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4)
2023(15812)
2022(13254)
2021(11886)
2020(9947)
2019(22431)
2018(21591)
2017(40663)
2016(21807)
2015(24361)
2014(24315)
2013(24097)
2012(22915)
2011(20828)
2010(21626)
2009(20760)
2008(19794)
2007(18047)
2006(16602)
2005(15692)
作者
(65349)
(54202)
(53923)
(51512)
(34958)
(26103)
(24495)
(20939)
(20703)
(19795)
(18881)
(18500)
(18046)
(17758)
(17439)
(16932)
(16154)
(16065)
(15903)
(15524)
(13996)
(13463)
(13261)
(12768)
(12449)
(12295)
(12168)
(12058)
(11168)
(10779)
学科
(107243)
经济(107127)
管理(62653)
(58145)
(47582)
企业(47582)
中国(35243)
方法(33146)
地方(31097)
(28784)
金融(28781)
(27195)
银行(27157)
数学(26822)
数学方法(26538)
(26371)
(26116)
(25316)
业经(25015)
(24602)
(20714)
农业(18201)
地方经济(16756)
(16722)
(16607)
贸易(16587)
理论(16138)
(15985)
环境(15777)
(15130)
机构
学院(316724)
大学(314464)
(137167)
经济(134163)
研究(119882)
管理(111073)
中国(96258)
理学(92440)
理学院(91270)
管理学(89731)
管理学院(89137)
科学(70639)
(69140)
(67044)
(61862)
(55582)
研究所(55309)
中心(54579)
(53669)
财经(50760)
(45602)
北京(44072)
(43587)
(43572)
经济学(43258)
业大(43243)
师范(43053)
(41694)
农业(41467)
(39069)
基金
项目(198503)
科学(155488)
研究(146566)
基金(141709)
(123855)
国家(122761)
科学基金(103768)
社会(94550)
社会科(89747)
社会科学(89724)
(80052)
基金项目(73728)
教育(66175)
(65923)
自然(64252)
自然科(62605)
自然科学(62586)
自然科学基金(61455)
资助(59102)
编号(57995)
(49092)
成果(48642)
重点(46309)
课题(43279)
(43242)
(40956)
发展(39461)
(39416)
国家社会(39195)
(38822)
期刊
(171452)
经济(171452)
研究(105456)
中国(76418)
(52260)
(50588)
学报(48818)
(46159)
金融(46159)
管理(45974)
科学(45561)
大学(37552)
教育(36783)
学学(35416)
农业(33467)
技术(27656)
经济研究(27458)
财经(26678)
业经(26455)
(23078)
问题(21519)
(17601)
(17195)
国际(16207)
世界(16018)
技术经济(15855)
现代(14303)
商业(14087)
(14087)
理论(13779)
共检索到524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英    董佳音    王晓昆  
长江经济带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良好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四方面效应:基础设施拉动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区域活力提升效应、营商环境改善效应,尝试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了下一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包括加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推动长江流域文旅提质升级,培育长江文旅融合新业态,促进文旅与长江自然生态相融合,加强长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为讲好长江故事、保护传承长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厉新建  宋昌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方向。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全面小康、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强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文旅供给、高质量的文旅消费、高质量的价值输出和高质量的融合环境。文章进一步提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观、市场观、产品观、空间观和创新观。最后,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家公园战略、解说提升战略、入境旅游战略、未来遗产战略、机制创新战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丰安  
万古奔腾的长江,用博大的胸怀滋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能撑起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又能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系庞大,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35%,不仅哺育沿江4亿人民,而且通过南水北调惠泽华北广大地区。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工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文举  文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与发展,先后印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系列纲领性文件。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熊正德   柯意  
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既是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探讨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内涵与机理,并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融合效应三个维度构建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7—2020年我国29个省份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全国旅游业发展水平2017—2019年稳步上升,2020年有所下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处于波动状态,数字文化旅游耦合协调度偏低,未能达到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北部、中部地区;各省份数字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广东、浙江、江苏有较大优势,青海、新疆、吉林处于劣势;数字文化旅游耦合协调度的省份排名较为稳定,个别省份排名上升主要源于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应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关键领域的融合;重点引导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各省份产业发展特征把握不同的融合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张曦予   代薪宇   杨忻语  
文章基于2013—2022年长江上游经济带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上游经济带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详细分析了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经济带整体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城市碳减排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高质量发展水平;(2)长江上游经济带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W”型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耦合协调等级得到了跃迁式提升,逐渐形成以重庆市、昆明市为核心城市,以成都市、贵阳市、绵阳市、宜宾市和德阳市为次核心城市的碳减排-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3)影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科技竞争力、社会促进力、可持续发展力、外部竞争力和政府调控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来军  文丰安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形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基于长江经济带本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科学抉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力,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共抓大保护的协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欣  蒋坷  段东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阳   郭世乐   冯银虎  
推进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测算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二者协调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各省份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程度稳步上升,但流域内具有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固化”特征,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波浪式”演进,地区差异未缓和;数字金融、成本压力、人口密度、绿色治理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二者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柠瑞  闫强明  郝超鹏  曲扶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辐射面积广阔,而各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乃至交通基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其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各区域自身禀赋,依托中心城市的构建,以点带面,打造各区域创新引领的产业分工梯度。同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全面覆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形成,实现资源在长江经济带内部的有效利用,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合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柯瑶   李志刚   杨舒惠   钟佳龙  
使用长江经济带78个地级市2005—2020年面板数据,从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对外开放以及成果共享5个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对其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随后运用交互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差异效应,探讨了异质型环境规制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波动上升的态势,但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2)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的直接影响,强制命令型和市场激励型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其中强制命令型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市场激励型影响呈“U”型;公众参与型仅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对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此外,强制命令型与市场激励型,强制命令型与公众参与型存在交互效应,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3)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莹  张伟  
长江经济带作为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重要区域,探究其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对于促进全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发展的基本面、发展的社会成果、发展的生态成果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采用GIS可视化、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以及空间马尔科夫链对其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区域差距以及动态演进趋势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高水平集聚分布格局由下游地区演变为中、下游地区;(2)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明显,其中下游地区内部差距最大,中游-下游地区间差距最大,区域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交叉重叠现象始终是研究期内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3)除上游地区外,长江经济带中游和下游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且极化现象在各区域内部稳定存在;(4)地理背景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低)水平邻域会提高城市自身高质量发展状态向上(下)转移的概率。研究认为,促进低水平城市发展和发挥高水平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施策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