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2)
- 2023(15292)
- 2022(13088)
- 2021(12128)
- 2020(9947)
- 2019(22796)
- 2018(22748)
- 2017(43393)
- 2016(23345)
- 2015(26011)
- 2014(26053)
- 2013(25865)
- 2012(24058)
- 2011(21686)
- 2010(21902)
- 2009(19841)
- 2008(19312)
- 2007(17147)
- 2006(15181)
- 2005(13538)
- 学科
- 济(99886)
- 经济(99795)
- 管理(68316)
- 业(67996)
- 企(57251)
- 企业(57251)
- 方法(39340)
- 数学(32224)
- 数学方法(31891)
- 中国(29717)
- 地方(27002)
- 农(26924)
- 业经(25559)
- 技术(22150)
- 财(20552)
- 学(19956)
- 农业(18330)
- 制(17468)
- 理论(17436)
- 贸(17156)
- 贸易(17139)
- 和(16777)
- 易(16541)
- 银(15855)
- 银行(15816)
- 环境(15713)
- 融(15378)
- 金融(15376)
- 产业(15300)
- 行(15270)
- 机构
- 学院(329776)
- 大学(329125)
- 管理(132561)
- 济(132191)
- 经济(129274)
- 理学(114062)
- 理学院(112760)
- 研究(112687)
- 管理学(111029)
- 管理学院(110410)
- 中国(83488)
- 京(71436)
- 科学(69014)
- 财(58499)
- 所(56047)
- 研究所(50839)
- 中心(50656)
- 农(50647)
- 江(49585)
- 业大(47261)
- 财经(46357)
- 范(46046)
- 北京(45723)
- 师范(45653)
- 经(42014)
- 院(41260)
- 州(40785)
- 农业(39178)
- 经济学(38397)
- 师范大学(36754)
- 基金
- 项目(223364)
- 科学(176590)
- 研究(167983)
- 基金(159484)
- 家(137755)
- 国家(136505)
- 科学基金(117991)
- 社会(105413)
- 社会科(99910)
- 社会科学(99886)
- 省(89491)
- 基金项目(85188)
- 教育(76502)
- 自然(74886)
- 划(74221)
- 自然科(73135)
- 自然科学(73122)
- 自然科学基金(71834)
- 编号(69336)
- 资助(64108)
- 成果(56471)
- 发(52064)
- 创(50269)
- 重点(49830)
- 课题(48465)
- 部(48333)
- 创新(46157)
- 项目编号(42800)
- 国家社会(42483)
- 发展(42073)
- 期刊
- 济(152458)
- 经济(152458)
- 研究(101287)
- 中国(69187)
- 管理(51976)
- 学报(48163)
- 农(47052)
- 科学(46584)
- 教育(44150)
- 财(41798)
- 大学(36911)
- 学学(34222)
- 农业(33138)
- 技术(30447)
- 融(29565)
- 金融(29565)
- 业经(27102)
- 经济研究(23687)
- 财经(21820)
- 图书(19648)
- 问题(19603)
- 经(18770)
- 科技(18480)
- 业(17710)
- 技术经济(17174)
- 商业(15855)
- 理论(15786)
- 现代(15642)
- 坛(15137)
- 论坛(15137)
共检索到497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人
随着创意经济的勃兴和产业融合的深化,有关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文献日益增多。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背景、内涵特征、发展趋势、融合发展的动力、跨界发展中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跨界发展与政府的关系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应当加强宏观层面的产业融合理论与微观层面的企业转型理论的有机结合,增加案例研究,更加重视对文化传媒产业的跨界发展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汉欣
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的兴起,被认为是继高新技术产业后的经济发展又一个新增长点。文章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文章简要阐述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简况后,重点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我国今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40字的战略思想与方针及其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莞
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优化,人们更加重视消费品质,社会开始进入消费升级时代。伴随文化创意驱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消费升级结合将更加紧密,而与其它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必然趋势。文化创意产业拓宽消费空间,而消费升级则加速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基于消费升级的消费结构变化,创意创新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主导文化创意产品跨界融合,带来的产业延伸价值正在催化出新兴产业,并且在表现形态上造就新型商业模式。但文化创意产品跨界融合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突出创意,增强与大众的消费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技术助力,实施体制创新性保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继敏 刘卫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等学科一道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很多议题。其中与地理学关系较为密切的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征;产业的空间集聚;城市环境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方法等。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新生事物,上述每一个议题都充满争议。西方地理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城市政策、文化政策领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十分值得我国地理学界加以借鉴。针对我国国情,笔者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策,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文化、经济与地理理论的结合应当是我国地理学界当前主要关注的议题。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地理学 研究进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瑾 谢熠
全球经济的交融发展推动了全球多元文化的传播,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高端文化产品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一种以“创意创新”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品牌,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文化知识产权进行研发、创新和营销的活动,其类型包括卡通动漫、声乐表演、工艺美术、服装设计、影视传媒、计算机软件服务等。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蓬勃的活力,能开发大量的新产品,拓展多元文化市场,创造大量的创业风口和就业机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化产业不是一种必需品。但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十八大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提出来,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在做文化创意园区、基地的规划,这意味着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在我国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如火如荼发展的表象下,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的不足。譬如,对于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发展,国家相继颁布了许多相关规划,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就地方而言,却普遍缺乏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和布局,导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海颖 张莉莉
首先文章通过构建创意旅游图谱来探讨创意旅游的根基来源、要素特征以及价值指向,以期深入诠释创意旅游之内涵。创意旅游是以创意策划为核心,通过主题、景观、活动、空间、功能、服务等旅游元素的创新,激发旅游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旅游者参与和互动,使其获得新体验、创造新价值的旅游活动。创意旅游是以理念创新为引领,内容创新为内核,模式创新为指向的活动,并以此为框架构建创意旅游图谱。构建图谱第一层级,理念创新来源于历史挖掘、文化碰撞、技术创新、市场再造;第二层级,内容创新通过主题、景观、活动、空间、功能、服务等旅游元素的创新,激发旅游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层级模式创新,通过资源整合、游客参与、主客互动、产业融合等模式创新,最终创造新价值。其次,分别探讨创意旅游活动的特征以及创意旅游者的特征。创意旅游活动具有创新性、独特性、体验性、文化性、有智性和开放性特征;创意旅游者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旅游消费者,也是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创意旅游赋予他们高度的能动性、创造感和自我实现感。最后,从发展前景来看,创意旅游对培育创意阶层意义重大,是推动创新文化民主化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创意旅游正从边缘走向核心,将在创意产业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创意旅游活动面临市场规模扩大和快速模仿带来的平庸化倾向。因此,需要对技术决定论、品牌精英霸权、大众市场进行反思和批判,这将有助于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创意旅游 构建图谱 内涵 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榅荷 吕庆华
本文以文献回顾的方式梳理了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从创意产业评价指标内容和评价方法方面着手,对指标构建视角、指标内容的异同、争议性问题进行系统评述;通过对研究进展的探析,尝试展望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今后发展趋向,即统一创意产业统计口径、完善指标的内在逻辑性和体现自身适用性。
关键词:
创意产业 评价指标 研究进展 展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如忠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文化创意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本文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出发,通过对国内部分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对未来几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上海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战略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宇
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1996-2011年相关数据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以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检验可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确实有促进作用,两者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涓 刘甦 孙黛琳 付建文
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但与作为全球创意中心的伦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使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采用对比方法对北京与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北京同伦敦相比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北京 伦敦 文化创意产业 比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飒 王强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政策倾斜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实证分析方法,针对北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从管理能力、生产能力、需求能力和智力能力等4个方面建立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测算得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检验分析和政策梳理。
关键词:
北京市 文化创意产业 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玉红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是当今我国各省和地区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文章对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战略定位梳理基本思路,探索应对措施。首先对安徽千百年来积淀的独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产业化升级并扶持做强,如以徽学为传统文化产业代表等。其次是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娱演艺及节庆会展等。第三是加快旅游业结构调整,倾力打造皖南、皖中两大板块,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以实现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战略思路 优势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莎莉 蔡付斌
随着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性这一视角出发,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影响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分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应从中国发展战略高度,挖掘与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培育城市创意环境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城市发展 互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婷
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模式,是当前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本文首先阐述特色小镇内涵,并结合特色小镇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特色小镇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加强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人才集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对策。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文化创意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