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7)
2023(11369)
2022(9821)
2021(8774)
2020(7545)
2019(17212)
2018(16887)
2017(32338)
2016(17755)
2015(20385)
2014(20993)
2013(20855)
2012(19836)
2011(18263)
2010(18672)
2009(17214)
2008(17090)
2007(15924)
2006(13958)
2005(12771)
作者
(54786)
(45906)
(45867)
(43821)
(29065)
(22128)
(21197)
(17941)
(17149)
(16550)
(15842)
(15443)
(14900)
(14557)
(14322)
(14198)
(14140)
(13656)
(13366)
(13112)
(11661)
(11420)
(11117)
(10552)
(10385)
(10266)
(10240)
(10103)
(9392)
(9146)
学科
(96953)
经济(96883)
管理(45937)
(41072)
方法(35953)
(32609)
企业(32609)
数学(30932)
数学方法(30651)
地方(24462)
中国(22003)
(21635)
(19473)
业经(18313)
(17050)
地方经济(15356)
农业(14674)
(14574)
(14040)
贸易(14032)
理论(13477)
(13454)
(13439)
环境(12967)
(12085)
金融(12081)
(11581)
银行(11538)
(11151)
(11045)
机构
学院(269065)
大学(268256)
(116649)
经济(114086)
研究(96624)
管理(95921)
理学(81360)
理学院(80278)
管理学(78817)
管理学院(78286)
中国(71430)
科学(59722)
(56922)
(50899)
(50483)
(47968)
研究所(45967)
中心(43641)
(43439)
业大(39990)
财经(39966)
农业(37695)
(37654)
师范(37305)
经济学(36797)
北京(36031)
(35920)
(34090)
(33891)
经济学院(33007)
基金
项目(169997)
科学(131882)
研究(124948)
基金(120025)
(104632)
国家(103726)
科学基金(86974)
社会(78528)
社会科(74291)
社会科学(74266)
(68133)
基金项目(63437)
教育(57951)
(56785)
自然(54258)
自然科(52894)
自然科学(52878)
编号(51980)
自然科学基金(51937)
资助(49068)
成果(43345)
(39045)
重点(39015)
(37267)
课题(36728)
(34721)
创新(32489)
国家社会(32158)
科研(32098)
大学(31805)
期刊
(139931)
经济(139931)
研究(82772)
中国(55511)
学报(43466)
(43443)
(40079)
科学(38798)
管理(34360)
大学(32143)
教育(31947)
学学(30034)
农业(29001)
技术(25181)
(23522)
金融(23522)
经济研究(22449)
业经(20935)
财经(20647)
问题(18206)
(18036)
(15628)
技术经济(15251)
图书(14526)
(14341)
统计(13741)
(13214)
商业(13019)
世界(12712)
国际(12505)
共检索到416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鸿扬  
文化因素是对区域经济合作起潜在作用的因素。东北亚文化结构是一种多元的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心理与观念层面,多元中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共同性,共同或相近的文化因素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粘合剂。东北亚各国、各地区政府通过全方位文化交流,促进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明善,王厚双  
文章从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东北亚地区发展与合作的前景出发,在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可行性选择,即:以“环黄渤海增长三角”和“图们江增长三角”为核心,多“增长三角”复合(Compound)推进,建立囊括整个东北亚的“经济增长特大三角”。并提出了世纪之交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曹志刚  李光辉  
地理位置的邻近只为东北亚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地缘基础,而经济体制、市场体制、经济发展战略等则是深入合作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分析各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指出这些差异过大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制约作用,为我们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视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刚雁  
本文力求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希望能够为国家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等,提供参考性意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韩忠先  
进入21世纪以来,朝鲜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朝鲜若要巩固和促进国内改革的成效,必须走外向型道路,积极参与与其他东北亚国家(地区)的合作。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探讨了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朝鲜应(1)以建设各种形式的特区为契机:(2)以投资合作为先导;(3)以交通和能源的区域合作开发与建设为纽带,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内的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明  李光辉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重大突破。根据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文侠  
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关系一直受到有关大国之间关系的重大影响。而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直接有关的大国有中、日、苏、美等4国。在这4个国家中,中国和日本属于区域内国家,它们对区域经济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联和美国虽然不是东北亚国家,由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人境,冯涛,汪应洛,张朋柱  
图们江区域发展规划(TumenRiverAreaDevelopmentProgramme简称TRADP)虽然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大力支持以及东北亚六国的积极参与,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所以本文首先回顾了TRADP的进展及有关政策,建立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冲突模型,通过不同层次的对策分析和结局的灵敏度分析,找出解决冲突的最佳策略;以此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尽可能快地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连有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迅猛崛起令世界瞩目。在世纪交替之际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将会由于区内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振兴经济政策而继续充满活力,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亦将在世界经济、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带动和区内国家共同推进下更加趋向活跃。区域经济合作虽然仍存在一些需努力克服的问题,但促进合作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积极因素胜于消极因素。东北亚地区具有成为未来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潜力,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有晨  钟艾妩  
战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倾向日益增强。已相继形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东南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进入80年代以来,在北美又形成了以美、加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欧共体也将于1992年建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国际政治环境不仅是一个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依据,更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东北亚这一区域正在经历全球体系中发生的三项重大变革:即,全球化、现代化与国际体系力量核心的转移。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地区内的格局。其中,全球化、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的演变对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维久  
东北亚区域各国利害关系复杂,多重矛盾并存。但由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缓无力,国际民间资本集团为寻求分享一份东亚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额利润,将越发积极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然而,中国东北三省与周边日本、韩国相比,经济、贸易规模落差很大,整体上企业经济技术实力明显落后,市场竞争力软弱。只有明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走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化弊为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庞德良  
近年来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 ,顺应区域集团发展的要求 ,东北亚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时至今日仍然是国际政治经济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尚存在许多制约主权国家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因而从一个较长时期看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很难直接上升为各国中央政府的行为。而各国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开发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却有其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内在动因和有利条件。从目前看 ,东北亚区域地方合作的外部环境还不理想 ,影响了民间企业在区域贸易和投资上的积极性 ,制约了地方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因此 ,现阶段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际合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其战略重点在于为民间企业的贸易交往和投资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麻彦春,童欣  
东北亚区域以其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由于各种原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尽快建立区域经济联合体,必须寻找区域合作的切入点。中日两国直接投资活动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抉择。因此,只有把中日两国直接投资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才能以点带面,夯实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