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5)
2023(9239)
2022(7785)
2021(7032)
2020(6104)
2019(13975)
2018(13563)
2017(26148)
2016(13972)
2015(15473)
2014(15123)
2013(14947)
2012(13949)
2011(12487)
2010(12648)
2009(12194)
2008(12205)
2007(11224)
2006(10097)
2005(9597)
作者
(40656)
(34128)
(33903)
(32078)
(21771)
(16284)
(15454)
(12964)
(12919)
(12312)
(11746)
(11478)
(11146)
(11058)
(10915)
(10567)
(10152)
(10095)
(9860)
(9784)
(8464)
(8411)
(8351)
(7926)
(7636)
(7602)
(7583)
(7460)
(6921)
(6647)
学科
(56462)
经济(56372)
管理(45451)
(41958)
(37977)
企业(37977)
方法(22959)
(21052)
数学(18973)
数学方法(18702)
(17714)
中国(14813)
(13169)
业经(13048)
(12703)
(12045)
财务(12012)
财务管理(11983)
企业财务(11506)
体制(11448)
(11362)
(10849)
贸易(10845)
(10560)
(9903)
金融(9900)
地方(9703)
(9532)
银行(9502)
理论(9332)
机构
大学(203522)
学院(198635)
(83974)
经济(82299)
管理(73423)
研究(71530)
理学(62685)
理学院(61938)
管理学(60823)
管理学院(60435)
中国(53997)
(43720)
(43390)
科学(41194)
(36496)
财经(33340)
研究所(32558)
(32524)
中心(31350)
(31333)
(30277)
业大(27742)
北京(27578)
(26368)
经济学(26301)
农业(25488)
(25138)
财经大学(24939)
师范(24801)
(24156)
基金
项目(129414)
科学(102419)
基金(96015)
研究(92805)
(84771)
国家(84093)
科学基金(71637)
社会(60926)
社会科(57802)
社会科学(57784)
基金项目(49596)
(48579)
自然(46404)
自然科(45387)
自然科学(45370)
自然科学基金(44607)
教育(43090)
(42046)
资助(39706)
编号(35777)
成果(30700)
重点(29950)
(29577)
(28505)
(26984)
(26923)
国家社会(25815)
课题(25793)
教育部(25722)
创新(25228)
期刊
(97262)
经济(97262)
研究(64340)
中国(44389)
(36627)
学报(33944)
管理(31725)
科学(30439)
(29589)
大学(26636)
学学(24951)
教育(22062)
(20374)
金融(20374)
农业(19351)
财经(17867)
经济研究(16329)
技术(16059)
(15407)
业经(13677)
问题(12680)
(12624)
国际(11995)
(11008)
世界(10332)
(10206)
技术经济(9231)
会计(8765)
现代(8687)
财会(8584)
共检索到316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艾莲  封军丽  刘柏  
基于2008~2015年间世界47个经济体的668起企业跨国并购事件,通过实证检验甄别了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其中个人主义维度的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权力距离维度的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竞争力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并方并购前的资产负债率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正效应。跨国并购的目的不仅是规模的扩大,而且是效益的提升,文化与制度距离的作用对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所以,为了提升跨国并购效率,需顺应不同文化距离维度的作用路径,避免同一方向的文化距离强化导致效果抵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在经济交往的同时,增强文化交流,释放文化和制度软环境对跨境投资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江珊  魏炜  张金鑫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发起的172起对外跨国并购的事件为样本,利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分别与海外并购溢价呈正相关;国有产权性质会显著正向调节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与并购溢价的相关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微  卜伟  
基于中国与东道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距离研究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模式选择问题。选取2005-2018年间A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9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建立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政治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并购,对合资和独资没有偏向;文化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绿地合资;制度距离较大,投资模式的选择依管制距离和规范距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进一步发现,政治距离对投资模式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文宇  刘洪铎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是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往来的重要途径。经过测算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空间、经济、文化和制度距离,并通过计量检验,发现空间、经济、文化和制度距离均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明显相关。根据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综合距离得分,按圈层理论的思路将沿线国家分为4个圈层。比较不同圈层,空间距离在第二、三圈层作用较为明显,经济距离在第三、四圈层作用较为明显,文化距离在第一、三圈层作用较为明显,制度距离在第三圈层较为明显。据此建议,按圈层综合距离的远近,按距离层次依次推动生产合作、基础设施合作和贸易自由化,根据缩小不同距离的难度,按时间层次依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共赢、文化交流,同时还应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世豪  张纯威  
文章运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双边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整体上呈现"制度接近"特征;制度距离对OFDI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市场寻求动机对OFDI的促进作用;不同方向的制度距离对OFDI的影响有所差异,负向制度距离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正向制度距离明显阻碍了OFDI。进一步运用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制度距离对OFDI的影响存在自身的单一门限效应,未跨越门限值时,制度距离对OFDI的影响不显著;跨越门限值后,制度距离对OFDI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亚平  高玥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鸿沟可能会阻碍我国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有经验研究关于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OFDI选址的影响及如何缓解制度距离带来的制度风险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投资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制度距离与海外华人网络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的OFDI选址具有"非对称性效应",企业OFDI倾向于负向制度距离接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我国企业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妍巧  李涛  刘灼  
文章基于聚类分析和引力模型,将制度距离区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实证探讨了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对第三圈层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作用有所差异,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投资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为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亚平  高玥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鸿沟可能会阻碍我国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有经验研究关于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OFDI选址的影响及如何缓解制度距离带来的制度风险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投资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制度距离与海外华人网络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的OFDI选址具有"非对称性效应",企业OFDI倾向于负向制度距离接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选址表现出对制度距离的"异质性偏好",技术研发型OFDI偏好正向制度距离大的国家,商务服务型OFDI和当地生产型OFDI规避负向制度距离大的国家;第三,不论哪种投资动机,海外华人网络的活跃都能促进我国企业OFDI。因此,应在识别制度距离的方向和幅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投资动机的OFDI推行差别化的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同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华人华侨组织,建立东道国海外华人华侨关系网络与海外直接投资联结机制,推动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振林  黄凯  
以"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为样本,分析了制度距离对中国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制度距离对中国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而法制制度距离则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采用Ward系统聚类分析法将经济制度距离差异分为大、小两组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既存在明显的惯性特征即前期投资会显著影响当期投资,又遵循着出口导向型投资,而且还倾向于投资那些汇率估值较低、基础设施更完善、劳动产出更高的国家或地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良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制性制度距离和规范性制度距离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传统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选择行为仍然重要。基于管制性制度距离的复杂机制,本文对其方向性加以区分并检验,发现中国企业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投资时,制度距离的影响更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涛  刘灼  陈海峰  向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此打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内在驱动力,构建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制度距离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深刻地影响着跨国经济活动。本文建立五维制度距离指数,划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使用引力模型探讨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相反;区分"一带"与"一路"不同板块国家,发现中国企业具有倾向性;区分差异化地理位置,发现中国企业在亚洲和欧洲的情况略有差异,其更偏向同属于亚洲区域,且文化距离相差较大的国家。本文结论为优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机制,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深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离分项维度的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而细分地域与收入组别的估计结果表明,欧洲、中低等收入国家子样本中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中低等收入沿线国家在文化融合与包容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应着力优化"软环境",逐步缩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坚持文化先行,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来化解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贸易壁垒,稳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与贸易结构优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晓宇  
中东和北非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该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迥异,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全球治理指数和经济自由度指数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我国与中东和北非地区24国的政治制度距离和经济制度距离,并采用2007~2016年我国对该地区的出口贸易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双边制度距离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出口潜力情况。结果发现,我国与中东和北非国家政治制度距离和经济制度距离均存在临界值;只有当制度距离超过临界值时才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贸易潜力测算发现,我国对中东和北非部分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巨大。最后,就如何减少双边制度差异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面对的可以增加贸易量的主要区域合作新模式。本文侧重从贸易层面探讨"一带一路"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扩展引力模型,创建动态地理距离等指标,设计出能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流量影响机制的不同层次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了关键指标影响我国向主要国家出口可持续性的动态效果。本文的结论是,经济规模对贸易流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中线和南线样本的估计结果可以证明"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文化距离会对贸易流量有一定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