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2)
- 2023(19733)
- 2022(16783)
- 2021(15924)
- 2020(13360)
- 2019(31014)
- 2018(30377)
- 2017(57112)
- 2016(31975)
- 2015(36383)
- 2014(36267)
- 2013(35223)
- 2012(32557)
- 2011(29701)
- 2010(30006)
- 2009(27381)
- 2008(26824)
- 2007(23821)
- 2006(20807)
- 2005(18656)
- 学科
- 济(124618)
- 经济(124483)
- 管理(85424)
- 业(81850)
- 企(68232)
- 企业(68232)
- 方法(59816)
- 数学(51556)
- 数学方法(50731)
- 中国(38831)
- 农(32256)
- 财(30007)
- 学(28465)
- 业经(27360)
- 贸(26526)
- 贸易(26513)
- 教育(26031)
- 易(25813)
- 理论(24970)
- 地方(23115)
- 制(22207)
- 农业(21583)
- 技术(19971)
- 和(19779)
- 融(19441)
- 金融(19438)
- 银(19365)
- 银行(19288)
- 行(18459)
- 环境(18088)
- 机构
- 大学(460495)
- 学院(453829)
- 济(178395)
- 经济(174628)
- 管理(170048)
- 研究(157744)
- 理学(147584)
- 理学院(145746)
- 管理学(142820)
- 管理学院(141967)
- 中国(113719)
- 京(99680)
- 科学(97923)
- 财(80388)
- 所(80065)
- 农(74837)
- 研究所(73428)
- 中心(69130)
- 业大(67977)
- 范(67971)
- 师范(67352)
- 江(65960)
- 财经(65269)
- 北京(63818)
- 经(59522)
- 农业(59024)
- 院(56244)
- 师范大学(54799)
- 经济学(54513)
- 州(53672)
- 基金
- 项目(304871)
- 科学(239704)
- 研究(223060)
- 基金(219404)
- 家(192894)
- 国家(191204)
- 科学基金(162196)
- 社会(139543)
- 社会科(132189)
- 社会科学(132154)
- 省(117891)
- 基金项目(114367)
- 教育(108826)
- 自然(105499)
- 自然科(103115)
- 自然科学(103087)
- 划(102092)
- 自然科学基金(101245)
- 资助(91912)
- 编号(91099)
- 成果(76616)
- 重点(69848)
- 部(68749)
- 课题(65856)
- 发(65036)
- 创(63062)
- 教育部(59314)
- 创新(58567)
- 科研(58037)
- 大学(57968)
- 期刊
- 济(190292)
- 经济(190292)
- 研究(140867)
- 中国(91812)
- 学报(76865)
- 教育(76430)
- 科学(68027)
- 农(66867)
- 管理(62048)
- 财(59185)
- 大学(58478)
- 学学(53902)
- 农业(46354)
- 技术(40755)
- 融(37083)
- 金融(37083)
- 财经(32796)
- 经济研究(31940)
- 业经(29642)
- 经(28215)
- 业(25928)
- 问题(24944)
- 图书(24170)
- 贸(23507)
- 版(21624)
- 国际(21441)
- 技术经济(21182)
- 科技(21015)
- 统计(20799)
- 坛(19793)
共检索到67253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浩 赖德胜
利用全球4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重点考察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吸引国际留学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因素是影响国际留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一国的文化商品出口规模对其吸引国际留学生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国家之间的国际移民网络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语言差异对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留学目的国的影响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远、语言相同的发达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近、语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本文对1996-2014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和来华旅游规模作为衡量文化接受度的指标。结果发现,文化接受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影响选择偏好来影响来华留学生规模,文化接受度越高,来华留学生规模越大。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高文化接受度,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文化接受度 来华留学生 文化产品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笔者基于1996年~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排名前九的来源国的面板数据,采用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度量文化认同程度的指标,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认同每提高1%,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增加0.116%。为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除了促进经济、教育和科技因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外,还应该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 文化产品贸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凯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要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战略定位。这种战略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国际学生流动的发展趋势、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等因素。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当发挥更加重要和多样的作用,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个核心成分和外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教育 留学教育 国际学生流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海洋 王志勇 毕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其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必须提高教育层次及质量,通过借鉴一些国外留学生先进的教育经验,找出适合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留学生教育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留学教育特色 教育方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温珺 巩雪
基于2007~2016年19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赫克曼两阶段模型实证研究了留学生教育对中国引入外资的作用。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规模增加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吸引外资流入,但是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减趋势。此外,不同教育类别的留学生规模对中国吸引外资的作用不同,学历留学生教育发挥的边际影响明显高于非学历留学生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文倩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增强,中国的留学生数量飞速增加。来华留学生数量和层次的变化,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跨文化的视野、知识、技能,在课堂上进行跨文化的有效沟通、协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
留学生教学 高校教师 跨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安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剧增。据教育部2008年年鉴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已逾22万,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招收留学生的高校已超过500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维春 杨晓平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国际化办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近十几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留学生教育在规模与结构等方面均取得质的提升,在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处于"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的拉力与吸引力。尽管目前存在增速渐缓、研究生比例偏低、学科结构发展不平衡、来源国际性不强等问题,但客观而言,学校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浩 邓琳琳 袁然
来华留学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教育红利、经济发展红利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利用中国与全球93个来华留学生来源国之间的留学生跨国流动数据,实证分析来华留学生对其母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从整体来看,来华留学生显著推动了其母国经济增长,教育激励效应、贸易促进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是重要的渠道。来华留学生的母国经济增长效应只在亚洲国家、非洲国家表现显著。其中,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会通过教育激励效应和贸易促进效应推动其母国经济增长,而来自非洲国家的留学生仅通过教育激励效应推动其母国经济增长。学历来华留学生显著推动了其母国经济增长,非学历来华留学生对其母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与非学历来华留学生相比,学历来华留学生可以显著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其母国经济增长。《留学中国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都强化了来华留学生对其母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为此,要大力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充分发挥中国教育红利的国际效应;优化来华留学生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的贸易促进效应;优化来华留学生学历结构,充分发挥学历来华留学生的经济促进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蔡宏波 刘志颖 张湘君
近年来,北京作为来华留学生规模最大的地区,正面临着增长速度不断减缓,生源地结构日趋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北京市与东部(上海、江苏、浙江)、中部(湖北)、西部(陕西)五省市来华留学生规模与发展态势,剖析了北京市来华留学生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留学生规模与留学生地域选择的区位因素,指出北京吸引留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北京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留学生 北京 教育国际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柳 傅纳 王孟楠
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中国远赴海外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多,社会文化适应成为这一群体首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实现有效良好的适应是一项亟需探讨的重要命题。通过对892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留学时长对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非中国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最大;2.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且在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留学时长能够显著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其中留学时长0-6(含)个月(vs12个月以上)能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文化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本研究以韩国留学生——这一在华留学生规模最大的群体为例,对他们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弥补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缺乏。本研究从私人社会资本和组织社会资本两个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韩国在华留学生的社会资本情况及其对工作找寻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一方面很多韩国留学生在组织社会资本上存在较大缺失,另外一方面,组织社会资本却能全面提高韩国留学生找到工作的质量。因此这一现象值得韩国留学生甚至所有在华留学生的警醒。建议他们在华学习期间,积极融入校园环境,积极参与各项班级、校园的集体活动,以在校园中建立起尽可能多的社会关系,积累更多的组织社会资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旭虎
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还能增强其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目前我国的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体系存在跨文化整体设计与具体实践指导缺失、更多关注文化而不是跨文化、留学生管理的跨文化意识不足等问题。发展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应围绕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三个教育目标,在总体愿景与宏观设计中体现跨文化教育理念与意识,着力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与项目,采取多元化的跨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同时发展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跨文化教育方式。
关键词:
留学生 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辉 谢安邦 许美德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本研究采用心理适应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社会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及学术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对262名五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探索,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第一,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三个维度即心理适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