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5)
- 2023(8677)
- 2022(7045)
- 2021(6539)
- 2020(4940)
- 2019(11231)
- 2018(11025)
- 2017(19126)
- 2016(11365)
- 2015(12770)
- 2014(13098)
- 2013(12276)
- 2012(11909)
- 2011(11088)
- 2010(11422)
- 2009(10089)
- 2008(9905)
- 2007(9021)
- 2006(8288)
- 2005(7957)
- 学科
- 济(48252)
- 经济(48216)
- 中国(22615)
- 管理(21494)
- 地方(21219)
- 教育(20485)
- 业(20001)
- 农(14287)
- 企(13891)
- 企业(13891)
- 地方经济(12430)
- 业经(12419)
- 发(11995)
- 方法(11610)
- 学(10919)
- 理论(10553)
- 农业(10195)
- 发展(9359)
- 展(9232)
- 融(8771)
- 金融(8767)
- 数学(8751)
- 数学方法(8618)
- 环境(8573)
- 银(8206)
- 银行(8197)
- 行(8129)
- 技术(8009)
- 和(7998)
- 贸(7170)
- 机构
- 大学(155005)
- 学院(154587)
- 研究(63523)
- 济(56354)
- 经济(54805)
- 管理(48243)
- 中国(42098)
- 理学(39852)
- 理学院(39108)
- 管理学(38283)
- 科学(38103)
- 管理学院(37938)
- 京(36495)
- 范(34633)
- 师范(34431)
- 所(32494)
- 教育(32083)
- 研究所(29322)
- 师范大学(28154)
- 中心(27145)
- 江(26755)
- 财(25131)
- 北京(24534)
- 农(23448)
- 院(23018)
- 州(21871)
- 技术(21110)
- 业大(18987)
- 财经(18841)
- 职业(18675)
- 基金
- 项目(95765)
- 研究(80030)
- 科学(76644)
- 基金(63008)
- 家(53787)
- 国家(53097)
- 社会(48392)
- 社会科(45559)
- 社会科学(45554)
- 科学基金(44130)
- 教育(42753)
- 省(40820)
- 编号(35855)
- 划(35663)
- 基金项目(32303)
- 成果(32193)
- 发(29040)
- 课题(29010)
- 年(24586)
- 自然(24246)
- 资助(24220)
- 发展(24088)
- 重点(23746)
- 展(23617)
- 自然科(23586)
- 自然科学(23582)
- 自然科学基金(23097)
- 规划(22183)
- 部(21463)
- 项目编号(20789)
共检索到26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文化共生是指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异质共存、相互交流、兼容并包的文化形态。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发展应强调各民族教育要素之间的异质共存,注重教育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与相融,其具体体现在从一元到多元的民族教育价值取向,促进人类群体交流合作的民族教育文化使命,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的民族教育文化选择,基于公民教育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民族教育体系构建,主流化与在地化整合的课程资源开发,学校教育与学校外教育联动的制度变革。
关键词:
文化共生 民族教育 文化使命 文化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民族文化变迁和发展是一个永恒必然的过程,文化主体和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共生特质决定了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和内涵趋向。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功能,教育应当调谐主流文化与少数文化的冲突,文化隐含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差异间的叠合问题,萃取民族文化营养,深化学校教育变革,实现民族文化发展乃至民族统合的共生目标。
关键词:
共生 民族文化 教育选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连锋 孙振东
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教育研究在处理民族性时尚存在以下问题:在教育内容上,未能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未能处理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在对学生学业成就状况归因分析时,未能处理好文化因素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对有关民族教育政策的误读和对民族教育"特色"的误解;二是后现代思潮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滥觞。充分认识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制约性,树立国家认同的高层次性观念,注重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思考民族性,坚持发展理念,合理定位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民族教育研究处理民族性的恰当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付春敏 沈建峰 巴登尼玛
准确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找准新时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提升发展的时效性,是现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总目标急需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动态发展的角度立论,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动态发展”为出发点,寻求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着力点。从主体、教育、信仰、空间、时间5个维度构建文化动态发展模型,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动态发展的着力点并剖析现存问题。研究认为,培养民族群体的文化自觉,繁荣文化产业,从民族地区中小学和民间教育发轫,处理好权利主体与文化主体平等问题,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良性发展的可取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桂媚 周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空间视角,以文化空间与文化经济的关联性为切入点,对空间视域下依饭节文化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空间出现转移化、解构化、空洞化等主要问题。为此,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注重保护文化存在的基础、彰显民族文化价值、加强传承人才培养,以促进民族文化空间保护与文化经济的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现代化,不用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任何实践者的实践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在教育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始终分不开的,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教育实践。因此,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换言之,民族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民族
关键词:
民族教育理论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职业教育对民族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基础的中部和下部”支撑作用,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外界提出了产业、科技、人才和绿色理念等维度的本体性诉求,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为阈度以及民族地区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实然状况,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融合性、超越式、特色化、数智化、联动性的发展逻辑,因地制宜地构建与民族地区社会实然高度自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进阶取向。实践中,要推进“四链融合”,把职业教育融入“新质产业”发展;要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新质技能人才”;要突出研发驱动,汇入“新质创新”链条;强化思想护航,营造“新质文化”氛围;树立全局思维,构建“新质发展”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日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同时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以及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职业院校面对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重点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理念较为欠缺、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创新不足、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配套政策滞后、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亟待完善等现状及问题,提出以命运共同体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发展理念,以服务产业链为导向推进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以完善教育链为导向制定权责清晰产教融合国际化政策,以完善标准链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等重点举措,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开展跨国产教融合项目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国际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静 钟海青
民族院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性和特殊性内涵,对保证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求同存异"的通识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通识教育普遍性与民族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协同。在民族院校探讨文化自觉发展脉络中通识教育"求同存异"理念的适切性,可作为推动民族院校通识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并体现通识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指向。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识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理论关系,调和通识教育与民族教育的"求同"理念与"存异"诉求,把握多元共生的通识课程发展边界,寻求文化自觉意义下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的通识教育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茂华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可峰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根本、方法和教育内容的论述,对民族教育政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瑞娟
<正>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阐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与传承以及宣传与弘扬的作用,以期全面展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雷召海与李资源编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一书,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内容和实践、发展规律以及民族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该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为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俊男 李洪修
在文化背景多元的民族地区培根铸魂是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价值追求,如何在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课程开发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化回应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回应教学要求重塑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目标,探索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思路以及改变园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角色。当前,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还存在课程开发理念与幼儿文化经验背离,课程资源开发对民族文化重视不足以及课程开发者文化回应角色缺失等问题。文化回应教学视域下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需要重视民族文化融入,采用基于幼儿文化体验的课程开发理念;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建具有文化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库;秉持文化包容的观念,树立文化回应者的教师教学角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雷军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之中,其决定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也要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转型。这种转型在价值观上表现为由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在作用机制上表现为由补偿机制到引导机制,在对象选择上表现为由普遍优惠到分层优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善鑫
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对新中国的民族教育进行回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政策回顾上,主要以国家对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为切入点,回顾了其实施与取得的重大成就;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国家的主导作用、优惠政策的"雪中送炭"、全国各地的大力援助和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未来民族教育在研究对象、政策倾斜、教育实践上将会有新的转向和突破。
关键词:
民族教育 优惠政策 经验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