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7)
- 2023(17974)
- 2022(15475)
- 2021(14273)
- 2020(12117)
- 2019(27747)
- 2018(27289)
- 2017(52734)
- 2016(28519)
- 2015(31938)
- 2014(31570)
- 2013(30872)
- 2012(28634)
- 2011(25488)
- 2010(25337)
- 2009(22993)
- 2008(22500)
- 2007(19594)
- 2006(16902)
- 2005(14251)
- 学科
- 济(116284)
- 经济(116160)
- 管理(82174)
- 业(79984)
- 企(67549)
- 企业(67549)
- 方法(56285)
- 数学(48421)
- 数学方法(47776)
- 农(30419)
- 中国(29211)
- 财(28210)
- 业经(27008)
- 学(25770)
- 地方(25065)
- 技术(22448)
- 农业(20529)
- 理论(20032)
- 贸(19510)
- 贸易(19499)
- 制(19132)
- 易(18807)
- 和(18404)
- 务(17917)
- 财务(17847)
- 财务管理(17808)
- 环境(17500)
- 企业财务(16951)
- 融(16098)
- 金融(16094)
- 机构
- 大学(402286)
- 学院(400271)
- 管理(160348)
- 济(157705)
- 经济(154442)
- 理学(140413)
- 理学院(138817)
- 管理学(136190)
- 管理学院(135461)
- 研究(130598)
- 中国(95164)
- 京(84876)
- 科学(82901)
- 财(71156)
- 所(64128)
- 农(63238)
- 业大(60582)
- 中心(60376)
- 研究所(59046)
- 财经(58418)
- 江(58097)
- 范(54259)
- 师范(53714)
- 经(53259)
- 北京(52792)
- 农业(49649)
- 院(48227)
- 经济学(48112)
- 州(47053)
- 财经大学(43795)
- 基金
- 项目(284594)
- 科学(225755)
- 基金(207882)
- 研究(205553)
- 家(181765)
- 国家(180283)
- 科学基金(156097)
- 社会(130602)
- 社会科(123921)
- 社会科学(123893)
- 省(111201)
- 基金项目(110942)
- 自然(103007)
- 自然科(100679)
- 自然科学(100655)
- 自然科学基金(98864)
- 教育(95053)
- 划(94199)
- 资助(85151)
- 编号(82420)
- 成果(65755)
- 重点(64045)
- 部(62742)
- 创(61593)
- 发(60508)
- 创新(57055)
- 课题(56878)
- 科研(54747)
- 国家社会(53866)
- 教育部(53860)
- 期刊
- 济(163623)
- 经济(163623)
- 研究(112743)
- 中国(71588)
- 学报(63986)
- 科学(59945)
- 管理(57915)
- 农(55635)
- 财(52390)
- 大学(48994)
- 学学(46200)
- 教育(44701)
- 农业(38816)
- 技术(34999)
- 融(30300)
- 金融(30300)
- 财经(27705)
- 业经(27610)
- 经济研究(26106)
- 经(23738)
- 问题(21816)
- 科技(20715)
- 业(20688)
- 图书(20224)
- 技术经济(19462)
- 版(18879)
- 统计(18752)
- 理论(18277)
- 资源(18250)
- 策(17879)
共检索到565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吴姝雅
基于地级市数据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区际差异,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点状集聚状态,集聚程度较高,且近十余年间自我强化。在空间集聚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属性"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性"主要表现为:相比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更集中于市辖区;在≥95%百分位的城市中呈现更集中的集聚状态,在向前5%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同时,在高位次城市之间呈现均衡扩散趋势;在75%~90%百分位区间的城市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相应位次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空间。最后,通过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的对比发现,东部集聚最为显著,西部次之,中部集聚程度最小。从集聚模式看,东部地区偏向位序规模分布模式、中部地区呈现均衡分布模式,而西部地区则为混合分布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建宇 姚林青
本文使用北京市各区县2008-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很显著,而且郊区县的集聚效应大于市区。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效应 区位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睿 李晨阳 冯学钢
文章运用2009-2015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数据探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特征对研发效率的影响,通过静(动)态集聚指数计算发现滁州、铜陵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了产业集聚趋势。DEA投入产出研究表明,合肥、滁州具有产出不足问题,亳州和蚌埠投入冗余问题突出,淮南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均很严重。构建计量模型可知,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研发经费外部支出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来自政府部门科技活动资金的不当利用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有助于研发效率的提高,说明全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鹤
随着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日益得到重视,其发展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众多案例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及创意产业在空间格局上的需求和特征,并强调城市应当在为创意经济营造空间同时积极创造文化创新城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戈雪梅 周安宁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对动漫产业的空间集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动漫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仅是通过建设园区就可以实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动漫产业的空间集聚影响因子众多,应该从专业化与分工、产业分化与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角度,考虑政府政策扶持与企业区位选择的互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嵌入等方面综合分析。文章在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动漫产业空间集聚影响因子分析模型框架并构建了一个影响因子体系,对江苏省动漫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心怡 方远平 刘凤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特殊引擎,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及城市新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主要有:(1)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集聚在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而肇庆、江门等城市目前的发展水平相对而言较低;(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尚未造成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各城市的发展受到附近城市的交互作用是正向的;(3)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意产业产生影响的7大因素中,基础设施、人才、科技和社会包容是积极因素,而政府政策、市场和环境则体现为消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丹丹 马仁锋 张悦 金邑霞 赵一然
以杭州市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平均最近邻距离方法探究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杭州全域文化创意企业呈多核心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递减;杭州文化创意企业沿交通干线布局显著,呈现连片蔓延形态。(2)杭州核心九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业具有显著的高校指向性;文化休闲旅游业与现代传媒业则集聚于城区中心休闲娱乐地带;艺术品业和文化会展业集聚于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地。(3)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且呈现外拓和分散态势。各行业的核密度明显升高,标准差椭圆面积由27.26 km2增大到118.56 km2。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桂玲 赵倩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所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已形成全球蜂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本文研究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上海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三庚 王莉娜
本文运用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12016年)16个区县文化创意产业数据,研究北京市16区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对第三产业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北京市16区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其中海淀区集聚水平最高,门头沟最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和文化创意产业自身产值的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作用方向与文化创意集聚水平相同,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的作用则不明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贾佳 葛夏欢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消费者调查表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被认可度与消费者年龄有密切关系,休闲需要超越其他需求成为消费者前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首要目的。因此,集聚区在未来发展中应把提升休闲品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培养潜在消费者、增强品牌凝聚力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纳入其整体发展规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亚琴 李静
将空间依赖性(Dependence)引入世界银行提出的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分割(Division)的"3D"框架,形成"4D"分析结构。首先计算云南各地级市的3D综合得分,分析各地市经济地理变迁的密度、距离和整合特征。即云南多个城市存在"低密度、长距离、高分割"现象,且呈现以昆明为中心的集聚效应,距离昆明越近的地区3D状态表现越明显,离昆明越远的地区越接近0D状态。然后通过莫兰指数及其散点图绘制分析云南各地级市不同的集聚类型。发现云南各地市经济发展高值与高值地区相邻,距离昆明较远的地区低值与低值地区相邻,空间依赖性显著。最后提出与"4D"相适应的重塑云南地市经济地理的针对性建议,推动云南地级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慧 王垚鑫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阐释和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集聚的四大主要因素分别为需求因素、人力因素、政策因素和文化因素。同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重庆五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娜 李东 王其文
我国创意园区的运作有优有劣,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阐释创意产业的集聚机理和演化动因。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经济社会学和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具有复杂交互关系的创意主体区位决策模型,探讨创意主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及其交互关系、信息瀑布效应、网络效应、外部规模经济和不经济效应等对创意空间集聚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阐释创意主体区位决策的微宏过程以及相应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促进创意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北京市798创意园区为例,分析了北京市798创意园区的演化过程和演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能较好的解释具有自
关键词:
创意主体 社会网络 区位决策 网络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杰 朱丽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都处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创意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及其集聚特征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深圳是中国首个被授予"设计之都"的城市,自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以来,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形态特征明显。本文以深圳各行政区为研究单元,深入探讨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空间集聚的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文章首先以城市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为指标计算深圳各区创意产业分布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定性分析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演化过程;同时运用MAPINFO软件将深圳54个创意产业园区的分布反映在地理空间上,由此总结出深圳创意产...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空间演化 集聚 影响因素 深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永琴 肖雅薇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效应是反映某一产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通常来讲,要分析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主要是利用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结果来衡量的。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 CES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