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9)
2023(13409)
2022(11157)
2021(10371)
2020(8324)
2019(18771)
2018(18209)
2017(34373)
2016(18048)
2015(20289)
2014(19811)
2013(19463)
2012(18277)
2011(16790)
2010(16745)
2009(15517)
2008(15162)
2007(13306)
2006(11978)
2005(10944)
作者
(49606)
(41312)
(40977)
(38875)
(26308)
(19574)
(18550)
(15891)
(15710)
(14543)
(14123)
(13657)
(13102)
(13032)
(12844)
(12617)
(12242)
(11886)
(11714)
(11702)
(10368)
(9937)
(9843)
(9446)
(9289)
(9212)
(9094)
(9012)
(8238)
(8153)
学科
(85319)
经济(85242)
(48806)
管理(48784)
(39352)
企业(39352)
中国(29334)
方法(29141)
(23990)
数学(23851)
数学方法(23667)
地方(23347)
业经(21731)
(18434)
贸易(18419)
(17897)
(16182)
农业(15996)
(15438)
(14440)
银行(14431)
(14128)
(14022)
(13866)
金融(13864)
产业(13785)
地方经济(13349)
环境(13203)
(13140)
技术(13019)
机构
学院(257193)
大学(253466)
(116433)
经济(114368)
管理(96106)
研究(93888)
理学(81635)
理学院(80699)
管理学(79636)
管理学院(79123)
中国(72970)
(54427)
科学(52302)
(50921)
(46070)
中心(41537)
研究所(41466)
财经(40215)
(38269)
经济学(36836)
(36809)
(36654)
(36178)
师范(35891)
北京(35047)
(33714)
经济学院(33102)
业大(31396)
(31086)
财经大学(29751)
基金
项目(166023)
科学(133231)
研究(128221)
基金(120820)
(103593)
国家(102717)
科学基金(88597)
社会(85055)
社会科(80886)
社会科学(80873)
(63833)
基金项目(62363)
教育(57986)
(53532)
自然(52244)
编号(51922)
自然科(51081)
自然科学(51071)
自然科学基金(50184)
资助(48598)
成果(42549)
(42310)
重点(37775)
(37346)
课题(36760)
国家社会(35975)
(35634)
发展(35330)
(34743)
创新(33196)
期刊
(137546)
经济(137546)
研究(83597)
中国(56183)
管理(39406)
(36910)
(36323)
科学(34458)
学报(32784)
教育(31922)
(26862)
金融(26862)
大学(26017)
农业(25371)
学学(24156)
业经(24139)
经济研究(23496)
技术(22118)
财经(20310)
问题(18084)
(17904)
(16691)
国际(15023)
世界(14905)
(14326)
商业(12971)
技术经济(12869)
(12558)
论坛(12558)
现代(12369)
共检索到403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标  侯贺  
一国文化要获得长久和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将本国文化向外推广,而且还要引进和吸收国外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是一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途径。因此,利用翻译协会的资料,基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中国翻译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翻译市场存在着翻译标准缺失、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信息化建设滞后、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此,从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专业化建设和人才建设角度提出了中国翻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些战略立足于当前的翻译产业现状,能够为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亚菊  李丽霞  王晓燕  
奈达的翻译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介绍到中国大陆,在国内译界曾一度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基于陈宏薇(2001)将前20年分四个阶段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对奈达理论的引文情况,对2001-2008年《中国翻译》上发表的研究文献按第五、第六阶段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和分析了"奈达现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发现经过第四阶段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奈达现象"在第五阶段走向低谷;在第六阶段转向成为研究热点,由此说明我国的翻译研究出现"回归语言学"倾向。最后提出当前中国译界引用西方翻译理论应与时俱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褚东伟  
翻译服务业是全球的大产业。国际翻译服务贸易具有高度自由化、技术和知识密集、贸易方式多样性等五个特点。中国翻译产业要走向世界,必须采取建立宏观引导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和后勤网络的建设;鼓励建立对外贸易性翻译企业;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翻译服务的国际品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米红  
本文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就是围绕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要实现的经济指标及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所形成的人口、资源、环境目标集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集合尤其是要深入研究以往影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粗放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具有结构性、本原性的不可持续的因素集合及其相互影响强度,揭示出以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部分及其变化特征,为我国在21世纪尽快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找寻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青  
翻译能力是高校本科学生外语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探讨分析德汉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翻译的角度研究德汉翻译教学,根据德语语言特点探析翻译策略,培养学生文化翻译理念和翻译技巧,加强中德文化差异的对比,实现跨文化交际中两种文化的互动和移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秀岩  武献华  钱勇  
加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必须扩大环保投资的数量 ,更要提高环保投资的质量。为此 ,要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 ,即由重视保投资数量转变为同时重视环保投资质量 ;由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变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由重视运用行政手段转变为重视运用经济手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静  顾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现象不断加剧.新一轮世界文化产业的"瓜分浪潮"已经开始,而文化产业的竞争关乎文化融合和民族精神。"酒香也怕巷子深",尽快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捍卫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已刻不容缓。如何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使我国民族文化产业既保持中国民族特色,又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喜爱,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族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英  张伟  李爱贞  
本文在分析东营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东营市建设生态型工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为东营市可持续工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跃西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 ,针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旅游系统优化与创新等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了浙江省旅游新线路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海热提·涂尔逊  叶文虎  蒙雪琰  倪天麒  艾力西尔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支持系统和主要问题 ,提出了新世纪乌鲁木齐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及其目标、方针与重点 ,指出了乌鲁木齐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战略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刚  蒋晓岚  
产业融合现象使得产业的边界产生交叉或模糊,从而诞生很多新的行业。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产品、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从产业边界模糊与产业融合的角度,说明文化创意成为产业的可能性。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资源大国,要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产业融合下的政府规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谋求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供给侧改革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发展机遇和利好政策,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效供给过度和有效供给不足。文章认为,以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做到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兼顾;构建资源流通和共享机制,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秀岩  武献华  钱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其生存的环境也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都以一种征服自然的经济增长方式来获取经济利益,忽视了经济发展所不能脱离的生态背景,因而出现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的不断增加,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