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5)
- 2023(10438)
- 2022(9007)
- 2021(8441)
- 2020(7273)
- 2019(16814)
- 2018(16422)
- 2017(31500)
- 2016(16279)
- 2015(18333)
- 2014(17866)
- 2013(17028)
- 2012(15595)
- 2011(13619)
- 2010(13465)
- 2009(12047)
- 2008(11492)
- 2007(9683)
- 2006(8288)
- 2005(7232)
- 学科
- 济(67012)
- 经济(66932)
- 管理(43869)
- 业(41821)
- 企(35681)
- 企业(35681)
- 方法(33164)
- 数学(28302)
- 数学方法(27837)
- 贸(22226)
- 贸易(22211)
- 易(21548)
- 中国(17267)
- 农(17017)
- 财(16212)
- 地方(14292)
- 业经(14050)
- 理论(11491)
- 学(11269)
- 制(10927)
- 农业(10827)
- 和(9936)
- 务(9844)
- 财务(9798)
- 财务管理(9774)
- 关系(9757)
- 出(9580)
- 技术(9463)
- 企业财务(9157)
- 银(8966)
- 机构
- 大学(217141)
- 学院(215395)
- 济(93779)
- 经济(92151)
- 管理(86554)
- 理学(75272)
- 理学院(74488)
- 管理学(73148)
- 管理学院(72717)
- 研究(68655)
- 中国(51486)
- 京(43720)
- 财(41941)
- 科学(38443)
- 财经(33918)
- 中心(33420)
- 江(32303)
- 所(31246)
- 经(30989)
- 农(29645)
- 经济学(29137)
- 业大(28930)
- 范(28782)
- 师范(28523)
- 研究所(28275)
- 北京(26515)
- 经济学院(26454)
- 院(25688)
- 财经大学(25463)
- 州(24949)
- 基金
- 项目(151384)
- 科学(121276)
- 基金(112775)
- 研究(112743)
- 家(97824)
- 国家(96684)
- 科学基金(84416)
- 社会(74320)
- 社会科(70681)
- 社会科学(70661)
- 基金项目(59320)
- 省(57980)
- 自然(53620)
- 教育(52853)
- 自然科(52481)
- 自然科学(52468)
- 自然科学基金(51500)
- 划(48409)
- 资助(45599)
- 编号(44930)
- 成果(35794)
- 部(34547)
- 重点(34069)
- 发(32399)
- 创(32134)
- 国家社会(31579)
- 教育部(30667)
- 课题(30191)
- 人文(30157)
- 创新(29926)
共检索到319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慧 赵甜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频繁,文化差异这一软环境因素对商品贸易的影响不可小觑。文章基于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发现,文化差异通过影响交易成本阻碍外贸活动的开展,但受消费者偏好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类型商品的阻力有所不同,相对于初级产品,文化差异对制成品贸易的阻碍更小。然后,文章选择文化距离作为代理变量,使用系统GMM法检验1995-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商品贸易相关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研究结论提升了对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特别是文化差异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减少外贸活动中文
关键词:
文化差异 一带一路 初级产品 制成品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慧 赵甜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频繁,文化差异这一软环境因素对商品贸易的影响不可小觑。文章基于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发现,文化差异通过影响交易成本阻碍外贸活动的开展,但受消费者偏好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类型商品的阻力有所不同,相对于初级产品,文化差异对制成品贸易的阻碍更小。然后,文章选择文化距离作为代理变量,使用系统GMM法检验1995-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商品贸易相关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研究结论提升了对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特别是文化差异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减少外贸活动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提高初级产品附加值以及鼓励制成品贸易,以改善外贸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关键词:
文化差异 一带一路 初级产品 制成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方慧 赵甜
文章从文化差异视角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发现文化差异通过作用于对农产品的需求偏好和交易成本带来了外来者优势和外来者劣势,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深刻影响。之后从统计角度分析44个沿线样本国农产品贸易在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使用遗传距离测算并量化了文化差异程度。实证检验发现传统研究强调的地理距离和经济差异是农产品贸易开展的阻力因素,制度质量、汇率水平、经济自由度和移民网络则是促进因素。本研究关注的文化差异会抑制农产品贸易的开展,但对与欧洲样本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对第二类和第三类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最为显著。"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需同时关注传统因素和文化差异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文末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农产品贸易 “一带一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宗慧隽 王明益
本文通过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灯光数据运用到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问题,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均能够显著促进该地区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我国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进口需求,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对该地区初级产品的出口减少,而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出口比例显著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扩大我国对该地区最终产品的进口,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则会降低对该地区最终产品的进口。基于对贸易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普遍较低,这表明中国与该地区的贸易潜力较大,双边贸易额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效率整体优于出口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公丕萍 宋周莺 刘卫东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演变特点及格局,对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贸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梳理了2001年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演化历程,并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敏感性行业度量及k值聚类算法等,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商品结构及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日趋集中,能源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2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各国出口优势行业基本一致;3中国与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存在一些敏感性行业,出口方面涉及服装鞋帽、矿物制品及交通运输设备等,进口主要涉及能源、矿砂及一些资源初级加工品;4由于国内各省发展差距明显,中国出口商品的空间连续性较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孙华平
一带一路市场潜力巨大,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文章利用Kaplan-Meier非参数方法,从总体上、不同类型产品等方面分析了19952013年中国出口"一带一路"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特点,并基于Cloglog模型考察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一带一路"贸易关系动态变化显著,持续时间中位数只有两年,但超过门槛值以后,贸易关系中断的概率明显降低;经济规模、多边阻力等进口国特征变量以及首次出口额、竞争力、差异化等产品特征变量对出口"一带一路"贸易关系生存影响较大;此外,多元化和人民币汇率变动也是影响出口"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孙华平
"一带一路"市场潜力巨大,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文章利用Kaplan-Meier非参数方法,从总体上、不同类型产品等方面分析了1995~2013年中国出口"一带一路"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特点,并基于Cloglog模型考察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一带一路"贸易关系动态变化显著,持续时间中位数只有两年,但超过门槛值以后,贸易关系中断的概率明显降低;经济规模、多边阻力等进口国特征变量以及首次出口额、竞争力、差异化等产品特征变量对出口"一带一路"贸易关系生存影响较大;此外,多元化和人民币汇率变动也是影响出口"一带一路"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重要变量。这些结论可以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开拓沿线国家市场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庞德良 刘胜君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但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会受到邻国日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三个地区与中日两国贸易比重显著大于其他地区,中日两国贸易竞争存在加剧的趋势,此外,中国仍然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仍未脱离早期以日本为核心的"雁行结构",日本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越中国;第二,中亚、南亚和中东欧国家对中日两国贸易规模整体偏低,但中国领先日本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中国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第三,"一带一路"范围内,中日互为最大贸易国,但中国对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为主,并呈贸易出超,短期中国仍需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不能以牺牲与日本贸易为代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第四,中国需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与日本在竞争中共同构筑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总体而言,中日两国在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各具优势,但中国不足在于缺少核心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产业格局中仍受制于日本,因此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也必然受到日本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徐慧娟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阔 杨耀防
文章以2005-2015年江西省及"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基本格局,运用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和HM指数分析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及其对称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额度不断增长,2005-2015年的10年间贸易增长了近20倍;东南亚和西亚中东地区与江西贸易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且逐年增强,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分别从2005年5.99%和4.48%增长到2015年的16.06%和8.19%;江西出口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依赖程度大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对江西的依赖程度,贸易依赖非对称性比较显著,其中对东南亚6国的依赖程度最高,其次是西亚中东8国,再次是南亚4国。文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青 张翠珍
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为样本,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根据1998-2014年的数据,分析经济规模总量、空间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均对进出口额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有阻碍作用。同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要大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正向影响略大于距离的阻碍作用,支持了"设施联通"的必要性及其对"贸易联通"的推动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负,不支持预期结论,本文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双边外交关系 一带一路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启良 湛柏明
采用1999—2014年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为7个地区,在测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1类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国际竞争力及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主要在于"旅游业""建筑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这些服务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竞争性合作和产业内贸易;而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保险业""通讯业""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业"和"政府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的出口潜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互补性合作和产业间贸易。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启良 湛柏明
采用1999—2014年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为7个地区,在测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1类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国际竞争力及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主要在于"旅游业""建筑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这些服务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竞争性合作和产业内贸易;而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保险业""通讯业""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增绰 周坤
基于2013—2015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次修订版)》的分类标准,将国际货物贸易商品分为10个类别,并采用地理区域划分法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划分为7个区域,通过测度相对贸易优势指数与双边贸易综合互补性系数,分别从时点、时段两个角度以及区域、国别两个视角考察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相对于初级产品部门而言,我国工业制成品部门的对外贸易竞争水平较高;在对外贸易相对优势方面,仅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动植物油脂及蜡2个类别逐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苑斌 赖伟娟
本文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3-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双边投资贸易等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GLS、TSLS及两步最优GMM等计量方法对我国O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OFDI对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和互联网发展状况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经济自由度高的国家,OFDI的出口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口贸易则体现为反向抑制;而在经济自由度较低国家的OFDI,则为正向促进进口贸易。最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在显著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同时也促进我国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道国政治风险与中国大型能源项目投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考察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及政策建议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关系演进研究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总体格局与互补性研究
文化距离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差异研究
边界条件下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往来的影响——基于1993-2015年跨国贸易数据的实证
基于GTAP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畅通分析
产业协同集聚、物流绩效与贸易开放——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