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37)
2023(16858)
2022(14613)
2021(13723)
2020(11504)
2019(25778)
2018(25726)
2017(48468)
2016(26563)
2015(29874)
2014(29586)
2013(28377)
2012(25588)
2011(22868)
2010(22966)
2009(21511)
2008(20843)
2007(18395)
2006(15991)
2005(14027)
作者
(72889)
(60254)
(60118)
(57054)
(38443)
(28967)
(27271)
(23438)
(22876)
(21618)
(20555)
(20251)
(19158)
(18919)
(18470)
(18468)
(18070)
(17902)
(17263)
(17128)
(14913)
(14825)
(14396)
(13844)
(13614)
(13477)
(13383)
(13293)
(12075)
(11858)
学科
(94411)
经济(94280)
管理(82661)
(74702)
(65807)
企业(65807)
方法(41798)
数学(34600)
数学方法(34118)
中国(27239)
(26972)
(24984)
业经(24054)
(22280)
技术(20617)
(20396)
理论(19593)
地方(19414)
(17300)
贸易(17287)
(16975)
(16919)
财务(16898)
财务管理(16865)
(16786)
农业(16325)
(16218)
银行(16174)
企业财务(15945)
教育(15624)
机构
大学(363320)
学院(361019)
管理(142002)
(136574)
经济(133322)
理学(122609)
理学院(121244)
管理学(118990)
管理学院(118320)
研究(115593)
中国(86202)
(76789)
科学(71067)
(66284)
(56243)
(53733)
中心(52596)
(52361)
财经(52110)
业大(52019)
研究所(50900)
(49729)
师范(49272)
北京(48275)
(47194)
(43723)
(42628)
农业(40739)
经济学(40422)
师范大学(39294)
基金
项目(246749)
科学(194308)
研究(185310)
基金(176491)
(152129)
国家(150806)
科学基金(130685)
社会(115625)
社会科(109447)
社会科学(109424)
(98374)
基金项目(93725)
教育(86884)
自然(83653)
自然科(81725)
(81721)
自然科学(81708)
自然科学基金(80230)
编号(76729)
资助(71219)
成果(63697)
重点(55040)
(54778)
课题(53692)
(53576)
(52132)
创新(50414)
项目编号(48235)
(47910)
大学(47360)
期刊
(152561)
经济(152561)
研究(107789)
中国(75957)
管理(55700)
学报(55051)
(51987)
教育(51785)
科学(50023)
(47906)
大学(42928)
学学(39388)
农业(33200)
技术(33097)
(29969)
金融(29969)
业经(25844)
财经(25237)
经济研究(23881)
图书(22638)
(21609)
科技(19287)
问题(19011)
(17416)
理论(17073)
(16877)
技术经济(16719)
现代(16036)
(15669)
论坛(15669)
共检索到535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景丽  李罡  
高校协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高校协同创新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间的深度合作,这一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必要的制度机制,还有文化冲突问题。因此,文化冲突下的高校协同创新应基于合作各方的角色利益所固有的文化差异与矛盾而制定有效的合作制度,在避免文化冲突的基础上确立目标一致的契约互信关系,建立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树立新型兼容的文化价值观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洪修  孙继红  
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对大学而言,它不再仅仅是真理和知识表达的场所,经常会因受到内部的利益纠葛和大学外部力量的牵引而处于尴尬境地。高校协同创新面临着价值观念、领导权与话语权、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文化冲突。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需经历隐藏期、暴露期、磨合期、融合期四个阶段。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融合需契约互信,责权明确;尊重差异,建立新型的文化认知;积极互动,注入文化驱动力;制度保障,形成文化愿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邵记友   丁琨   杨忠  
通过对华为与X大学的联合研究中心展开分析,探讨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冲突解决机制。研究发现,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冲突得以解决,是二者共同构建结构混合逻辑下自治组织单元的结果。在自治组织单元内部,企业与高校协商设计了分情景确定主导逻辑、主导逻辑保障少数逻辑利益、少数逻辑支持主导逻辑地位3种机制以确保组织单元的有效运行。研究结论对丰富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并扩展制度逻辑理论中结构混合方案的研究,同时对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创新实践具有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琴华   王奇  
利用电子化平台进行创新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人才,但他们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创新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的差别很可能会引发跨文化冲突。本文在探讨电子化创新的概念和特点后,分析了电子化创新面临的文化冲突问题,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文化冲突的成因和危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伟峰  鲁桐  
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已成为当前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在并购后能否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衡量企业并购成败的重要标准。本研究在总结分析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潜在的文化冲突对并购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产生重大的影响;建立了CIB模型;结合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案例,分析了文化冲突对海外并购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以动态观点研究文化冲突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重要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石  付玉秀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智慧活动的结晶。尽管不同领域和流派的学者从来没有在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上达成完全一致。但是,在科学与技术反映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的规律这一点上是达成共识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自然科学)是普适性的。“具有明显的非阶级性和超民族性”①。“无论它们是什么样的科学规律,在世界所有各个部分是相同的,与当地的文化和当地盛行的意识形态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艳虹  陈彦文  韩树强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同创新冲突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协同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探讨冲突成因及其演化,本文将产学研协同创新冲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外部环境、资源投入均衡性、知识流动与共享及组织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根据冲突成因,将冲突分为文化冲突、利益分配冲突和知识产权冲突。随后,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生命周期分析冲突的衍生机理,提出冲突发展遵循潜伏积累——公开对抗——冲突化解(或关系恶化)的演化路径,并阐述了不同类型冲突的阶段特征及其差异性。最后,为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实行股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颖  胡珑瑛  王钢  
分布式协同创新模式在创新活动中广泛存在并日益发挥出优势作用。几乎所有协同过程都会有冲突产生,实践表明随着协同程度的不断加深,冲突的治理成本已经成为协同组织的主要成本之一。本文基于任务冲突的视角研究分布式协同创新的冲突产生机理,以期对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冲突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卢建华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阵地,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多个面向和维度需要多方协同才能实现。当前高校文科科研管理体制变革的核心就在于将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多重因素与创新的多个面向和维度更好地协同起来。基于此,构建了文科科研管理体制变革的四维模型,指出要构建能够充分反映社会需求的弹性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同行评价、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并行的发展型考核评价体系,以充分实现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的有效联结,进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大学与“文化冲突”[加拿大]露丝·海霍马健生译[译者按〕露丝·海霍(RuthHayhoe),著名比较教育专家,现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她所从事或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国际学术关系”,也是国际上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少数几个著名专家之一。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玉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升级转型期,需要协同创新的科研成果的智力支持。作为协同创新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绩,但也存在缺乏协同创新的问题,包括长远规划欠缺、忽视科学分工、缺乏科研交流等。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有助于实现科研团队由个体自闭到互动创新的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金福  代利利  王维明  
"2011计划"的实施使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单位,有多主体协同攻关、多学科交叉研究、多重目标联合并存、多功能集成化创新等组织特点。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属性和特点决定了理事会制度是其管理体制的创新。理事会制度所具有的共同治理理念、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决策民主化等制度优势,不仅适应其组织属性和特点,而且能消解协同创新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和张力,充分保证高校协同创新目标的达成和协同效应的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贵舟  余霞  
高校转型发展是国之所需,社会之所盼。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科技训练,拓展了办学空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既适应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形势,又促进了高校的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发展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实用性、适用性,有利于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丰富实践教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应用技能办学定位;转变学校管理,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转变培养目标,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变科研方向,凸显应用技能服务地方;转变办学条件,拓宽产、学、研、用基地建设等几方面促进高校转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