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6)
- 2023(3710)
- 2022(3166)
- 2021(2756)
- 2020(2155)
- 2019(5168)
- 2018(4831)
- 2017(8830)
- 2016(4710)
- 2015(5404)
- 2014(5512)
- 2013(5415)
- 2012(5027)
- 2011(4564)
- 2010(4578)
- 2009(4129)
- 2008(4232)
- 2007(3613)
- 2006(3273)
- 2005(3011)
- 学科
- 济(22532)
- 经济(22507)
- 管理(11424)
- 中国(10394)
- 业(9222)
- 企(8573)
- 企业(8573)
- 方法(8079)
- 地方(7704)
- 城市(5988)
- 业经(5925)
- 数学(5617)
- 理论(5536)
- 数学方法(5509)
- 学(4382)
- 和(4316)
- 城市经济(4297)
- 农(4208)
- 产业(3999)
- 发(3960)
- 环境(3940)
- 文化(3811)
- 教育(3391)
- 经济理论(3244)
- 制(3132)
- 贸(3093)
- 贸易(3087)
- 划(3011)
- 农业(2967)
- 易(2923)
- 机构
- 大学(70506)
- 学院(70054)
- 济(26539)
- 管理(25949)
- 研究(25803)
- 经济(25680)
- 理学(22286)
- 理学院(21908)
- 管理学(21464)
- 管理学院(21305)
- 中国(18114)
- 科学(16588)
- 京(16337)
- 所(12481)
- 范(11889)
- 师范(11811)
- 研究所(11351)
- 财(11125)
- 中心(11108)
- 江(10511)
- 北京(10291)
- 院(9802)
- 师范大学(9791)
- 农(9437)
- 业大(9289)
- 财经(8786)
- 州(8700)
- 经(8022)
- 经济学(7952)
- 科学院(7633)
- 基金
- 项目(48223)
- 科学(38559)
- 研究(35025)
- 基金(34585)
- 家(30273)
- 国家(29998)
- 科学基金(26123)
- 社会(23038)
- 社会科(21845)
- 社会科学(21838)
- 省(18877)
- 基金项目(18747)
- 自然(16606)
- 划(16302)
- 自然科(16256)
- 自然科学(16254)
- 自然科学基金(15914)
- 教育(15541)
- 编号(13907)
- 资助(13077)
- 成果(11132)
- 发(10941)
- 重点(10928)
- 课题(10070)
- 部(9860)
- 创(9704)
- 国家社会(9570)
- 创新(8929)
- 发展(8750)
- 规划(8710)
共检索到106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英伟
文化力是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具有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功能。因此,有必要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确立文化发展战略,使城市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
文化力 核心竞争力 城市 综合实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晗 马芳芳 丁志伟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实力差异看,高、较高文化软实力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等实力城市仅有3个,半数城市为低和较低实力。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西半壁呈现以郑汴为引领的中心外围格局,东半壁则表现为亳州、阜阳引领的极化特征,且在东西半壁之间形成聊城至驻马店的低值连绵带。(2)从分维度空间差异看,文化吸引力子系统、文化展示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格局类似,而文化事业投入力子系统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此外,文化传播力子系统、文化创新力子系统呈现与前3个子系统完全不同的格局,表现为以郑汴为核心的低值包围高值的分布结构。(3)从空间集聚和关联看,中原城市群分别围绕郑州和亳州形成了“一主一副”的双核集聚态势,且主核区附近形成了显著的高-高集聚群。其中,文化吸引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的集聚格局基本一致,文化展示力子系统的集聚在郑州减弱而在亳州得到加强,文化传播力子系统和文化创新力子系统仅在中部形成集聚核心,文旅融合力子系统则在综合格局的基础上在东南部形成两个集聚核心。(4)从影响因素看,市区GDP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最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交通设施、科教文卫单位数和城镇化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解萧语 褚婷婷
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法从文化基础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流通力、文化消费力、文化吸引力与文化创新力六个方面构建了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2010-2017年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的主要动力、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北京综合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文化软实力稳步发展;但也存在文化基础力的资源缺乏挖掘、文化生产力的动力不足、文化消费力的结构失衡、文化流通载体萎缩等问题。本文建议从文化基础力、文化生产力与文化创新力三个重点领域入手,改善文化发展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顾朝林
城市实力综合评价在城节规划、区域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采用单一或几个指标进行评价,不能真正地反映城市综合实力指数。本文主要探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城市实力的定量方法——得分法、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结构模型解析法,并运用得分法、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22个城市的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君成
根据新疆物流发展现状,初步选取了22个评价指标,利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再引入相关性分析筛选指标,并再次使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最终的新疆14个城市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排名。
关键词:
新疆 城市物流 AHP 熵权法 综合实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京英,王强,铁兵
信息能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杨京英王强铁兵ABSTRACTWorldhasenteredtheinformationtimes.Theproduction,circulation,ex-changeanddistributiono...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乙萤 龙海明 唐怡 苏锦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文化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促进、共同增长已成趋势。文章在厘清文化软实力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就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对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随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同向变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可以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实力 文化软实力增长 实证数据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倩倩 刘怡君 牛文元
本文选取1990年百万以上人口的31个特大城市作为样本,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提出将发表于2007年《science》上的AP(affinity propagation)近邻传播算法应用于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聚类;其次,选取了10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样本城市1990年和2000年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给出综合得分,并将样本城市分为三个等级;然后,采用Rand Index聚类验证算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聚类结果和城市综合实力等级进行一致性验证,表明城市形态和城市综合实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2000年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上升城市和综合实力排名下降城市的形态指标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树华 牟仁艳 汤俊
区域城市的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三次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换,形成了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板块。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估各板块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比较差异发现问题,有助于各地区认识自我,促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
关键词:
区域 经济板块 评价体系 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杨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四川省为例,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阐述四川省中心城市的现状、综合实力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心城市 综合实力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欣,陈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新 李琴 吕国玮
专利是衡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专利综合实力做出评分、排序和分级,揭示各城市间专利综合实力的差异。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19个城市的专利综合实力做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城市专利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科技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和人均电信业务总量。
关键词:
城市 专利 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建立城市综合实力测定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四川2003年城市综合实力进行分析。以2003年各分析指标的公因子系数作为各分析年份的共同公因子系数,分别计算出各年份的城市综合实力,然后将综合实力作差值,得到综合实力的增长的度量值,再把这些差值作为新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最后计算出各城市综合实力的增长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城市综合实力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特点;各城市在近5年内综合实力的对比处于稳中有变的状态;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一般具有较强的增长能力,从而导致四川各城市综合实力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 综合实力 因子分析 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晓琪
全球城市是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其评价体系构建已成为一门兼具学术与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系统梳理全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构建一个由“人本、发展、创新、未来、善治”5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全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对13个全球城市的评价结果显示,纽约、东京、伦敦3个城市处于第一梯队;新加坡、上海、北京、旧金山、巴黎、香港6个城市处于第二梯队;深圳、洛杉矶、波士顿、广州4个城市处于第三梯队。为提升我国全球城市的综合实力,上海和北京需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尤其是繁荣度,上海更需要在创新方面发力;香港应在保持市场活力的同时,着力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深圳和广州都应着重把相对优势和长板潜力做强做优,深圳需进一步发挥创新活力及创新产出力长板,广州需注重提高政府治理能效。
关键词:
全球城市 指数评价 城市等级 发展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