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8)
- 2023(18153)
- 2022(15723)
- 2021(14551)
- 2020(12355)
- 2019(28329)
- 2018(28015)
- 2017(53855)
- 2016(29379)
- 2015(33239)
- 2014(33295)
- 2013(32331)
- 2012(29747)
- 2011(26498)
- 2010(26296)
- 2009(24229)
- 2008(23601)
- 2007(20887)
- 2006(18169)
- 2005(15735)
- 学科
- 济(114691)
- 经济(114528)
- 管理(87155)
- 业(80159)
- 企(67983)
- 企业(67983)
- 方法(55792)
- 数学(48157)
- 数学方法(47496)
- 财(32163)
- 农(31096)
- 中国(29828)
- 业经(26664)
- 学(24734)
- 制(24328)
- 地方(23624)
- 理论(20622)
- 农业(20496)
- 务(20278)
- 财务(20192)
- 财务管理(20140)
- 企业财务(19125)
- 贸(18934)
- 贸易(18927)
- 和(18623)
- 易(18315)
- 技术(18031)
- 环境(18021)
- 银(17695)
- 银行(17643)
- 机构
- 大学(411805)
- 学院(409892)
- 管理(162136)
- 济(158914)
- 经济(155315)
- 理学(140789)
- 理学院(139232)
- 管理学(136553)
- 管理学院(135807)
- 研究(132978)
- 中国(98714)
- 京(86703)
- 科学(83177)
- 财(76341)
- 农(66170)
- 所(65539)
- 业大(62285)
- 中心(62024)
- 财经(61020)
- 江(61000)
- 研究所(59731)
- 经(55512)
- 范(54574)
- 师范(54016)
- 北京(53907)
- 农业(51738)
- 院(49029)
- 州(48836)
- 经济学(48085)
- 财经大学(45529)
- 基金
- 项目(286241)
- 科学(225118)
- 研究(209506)
- 基金(206799)
- 家(179917)
- 国家(178410)
- 科学基金(153860)
- 社会(131584)
- 社会科(124632)
- 社会科学(124600)
- 省(113481)
- 基金项目(109298)
- 自然(100210)
- 自然科(97875)
- 自然科学(97846)
- 教育(97573)
- 自然科学基金(96031)
- 划(94660)
- 编号(85895)
- 资助(85492)
- 成果(70049)
- 重点(64002)
- 部(63099)
- 发(59902)
- 课题(59559)
- 创(59174)
- 创新(55209)
- 科研(54796)
- 教育部(54307)
- 国家社会(53768)
- 期刊
- 济(169578)
- 经济(169578)
- 研究(117320)
- 中国(79666)
- 学报(66837)
- 财(59478)
- 农(59443)
- 科学(59328)
- 管理(58662)
- 大学(51306)
- 教育(49238)
- 学学(48170)
- 农业(40764)
- 技术(37043)
- 融(33699)
- 金融(33699)
- 财经(29722)
- 业经(28437)
- 经济研究(26369)
- 经(25311)
- 问题(21968)
- 图书(21873)
- 业(20858)
- 统计(19984)
- 理论(19979)
- 版(19970)
- 科技(19455)
- 技术经济(18999)
- 实践(18321)
- 践(18321)
共检索到593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波 郭瑛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要求,提出文化小康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全国和中部地区"十二五"期间的文化小康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文化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5.3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中部地区应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加快补齐文化短板,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文化小康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保障。
关键词:
文化小康 综合评价 文化短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波 郭瑛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要求,提出文化小康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全国和中部地区"十二五"期间的文化小康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文化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5.3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中部地区应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加快补齐文化短板,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文化小康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保障。
关键词:
文化小康 综合评价 文化短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杰 李小球 刘蓉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可从高职教育环境质量有效改善、规模增长适度增强、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产出价值充分发挥、投入活力显著提升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对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与实践应用指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熙 苏炜
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理念构建专业镇创新指数,建立容纳创新基础、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生产专业化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广东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类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镇实证分析。根据创新指数得分情况,可以将广东全省不同类型专业镇划分成不同创新层次,并依据得分情况分析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专业镇 创新指数 实证分析 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朝克 何浩 李佳钰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选择的全部评价指标建立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国民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在计算出1990—2012年我国国民幸福指数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确定国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建立两者间的VAR模型说明国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间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省市分别进行幸福指数的研究。研究表明:国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有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国民幸福指数 评价体系 GDP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自主创新环境是一个区域实行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的宏观环境,是保持区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我国自主创新环境伴随改革开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分析和研究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我国自主创新环境为宏观研究目标,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为典型研究对象,以因子分析为方法,构建了相关指标,对其自主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就如何科学协整我国自主创新环境提出了路径选择。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自主创新环境 区域差异 吉林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柯 郭凤茹
本文采用2009~2016年中部六省科技金融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熵值法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金融基础指数、科技金融投入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贡献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及其分项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湖北省和河南省的科技金融发展状况良好,山西省的科技金融建设有待加强。其中,湖北省的科技产出一枝独秀,其他省份需提高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河南省的科技金融贡献指数最高,其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几乎占据中部六省的一半。
关键词:
中部六省 科技金融指数 复合熵值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长海
旅游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评价旅游业发展运行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而且可以从旅游业发展环境角度、旅游者角度、旅游企业角度、旅游产业角度和旅游目的地角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为此,文章尝试从旅游业发展环境质量、游客旅游质量、旅游企业发展质量、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发展质量等五个方面构建一个较为科学的旅游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大伟 张小林 吴殿鸣
以知识城市为切入点,简要回顾其概念演进、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知识城市的发展现状,构建包含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潜力、知识技术从业者、文化与交流及地缘区位的知识城市的评价体系。以该评价模型为衡量标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间KC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研究,分别根据综合得分和公因子载荷,利用层次聚类法对各省(市、区)分类分析,总结总体及局域的格局特征,并对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知识城市 评价体系 省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庆志 国凤兰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权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分析生态文明要素构成,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设计相结合方法,从生态本色文明和生态发展文明两个角度研究构建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的山东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生态文明五级评价标准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振林
吸引外资是中部六省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对中部六省吸引外资影响因素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其吸引外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一期的人均消费支出、外商投资总额、制造业职工人数及固定资产投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正效应,而上一期的出口额及制造业平均工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负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建仁 刘卫东
文章在建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把判断工业化水平各阶段的标准指标序列纳入比较序列,从而建立起一个基于灰色关系分析的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7年中国及中部六省的工业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本模型不仅能对评价对象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排序,而且还可以判断出它们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以及与完成该阶段的程度,从而使得评价更具说服力和实用性。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工业化水平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国峰 王彦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21世纪前20年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程度和进度,直接关系着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对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评价做了回顾和总结;遵照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制定出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并参照五个方面的依据,确定了各指标的目标值;采用标准比值法对中部六省2003—2005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并就加快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中部六省 全面小康 实现程度 评价和比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辉 王征兵
农村的均衡发展是指其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之间和谐共生的发展状态,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据此,构建了包含4个层次21个指标的农村均衡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均衡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雯 郑丽
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公众参与方法,选择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不同的三个样区,对政府管理人员、知识分子、青少年和居民共49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基于不同居民群体对指标的不同认同程度,采用同心圆结构体系,制定了由4个核心指标、9个扩展指标、5个附加指标和若干个地方性或特殊人群指标组成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全面小康建设中,居民最关心的核心指标为居民综合素质、学校教育质量、社会治安状况、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群体的社会背景深刻影响了居民对全面小康内涵的理解和需求。
关键词:
全面小康 公众参与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