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4)
2023(5168)
2022(4314)
2021(4089)
2020(3468)
2019(7575)
2018(7551)
2017(13520)
2016(7802)
2015(8719)
2014(9136)
2013(8579)
2012(7934)
2011(7151)
2010(7100)
2009(6589)
2008(6434)
2007(5858)
2006(5071)
2005(4524)
作者
(23007)
(19106)
(19025)
(18169)
(12051)
(9284)
(8697)
(7481)
(7216)
(7015)
(6606)
(6468)
(6357)
(6116)
(6039)
(5950)
(5751)
(5681)
(5660)
(5563)
(4908)
(4794)
(4642)
(4517)
(4370)
(4338)
(4307)
(4053)
(4050)
(3994)
学科
(25513)
经济(25475)
管理(19123)
(15956)
(14915)
企业(14915)
方法(12036)
理论(9196)
数学(7887)
数学方法(7724)
中国(7609)
业经(7495)
(7166)
(6990)
(6359)
(6283)
教育(6221)
(5891)
教学(5572)
地方(5470)
(5315)
农业(4726)
经济理论(4393)
(4326)
银行(4305)
(4263)
金融(4256)
(4210)
文化(4038)
产业(3826)
机构
学院(108925)
大学(106617)
管理(37494)
研究(37314)
(33612)
经济(32568)
理学(31760)
理学院(31257)
管理学(30418)
管理学院(30192)
中国(26783)
科学(25289)
(23431)
(19653)
(19489)
(19249)
师范(19233)
(17717)
(17658)
研究所(17640)
中心(16837)
业大(16105)
农业(15495)
师范大学(15399)
北京(14949)
技术(14679)
(14465)
财经(13709)
(13671)
(12432)
基金
项目(72759)
科学(56379)
研究(53183)
基金(50152)
(44431)
国家(43983)
科学基金(36780)
社会(32036)
(30639)
社会科(30205)
社会科学(30200)
基金项目(26616)
教育(26271)
(25513)
自然(24060)
自然科(23464)
自然科学(23455)
自然科学基金(23013)
编号(22578)
资助(21248)
成果(18929)
课题(17230)
重点(16572)
(15755)
(15118)
(14536)
(14214)
项目编号(13783)
科研(13699)
大学(13385)
期刊
(41884)
经济(41884)
研究(29608)
中国(25847)
教育(20837)
学报(20521)
(18334)
科学(17720)
大学(15033)
管理(14395)
学学(14126)
(13574)
农业(12430)
技术(9110)
业经(8422)
(7514)
金融(7514)
(7440)
(6703)
旅游(6703)
(6703)
(6679)
财经(6664)
(6368)
经济研究(6096)
图书(6020)
职业(6006)
(5849)
学刊(5415)
旅游学(5390)
共检索到165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宏梅  
随着20世纪中叶现代大众旅游业的迅速崛起,旅游业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文化遗产由于其固有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吸引物,尽管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多带有经济利益驱动的色彩,但文化遗产旅游在促进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地方认同及文化的相互理解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隋丽娜  李颖科  程圩  
通过多维度多指标体系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者感知价值的测量量表,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游客的感知价值差异。研究发现文化遗产旅游者感知价值由效率价值、质量价值、成本价值、服务价值、社会价值与享乐价值六个维度构成,除成本价值与感知价值负相关外,其他均正向影响感知价值。中西方游客在质量价值、成本价值和享乐价值的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隋丽娜  李颖科  程圩  
本文通过多维度多指标体系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者顾客价值的测量量表,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游客游览前后的顾客价值差异。研究发现,文化遗产旅游者顾客价值由6个维度构成,各维度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享乐价值、社会价值、质量价值、服务价值、效率价值和成本价值。游览前,除质量价值外,中西方游客在各价值维度上的预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游览后,中西方游客在成本价值和享乐价值的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振春  陈方英  宋国惠  
本研究以泰山为例,通过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内部结构。依据因子的特征值,吸引力因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核心吸引力因素决定着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的性质。遗产类资源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旅游吸引力系统的构成因素只是整体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但代表了旅游者感知的文化遗产特征,发展旅游应注意开发项目与吸引力系统特性的一致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昌雪  汪德根  
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为例,在国际主流CSI模型基础上,构建测评旅游者对昆曲满意度的CSI模型,并基于SEM分析方法,得出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外在观赏性",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些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和外在观赏性对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并通过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者的满意度继而会影响忠诚度。由此,应深度提炼挖掘昆曲的内在价值,重视对昆曲及其附属产品的外在包装,提高旅游者欣赏昆曲时的感知质量,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谢婷  刘爱利  
本文以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周口店遗址为案例点,将行为意向细化为忠诚度和支付意愿,对影响消费者忠诚度和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构方程分析表明,消费者感知游览质量对感知价值和忠诚度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游览质量和感知价值对满意度也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消费者满意度对忠诚度和支付意愿既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也作为中介变量对后两者产生影响。整体看来,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满意度是影响支付意愿额度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支付意愿最根本的途径是提升服务质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邱正英  
古镇旅游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类型,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开展旅游的古村落,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濒临被破坏甚至绝迹的威胁,古村落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种古村落遗产的保护预警体系,通过及早"发现警情—预报警情—警情排除—后期监控"这样一套模式,能更好地为遗产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励   李珍芳   祁杉  
如何有效地激励遗产旅游者践行环境责任,在旅游过程中实现自我环境行为约束与管理,是遗产地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遗产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划分为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维护型环境责任行为、促进型环境责任行为,以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案例地,基于规范激活理论视角,以认知-情感-行为路径为逻辑建立模型,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探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再使用fsQCA方法来探讨行为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构型组合。通过505份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1)责任归属和环境态度显著正向影响遵守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结果意识和责任归属显著正向影响维护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责任归属显著正向影响促进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2)道德义务感有利于促进旅游者约束个人的行为,而旅游者预期积极情感可以促进遵守型、维护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旅游者预期消极情感还可以影响促进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3)构建了3种类型环境责任行为的复杂因果模型,共得到9条因果组合路径,其中,高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和高维护型环境责任行为的前因条件组合都必须具备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高促进型环境责行为可以只具备认知因素。文章不仅深化了环境责任行为的理论认识,还能为遗产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预测和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少济  马丽卿  
文化遗产不只是一段静态的"民族记忆"而或被束之高阁的"文化化石",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要求他要"活"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要以一种"活态"的状态借助产业资源、市场机制去激活其内在生命力。本文以文化旅游产业视角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保护模式进行研究,试图综合市场价值网络的诸多元素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动态保护模式,使文化遗产通过自身与当下社会间的互渗作用,将文化遗产富含的历史文化精粹重新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同时现代生活方式与科学技术也将进一步激发文化遗产的创新机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杭侃  
我们现在经常说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是资源就应该可以讲利用,之所以特殊,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是文化遗产资源的本体得以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应该倡导多种形式的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主要从事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按照专业内的划分,我们一般将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文物,文物又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德荣  郭晓琳  
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淘漉,遍布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早已经凝结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基因和标识。如何让祖先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如今已受到各级政府、学术界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慧  林宇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艳芬  张朝枝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存利  
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传统的农业遗产,是指历史传承至今的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的特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具有战略意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农民民生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立法,规范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管理,重视社区参与,保障农民民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