)
科学(6187)
北京(5503)
(5474)
(4808)
中心(4679)
(4550)
(4380)
研究所(4234)
(4161)
业大(3730)
图书(3574)
技术(3553)
书馆(3488)
图书馆(3488)
基金
项目(19735)
研究(17851)
科学(15562)
基金(12335)
教育(10639)
社会(10543)
社会科(9812)
社会科学(9810)
(9633)
国家(9458)
成果(8813)
编号(8445)
(8412)
科学基金(8120)
(7451)
课题(6809)
大学(6704)
(6282)
基金项目(6111)
项目编号(5489)
规划(5212)
资助(5006)
研究成果(4946)
重点(4660)
(4626)
(4594)
(4578)
(4494)
高校(4410)
(4356)
期刊
教育(17668)
研究(14644)
中国(11982)
(10462)
经济(10462)
大学(5827)
学报(5459)
图书(5005)
高等(4433)
管理(4160)
书馆(4096)
图书馆(4096)
科学(3913)
高等教育(3798)
(3749)
学学(3677)
(3417)
职业(2949)
农业(2515)
成人(2412)
成人教育(2412)
技术(2368)
(2154)
论坛(2154)
(2120)
(2098)
财经(1950)
教研(1886)
高教(1886)
(1878)
共检索到57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六生  王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使中国在较短时间内从"高等教育弱国"跃升为"高等教育大国",但其文化发展并没有获得与其高教大国地位相称的发展。其实,重视大学的文化性,加强大学的文化引领功能,既是大学的本分,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内在要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通过教育与教学培养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利用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当时当地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重要职能,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基本职能。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就在于培养各种类型、层次的专门人才,否则就不能称为大学而称为科研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因此,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要回归大学的根本,必须探索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深层次原因。当然,回归大学的根本,并不一定要贬低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因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内在地包含科学研究工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亦平  高桂芝  
由于我们对于图书馆的人本精神缺乏深刻思考 ,对于人及其需求缺乏了解 ,对于服务的涵义缺乏认识 ,因而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本位回归。只有将人本精神全面贯彻到图书馆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设备建设和管理建设之中 ,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本位回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亚群  
林文庆作为南洋著名华侨学者、社会活动家,在多重文化认同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近代西方大学理念,构建了自己的大学教育模式。在私立厦门大学16年的校长任内,他坚持科学与国学并重的办学理念,竭力推动科学教育和重点学科建设,奠定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方向;坚信教育救国,崇尚儒家价值观,倡导通识教育,促进了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学贯中西的校长和教育家,林文庆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当今大学教育发展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衣俊卿  
论点提示:现在讨论大学的文化本质,是在澄明被遮蔽的本真的教育样态。大学教育应走出“工具化”的误区。应当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把大学的功能概括为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就应变狭窄的“校园文化”为宽广的“文化校园”。不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方式,只增添些“文化调料”,并非真正的素质教育。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依法自主办学原则的法律化、高等学校的合并和资源重组、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办学定位等进入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军  眭依凡  
大学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也是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社会组织。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亦指出,到1520年欧洲业已形成的机构中,至今仍以其公认的形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晋平  
文化影响了国家和民族的过去,也牵引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乎员工的成长和幸福,还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因此,所有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都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积极担当,身体力行,做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引领者、建设者和守护者。美国管理学家科特和赫斯克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敬良  梅海  
借鉴经济学分析方法,认为文化虽然其本身是静态的,但不同的文化内核之间却存在着动态博弈,以178个国家清廉指数作为样本构筑腐败与文化价值内涵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博弈模型中的假设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结合我国实际,认为作为治理腐败的新路径,必须加强公民文化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洪  
从学生视角审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文化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异化现象:以人为本的"文本化"、规章制度"工具化"、管理方式"行政化"、学生权力"真空化"。文章从办学困境、管理体制、治理机制、文化根源等层面,剖析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异化现象的成因,并提出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回归其本真价值的应然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近代以降,在百余年"被现代化"进程中,西方职业教育话语渐次遮蔽了中国传统范式,终使该领域虽得以快速发展却日益凸显出"本土基因"断裂、"本土同化力"弱损,"本土原创力"衰减等"弱本土"危机。基于此,在方法论层面,提出"再现代化"思路,并通过对匠人、匠制、匠艺与匠道之回归,且于传统性与世界性、现代性、发展性之"张力"中,寻求破解中国职业教育内在困境之策,遂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转向自觉、本土的现代化轨道。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文忠  
提出了“管理回归”的概念,详细阐述了清晰的战略,执行能力,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迅速顺畅的组织沟通,人才管理以及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的高度专注成为企业成功的基础条件。提出如果企业还有改变整个产业的创新,并且具有通过兼并与合作促进成长的能力,一定能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小鲁  
论点提示:▲高校根本任务认同的关键是领导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一个高校领导走上岗位后,他必须马上开始从学科专家向教育家的角色转换。站在教育家立场就不会将"育人"中心位置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陷于"见物不见人"的功利主义▲很多人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了,"精英教育"就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少数学校的特色了。这正是高等教育当前危险地存在着"平庸化"的重要原因▲"德育为先"实是育人的关键和核心。要在"教化"理念的指导下,真正把"做人"放到比教学生"做事"更重要的位置上去谋划▲高校课程建设应从"生成系统"和"实施系统"两方面把握,并作一次全面而认真的反思,作出塑造"现代人"的合理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在发展速度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大学需要通过回归与守望来实现一种逆向发展。这种回归与守望可能比改革更重要,既要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又要回归到大学的本体;既要守住大学的家园,又要眺望大学的未来。回归与守望既是一种蕴含思想与方法的理论,也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更成为大学应该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学需要回归与守望大学的逻辑起点与精神之源,需要回归与守望大学的本真状态与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大学要正确处理"出世"与"入世"、变革与守成、速度与节奏、开放与边界、"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关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方  
行政化的体制弊端是当下中国大学学术权力弱化的症结所在,也是未来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大学的行政化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外部的行政权力,二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大学的使命决定了大学的内在逻辑是学术,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寻求学术权力回归可能的路径在于:依法确立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制度,实行依法治校;发挥大学校长的引领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红梅  
学术异化是指学术对其本真目标与守则的偏离,它会导致现代大学发展的危机。学术异化表现在学术活动的目的、过程与结果等多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权力干预、利益驱使和制度缺陷等外在因素所引发的。大学要消解学术异化,回归真学术,最关键的是去除学术行政化,不唯"学术GDP"为上,建立起系统的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