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2)
2023(14053)
2022(12363)
2021(11739)
2020(9588)
2019(22149)
2018(21985)
2017(42278)
2016(22895)
2015(25687)
2014(25379)
2013(24800)
2012(22744)
2011(20156)
2010(19840)
2009(18233)
2008(17159)
2007(14584)
2006(12552)
2005(10575)
作者
(63031)
(52177)
(51710)
(49195)
(33276)
(25120)
(23638)
(20438)
(19849)
(18459)
(17951)
(17338)
(16453)
(16125)
(16073)
(15721)
(15613)
(15443)
(14891)
(14777)
(12806)
(12463)
(12426)
(11976)
(11609)
(11548)
(11486)
(11468)
(10401)
(10376)
学科
(87944)
经济(87843)
管理(62352)
(57126)
(47413)
企业(47413)
方法(38553)
数学(32411)
数学方法(32017)
中国(25315)
(24281)
地方(24270)
业经(20460)
(20200)
(18978)
农业(16523)
理论(16135)
(15786)
贸易(15774)
(15194)
(15046)
环境(14715)
(14084)
技术(13181)
(12719)
教育(12666)
财务(12653)
财务管理(12633)
(12028)
企业财务(11843)
机构
学院(309843)
大学(309045)
管理(123338)
(116375)
经济(113516)
理学(107454)
理学院(106165)
管理学(104267)
管理学院(103706)
研究(101581)
中国(73118)
(65756)
科学(65271)
(51425)
(49715)
(46907)
中心(46509)
业大(46053)
研究所(45629)
(44477)
师范(44138)
(43683)
财经(42104)
北京(41056)
(38234)
(37655)
(36762)
农业(36649)
师范大学(35818)
经济学(34053)
基金
项目(221279)
科学(173573)
研究(164008)
基金(158565)
(137595)
国家(136420)
科学基金(117495)
社会(101955)
社会科(96330)
社会科学(96306)
(86545)
基金项目(85728)
自然(76632)
教育(74909)
自然科(74752)
自然科学(74735)
自然科学基金(73328)
(73291)
编号(68783)
资助(63475)
成果(54866)
重点(49326)
(47870)
(47608)
课题(46716)
(46051)
创新(42767)
项目编号(41806)
科研(41724)
大学(41074)
期刊
(126803)
经济(126803)
研究(89659)
中国(55438)
学报(47594)
科学(44897)
管理(42849)
(42643)
教育(38500)
(37776)
大学(35844)
学学(33427)
农业(29922)
技术(26176)
(22461)
金融(22461)
业经(22391)
经济研究(19755)
财经(19093)
图书(18888)
问题(17960)
(16351)
资源(15716)
(15374)
科技(15271)
(14655)
现代(14378)
理论(14297)
(14153)
技术经济(13497)
共检索到439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强  潘磊  陈蕾蕾  
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经济、空间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对于城市整体的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城市中心区更新更关注于经济价值的发挥和公共设施的完善,缺少从文化复兴的角度探索彰显地区特色、激发空间活力、提升文化认同的更新经验。文章以上海真如副中心为例,结合地区建设和更新的实际问题,以文化复兴为导向,从文化传承和创新两个层面提出挖掘地区文化要素和重塑文化空间的更新路径。即:从历史的角度挖掘沉淀的空间和文化脉络;通过对当前社交空间形式的反思,重拾优秀的传统生活秩序;结合城市发展目标,探索地区的文化价值区段。在空间更新层面,注重以历史文化要素为触媒,重塑和重组文化空间及文化脉络;注重本土化生活空间和习俗的重构和引导;注重代表未来新文化人群的引入和空间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亮  周妍琳  
城市老中心区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更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特征与时代轨迹相结合,充分发掘文化特性是城市老中心区更新的重要内容。探讨了目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和问题,以西安明城区为例,梳理分析了文化特性在城市老中心区更新中解决现有不足的作用机制,同时结合城区内具体对象,阐释了文化特性在老城中心区更新中的节点秩序、环境场所、活力街巷三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程  黄春晓  李鹏飞  王超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总结了中心区在不同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层面上的分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包括空间公共性、功能业态、环境设计、人群差异等因素。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倩  
土地收储是城市规划落地、推进建设的前置条件,法律事务管理者肩负着确保从业者正确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土地收储项目的决策、实施提出法律意见,起草、审核与土地收储相关的操作规程,参与重要项目的合同谈判、起草、审核,参加土地收储项目相关的司法活动,负责外聘律师的管理,组织相关法律培训等职责。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受政府委托实施土地收储的区属国有企业,设置了专职法务机构,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法务服务与监督并举,土地收储业务与法律事务管理相融合的工作模式,为同行业者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样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耿慧志  杨春侠  
我国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已呈蓬勃展开之势。在城市更新运动中 ,更新后的城市应该既保持历史传统之脉络 ,又具有现代时尚之风情。应对这一挑战 ,需领导此一运动之人具备全面辨证的认识观、科学理性的决策观和系统综合的评价观。此“三观”乃破解这一挑战的根本和关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晓宇  郭小东  顾建波  
在城市灾害频发与城市防灾规划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街道安全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内容。以丽泽商务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中的街道安全设计部分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防灾规划定位与设计目标的分析,结合街道安全设计原则,对现有规划方案进行有效整改,以期为防灾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红田  马归民  衣峥  严建伟  
对天津市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域进行分类,以和平路站点为例,结合AHP-SWOT分析法,对历史文化型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劣势因素以及站点建设带来的外部机会、威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和平路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略大于劣势,外部机会远大于威胁,更新策略的重要度依次为开拓型战略(S-O战略)、调整型战略(W-O战略)、保守型战略(S-T战略)和防御型战略(W-T战略)。提出和平路站域更新应利用轨道交通带来的地下空间建设、功能复合、人流聚集等有利因素,对片区的氛围营造、可达性改善、城市肌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同时克服历史街区的建设限制,转变更新重点,积极维护历史文化的社会载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润田  
分析了城市滨水地区开发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以菏泽市赵王河为例,对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常疆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善文   祝朝阳   张珊珊   刘晟楠   汪坚强  
城市中心区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的典型地区,高精度的绿色空间识别与服务供需评价能够为规划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树木作为绿色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与服务空间载体,其高精度的识别是绿色空间服务供需精细化评价的前提与难点。利用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方法,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复杂建成环境对服务能力多维度影响、城市绿色空间服务的典型需求等,构建了“要素识别—服务供需”分析框架,并以北京核心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服务能力方面,大型公园与林荫道对应的绿色空间服务能力较高,附属绿色空间受到建成环境的影响服务能力相对有限;(2)服务需求方面,高密度商业、办公片区的服务需求普遍较高,绿地水系周边需求较低;(3)供需关系方面,供需错配由公共绿地服务盲区与高密度建成环境共同导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体雁  周麟  王利伟  吕永强  
基于空间句法、核密度估计和皮尔森相关分析等方法,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结合空间句法轴线模型与百度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探讨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网络总体呈现"东优西劣、北优南劣、西南最劣"的空间格局,高层级网络则呈现"中心环状集聚—外围多极分布"的分布模式。2与高穿行度交通网络相比,高整合度交通网络的区位指向性更强,在不同尺度均更易诱发服务业的集聚。3总体而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指向程度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并据此将25类主要服务业划分为街区指向型、街道指向型、双重指向型和无指向型四类。本文对探索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提高服务业和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具有参考意义,并可为北京城市中心区服务业存量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哲  洪再生  
关于高铁等新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建设研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此类项目的规划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进一步探讨与论证的问题,以天津西站副中心地区的规划为例,从地区发展模式、业态选择、动态组织以及形态设计等方面探讨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以期为今后我国此类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薇  
本文从中德两国不同的城市更新背景出发,撷取柏林哈克雪庭院群与上海田子坊为例,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工商住混合型历史街区的更新中如何以文化为主题,实现居住、文化、商业功能的和谐再生,在保护其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升地块活力,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地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