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0)
2023(9132)
2022(7831)
2021(7381)
2020(5904)
2019(13238)
2018(13221)
2017(24255)
2016(13311)
2015(15099)
2014(14702)
2013(14219)
2012(13085)
2011(11597)
2010(11633)
2009(10700)
2008(10110)
2007(8911)
2006(7708)
2005(6913)
作者
(35808)
(29517)
(29272)
(28000)
(19078)
(14355)
(13540)
(11406)
(11353)
(10768)
(10214)
(9904)
(9729)
(9216)
(9122)
(9031)
(8943)
(8685)
(8610)
(8522)
(7264)
(7200)
(7021)
(7017)
(6815)
(6618)
(6593)
(6456)
(5937)
(5918)
学科
(46923)
经济(46866)
管理(33333)
(27111)
(21633)
企业(21633)
中国(17143)
地方(17010)
(15353)
方法(14575)
业经(11944)
数学(11013)
数学方法(10828)
(10381)
(10368)
理论(10347)
农业(10306)
环境(9321)
(8894)
贸易(8884)
(8777)
(8507)
(8469)
教育(7899)
城市(7593)
地方经济(7052)
(6813)
教学(6780)
(6549)
(6226)
机构
学院(173803)
大学(168051)
管理(60111)
(59450)
研究(58508)
经济(57580)
理学(50210)
理学院(49394)
管理学(48302)
管理学院(47948)
中国(44331)
科学(38018)
(37628)
(29117)
(29020)
(28552)
(28222)
中心(28092)
师范(28007)
(26788)
研究所(25968)
业大(24410)
(24287)
北京(23788)
师范大学(22218)
(22109)
财经(21924)
技术(21103)
农业(20631)
(19737)
基金
项目(114563)
科学(88161)
研究(87874)
基金(77727)
(67152)
国家(66479)
科学基金(56481)
社会(53010)
社会科(49837)
社会科学(49826)
(46973)
基金项目(41865)
教育(40402)
编号(39294)
(39171)
自然(35570)
自然科(34562)
自然科学(34551)
自然科学基金(33827)
成果(31877)
资助(30121)
课题(27734)
(26223)
重点(25873)
(24206)
(23424)
(22945)
项目编号(22626)
(21831)
规划(21714)
期刊
(77111)
经济(77111)
研究(52739)
中国(40075)
教育(27688)
(25393)
学报(24885)
科学(23889)
(23286)
管理(21179)
大学(18680)
农业(17158)
学学(17042)
技术(15462)
业经(14949)
(14784)
金融(14784)
图书(12072)
问题(11288)
经济研究(10998)
(10770)
资源(10657)
财经(9576)
(9461)
城市(9399)
职业(9192)
书馆(9125)
图书馆(9125)
(8974)
现代(8852)
共检索到272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晶  蔡忠原  
在我国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传承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迎来了新生。本文选取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串城街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方法,以"保留历史文化要素——重塑历史文化脉络——植入现代商业功能"为脉络,并以控制建筑风貌、建筑颜色、建筑高度为依托,最终重现历史街区,达到历史街区再生的目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滕有平  过伟敏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化热潮中,历史街区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以往的保护经验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求。针对再建与保护历史街区的双重需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整体保护、功能置换、多元与共生、回归街道的再生性保护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思利  李鹏鹏  
近年来,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历史街区采用居民完全迁出后再开发的简单粗暴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历史街区的主导功能由居住转化为商业娱乐,由此导致历史街区文化特色消失甚至空间同质化严重。文章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以城市人口热力数据、高德兴趣点数据(POI)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建立街区街巷活力与业态测度体系。综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现状,进而提出了业态数量、密度、运营方面的几点策略。以期加强历史街区的商业发展与历史文化真实性展现的结合,增强历史文化体验感,实现街区的多元永续活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亚妍  
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在建筑、文物等"静态"文化的保护和展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街区文化与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活性"互动鲜见。在分析历史街区发展规律和文化"活性"来源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化定位、建筑与空间、民众参与和文化产品创造四个角度,结合天津五大道实例,对城市历史街区塑造文化"活性"的途径做系统探讨。其间突出非物质文化保护、街区与城市的联动、谋划街区未来等"活性"因素,使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既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又有激发城市文化再生的"活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  王泽烨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岚  
如何在历史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做到街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地方与社会特征的延续,是论文所关注的课题。以温州朔门历史街区更新为例,以探索通过有机更新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曦  张芳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放和不适开放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街区设计了相应的更新策略:拆围开放、缩小街区、内部联通、分割和置换,从而增加滨水地段中开放街区的比例,增强街区中滨水空间的开放程度,为滨水空间更新创造良好的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云  邓媛祺  
住区再生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秉持生活真实性原则,确保原住民回迁率与原生活方式保存度,最大程度地延续了街区长期积淀形成的人文环境。这种保护模式同时通过街区功能多样化,街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街区内建筑的保护、改造及重建,街区景观环境的整治等各种手段改善和提高历史性住区的生活品质、激活街区。该模式在我国案例不多,而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发展较成熟。将两国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已成为典型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矛盾地区和多方利益的焦点,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冲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活化"保护进行了系统地思考,构建了"活化"保护的规划框架,提出了"活化"保护的基本思路,明确了"价值评定、功能再生、交通疏导、肌理延续、弹性管理"的对策措施,并针对湖州市小西街进行了实证,以此希望对历史街区的研究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