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9)
2023(6082)
2022(4355)
2021(4033)
2020(2996)
2019(6647)
2018(6895)
2017(11515)
2016(7562)
2015(8632)
2014(9068)
2013(7778)
2012(6861)
2011(6101)
2010(6234)
2009(5540)
2008(5323)
2007(4947)
2006(4492)
2005(4373)
作者
(17853)
(14560)
(14547)
(14006)
(9287)
(6917)
(6884)
(5820)
(5548)
(5351)
(4927)
(4891)
(4682)
(4675)
(4646)
(4503)
(4484)
(4423)
(4330)
(4136)
(3914)
(3620)
(3565)
(3520)
(3399)
(3315)
(3310)
(3194)
(2991)
(2936)
学科
(20956)
经济(20935)
教育(19845)
中国(15253)
管理(12010)
(11350)
(9092)
企业(9092)
理论(8741)
(7716)
业经(7462)
(7326)
发展(6854)
(6732)
教学(6485)
(6275)
方法(5745)
产业(5558)
地方(5281)
农业(5140)
研究(4672)
思想(4185)
技术(4124)
政治(4113)
思想政治(3873)
政治教育(3873)
治教(3873)
(3859)
(3839)
德育(3827)
机构
大学(95381)
学院(91914)
研究(36350)
(28806)
经济(27906)
教育(27832)
管理(25826)
(24810)
师范(24709)
(22322)
理学(21725)
理学院(21318)
管理学(20677)
科学(20670)
管理学院(20461)
中国(20400)
师范大学(20394)
(17627)
(16035)
研究所(16035)
北京(14871)
中心(14786)
技术(14273)
职业(14155)
(13387)
(13194)
(12509)
(11759)
教育学(10750)
研究院(10606)
基金
项目(57279)
研究(51216)
科学(46633)
基金(37194)
教育(31541)
(31207)
国家(30748)
社会(30629)
社会科(28631)
社会科学(28626)
科学基金(25575)
编号(24156)
(24016)
成果(22873)
(21873)
课题(20187)
基金项目(18232)
(17620)
规划(15071)
重点(14774)
(14530)
项目编号(14344)
(13943)
(13862)
资助(13692)
自然(13140)
自然科(12846)
自然科学(12844)
(12758)
教育部(12699)
期刊
教育(48292)
研究(39089)
(34790)
经济(34790)
中国(29485)
学报(12473)
(12048)
职业(11938)
技术(11636)
科学(11319)
大学(11114)
管理(9859)
(9785)
学学(8575)
农业(8345)
技术教育(7768)
职业技术(7768)
职业技术教育(7768)
(6792)
论坛(6792)
(6459)
金融(6459)
(6130)
图书(6050)
业经(5891)
高等(5776)
经济研究(5412)
财经(5348)
成人(5242)
成人教育(5242)
共检索到152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又不是西方化。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应是多元文化的共处,但这又不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具有价值指向的道德文化的态度,构成了文化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核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科  
高等学校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改革课程结构,结合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肩负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命的高等院校,应该把传统文化精神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应当建构的合理价值理念 ,既不是普世价值观 ,也不是相对价值观 ,而是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根据 ,在于它能更有解释力地回应“全球化”对现代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的三大课题或三大挑战 ,即文明观方面的价值霸权 ,文明心态方面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明认同方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生态价值观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伦理精神的合理价值生态 ,培养生态对话的文化品质 ,坚持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 ,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形上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辩证结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坚强  杜苏  
全球化背景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四大困境:德育模式与品德形成规律的断裂;道德教育与智力开发的断裂;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断裂;现实道德与网络道德的断裂。提出要构筑新型的德育模式、推进德育理论、德育途径、德育技术创新等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樊浩一、道德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道德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更是中国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重大难题。从逻辑上说,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不外两个方面:“教什么”与“怎么教”。“教什么”是教育的内容问题,即以什么样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则胜  李萍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责任主体之外,文化始终是型构人类价值理性的强大力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功能,但在通常情况下,文化因素是以文化模式的方式形成文化合力,进而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道德教育的责任主体。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模式",二是"集约模式"。在当代社会,集二者于一体的"混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机制,折射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政策和道德教育理念变迁的大趋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羊守森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汉卫  
多元文化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学校道德教育进行必要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升文化厚度,彰显文化特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洵  
作为教育全球化的突出现象,影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急剧扩张,已引起各领域学者及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影子教育的蓬勃发展,起源于欧洲本土,发展成为全球教育社会学主流的文化资本理论遭受巨大冲击,对教育现实的解释力不断下降。本文聚焦于影子教育与文化资本理论此消彼长的态势,透过历史和文化、经济与制度、教育全球化等三种视角,揭示全球化时代教育制度内在逻辑的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全球化"似一股浪潮汹涌澎湃,扑面而来.无论是一种"必然"的事实,还是"应然"的价值,无论它是否为人们欣然接受,我们都已经很难抛开"全球化"讨论和分析教育,教育也很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彩萍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与网络化在广度与深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以一个民族或国家为背景研究社会发展的思路受到了严峻挑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无视全球化状态。面对全球化,民族文化的本来生存命运与现实生存命运已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担负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教育的重新提出,是全球化语境中高等教育应对和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话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爱民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